新发现 | 浙江丽水莲都发现新石器晚期、夏商至西周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

字号:T|T
2024-09-14 21:31 来源:文博中国

2022年以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瓯江上游的丽水地区进行了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工作,在莲都区碧湖镇西北方向大约1.5公里外的位置发现了岚山头遗址。

 

图片

西周时期的F1

 
岚山头遗址位于一座东北西南走向的山体上,山体相对高差为70米,属西侧群山向平原区延伸的突出部,其东北南三面均为广袤的碧湖平原,山脚下流淌着一条名为南溪的小河。遗址平面呈不规则形,南北长约380米,东西宽约300米,面积达10万平方米。为了配合瓯江沿岸森林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建设,同时为了了解遗址的堆积情况、性质及年代,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23年7月至11月对岚山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
 
因遗址位于一处自然山体上,故依地势将遗址分为三个发掘区:山顶、山坡和鞍部,共布设两个10×10米和两个5×5米的探方,以及两条探沟,实际发掘面积为225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晚期、夏商和西周时期的“三叠层”,清理出好川时期灰坑10个、房址1座、墓葬7座;西周时期灰坑9个、房址1座,此外还出土了铜器、玉石器、陶器等小件250余件。新石器时代晚期包含前好川(相当于良渚早期)和好川文化两个时期。
 
鞍部发掘区的⑥、⑦、⑧三层,出土的包含物较少,陶片分为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两种,器型以釜(罐)为主。另有圈足器、鱼鳍形鼎足和支脚等器类,纹饰较为简单,以素面为主,并有少量的刻划纹、附加堆纹、弦纹。初步判断⑥、⑦、⑧三层的相对年代大致相当于良渚文化早期阶段,属前好川时期。
 

图片

M3出土的随葬品
 
好川文化时期遗存分布在三个发掘区内,其中山顶发掘区发现的七座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墓框多为长方形,M5和M7近方形,墓葬长在95-210厘米之间,墓向不同,墓葬内均未见到人骨和葬具,部分墓葬随葬品边缘摆放规整,理应存有葬具。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少量的石器和玉器,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可见豆、圈足盘、双鼻壶、罐、石器仅见钺、锛、镞三类,其中M3、M6、M7三座墓葬共出土6件玉器,为管和镯各3件;此外,随葬品摆放方式可分为平铺正放和上下叠放两类。根据墓葬中出土器物判断,其相对年代可能为好川文化早期,值得注意的是,墓葬出土的石钺均为风字形大孔石钺,而锛多为有段石锛,其风格更加接近良渚文化而非好川文化同类器。另在在山坡发掘区发现有二十余处好川文化时期的柱洞,这些柱洞平面多为椭圆形,宽20-30厘米,打破基岩,分布较零散,不甚规律。
 

图片

M5出土的双石钺
 
夏商时期遗存仅在鞍部发掘区有所发现,因山体地势整体向东南倾斜,地势坡度较大,未发现明显的遗迹,但文化层中出土的遗物却十分丰富,这些遗物以着黑陶为主,另有少量夹砂陶、印纹硬陶和泥质陶,多为圜底、平底和凹底器。可辨识的器型有罐、高领罐、壶、曲腹盆、釜、钵等,纹饰多为素面,有相当数量的凸棱纹、条纹、席纹、云雷纹等。单纯的夏商时期地层在丽水地区还是首次发现。
 

图片

M7出土的分体玉镯

 
西周时期遗存在三个发掘区均有发现,是岚山头遗址分布面积最广、堆积最厚、出土遗物最丰富的阶段。其中F1位于山顶发掘区的中南部,经过发掘揭露出超过30处柱洞,这些柱洞均分布在坚硬且地势较高的基岩中,根据柱洞的排列情况,基本可以形成一处面积约8×4米的双间房址。岚山头是继缙云陇东之后第二次在丽水发现西周时期地层,而房址则是首次发现。
 
岚山头遗址面积达10万平方米,周边分布着11处同时期遗址,组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聚落组,而岚山头显然是该聚落组的中心聚落。岚山头遗址的发掘,揭露出前好川、好川、夏商和西周四个阶段的遗存,为完善瓯江流域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认识这一区域的时代变迁和文明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为研究浙西南先秦时期的葬式、葬俗以及生业经济等问题,进一步探讨浙闽赣山地区域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新材料新依据。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