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9.7-9.13)

字号:T|T
2024-09-18 14:47 来源: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

9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3项考古最新进展。皇朝墩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聚落遗址,年代距今约9300—8000年,发现有台地、环壕及水稻田等重要遗迹,揭示上山文化至跨湖桥文化时期的稻作农业聚落。草堰港遗址年代距今约7200—6900年,为江淮东部已知最早的新石器遗址,特殊的低海拔湿地饱水埋藏环境使得大量有机质遗物得以完好保留,填补江淮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空白。八里桥遗址是豫南地区已发现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二里头文化聚落,为探索夏文化地方城邑聚落形态、社会结构提供新线索,是夏文化考古工作的重要突破。

 

 

大型文化节目《帛书传奇》启动

9月10日,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帛书传奇》在京启动。《帛书传奇》共5集,首次从帛书视角,溯古书之源,展文明芳华,推动文化传承。节目围绕帛书帛画的最新考古发现、出土故事、整理研究、学术价值、文化内涵、流转经过等,以帛书为主、帛画为辅,探寻锦帛折藏的楚风汉韵。节目将创新打造“AI探文明”故事讲述虚拟空间,让文物活起来。尝试借助AI新科技,对帛书残片进行数字拼合与修复,研究和解读尚未被释读的帛书文字。活动现场公开披露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流失到美国的重要物证。

 

 

中国-非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对话会举办

近日,中国-非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对话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发布《中非教育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行动倡议》。会议强调,中国愿同非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道,拓展深化教育合作,促进文化交流互鉴,助力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共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深入开展考古、古迹遗址保护与修复、专业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等领域合作,共同打击文化财产非法贩运,互设文化交流中心,互办文化艺术展览。中方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遗产保护信托基金项目,帮助非洲提升文化遗产保护能力。

 

 

北京

文博文创展区亮相2024年服贸会

9月12日,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的文博文创展区在首钢园9号馆亮相。本届文博文创展区以“文博·创意·生活”为主题,突出“壮美中轴线·传承惠人民”,结合中轴线申遗成功、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等,精心策划推出“北京中轴线文化”“长城大运河文化”“京津冀文博协同发展”“北京博物馆精品”四大主题展示专区,精心遴选46家北京地区重点文博单位和优质文化企业共计1200余件高质量的文创新品精品,共同为广大群众呈现一场文博文创盛宴。

 

 

北京中轴线地铁2号线专列上线运营

9月7日,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与相关企业在京举办“古都映像地铁行”北京中轴线地铁2号线专列发车启动仪式暨北京中轴线地铁纪念票捐赠仪式。该专列以北京中轴线的15个遗产点的典型建筑和历史文化为基础,将空间秩序纳入时间的轨道,利用地铁空间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对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景观进行镜像式表现,体现人文与自然、时间与空间、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活动推出13款北京中轴线文化地铁票卡。乘客可通过微信扫码线上观看“云上中轴”展览,深入体验北京中轴线文化。

 

 

山西

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出土近百件骨蚌制品

9月11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称,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出土各类骨蚌制品共95件,器类有骨锥、骨镞、骨笄、骨凿等。根据用途,所出骨蚌制品可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三大类。考古人员通过对出土的骨蚌制品进行系统梳理及显微观察,发现制作工艺步骤大致分为选料、取坯、制作雏形、定型及精修四步,其加工注重实用性。碧村遗址制骨手工业结合出土骨器成品多而骨料很少,且简单加工的器物较多等特征,反映出“因材作器”的生产模式,其性质应为家庭式的小型作坊。

 

 

内蒙古

赤峰出土百余件红山文化玉石器

9月13日,中国考古学会、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赤峰市政府在呼和浩特举行新闻发布会,揭晓红山文化最新考古成果。考古人员今年在赤峰市敖汉旗完整揭露出一座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一次性出土百余件玉石器,基本涵盖红山文化玉石器的大部分类型;首次发现南方北圆、南坛北冢的墓葬兼祭祀为一体的建筑遗存,基本辨识清楚该建筑的布局特征与营建顺序;发现与凌家滩文化玉冠饰相似的器物,填补内蒙古自治区红山文化出土玉器考古研究的空白,也为探索河套地区龙山时期“藏玉于墙”现象来源提供新的线索。

 

 

江苏

《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出台

近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与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联合印发《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措施》以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和其他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国家级试点单位为重点,围绕提高开放服务效能、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保障支持3个方面,提出打造精品展陈、延长开放时间、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优化服务供给、规范收支管理、落实激励措施、完善内部分配机制等9条具体举措,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浙江

2024年度浙江省“跟着四普去旅游”主题活动启动

9月8日,2024年度浙江省“跟着四普去旅游”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浦江举行。现场发布全省首批11条“跟着四普去旅游”精品线路,既包含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也包含至少一处“四普”新发现文物遗存,每个点位设置趣味集章打卡、聆听文物故事等互动参与活动,邀请广大公众踏上普查行旅一线,当一天“寻宝者”,并成为长期的“护宝员”,尽情感受文物蕴含的深邃价值和带来的精神启迪,推动更多普查成果多元转化与社会共享,汇聚大普查、大保护工作合力。

 

 

四川

《四川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联合保护工作方案》印发

近日,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和四川省司法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印发《四川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联合保护工作方案》。《方案》强调,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把城乡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方案》就推进立法保护、加强资源普查认定、加强规划管控、加强保护管理、严格拆除管理、推动历史文化展示、合理融入文旅开发、引导居民参与管护、加强巡查检查等方面作出相关部署。

 

  

云南

沧源崖画数字化记录全面完成

9月10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透露,文保工作人员经全面调查记录,已完成沧源崖画本体基础数据收集、全景三维扫描等工作,为探索崖画作画人群生活年代、生业模式、精神世界、迁移扩散等课题提供丰富的基础材料。团队已完成沧源崖画及相关遗址分布地形图制作,通过高精度铀系测年获得崖画绝对年代为距今3800年至2700年之间,对崖画颜料及相关遗址文化层中出土的颜料、赤铁矿矿石进行采样和分析。崖画可辨认的图形以饰羽、饰角、饰尾、饰耳和有羽翼的人物为主,内容多为巫术、狩猎、驯养、定居、战争等重要活动。

 

 

研究发现中国西南山地青铜时代存在“山地冶金传统”

近日,我国研究人员针对云南金平龙脖河遗址的一项最新研究,提出中国西南山地青铜时代“山地冶金传统”新认识。相关成果近日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世界史前研究》。龙脖河遗址共发现遗址点12处、古矿洞20余处,经系统研究发现,其年代为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前50年间,集采、冶、铸一体,是目前中国西南山地及大陆东南亚地区发现年代最早、冶金“操作链”最完整的冶金遗址。研究团队通过对中国西南山地及大陆东南亚地区古代冶金遗存的比较分析,进一步深化关于冶金技术传播线路的研究。

 

 

陕西

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暨秦始皇陵大遗址保护研究国际会议召开

9月8日,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暨秦始皇陵大遗址保护研究国际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回顾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年的保护研究历程,展现考古发掘、科学研究、大遗址保护、展示利用、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工作成果,举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寻古中国》(第二季)——《探秘秦始皇陵》开机仪式,发布秦兵马俑一、二号坑现场应急保护实验舱及考古发掘平台建设成果、秦始皇陵沉浸式数字体验项目、百戏俑坑考古成果创新性转化案例,设立“古代陵墓制度与秦始皇陵考古发现”“考古遗产的保护利用”“秦俑学与秦文化研究”平行论坛。“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揭幕。

 

 

甘肃

甘肃发布第七届马家窑文化节有关情况

9月12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届马家窑文化节的有关情况以及马家窑文化保护传承的做法成效。此次文化节以“彩陶和光·文明互鉴·融合共享”为主题,深度挖掘马家窑文化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4年至2024年,马家窑遗址、寺洼遗址共发现早期壕沟、房址、窑址等遗迹遗存94处,收集陶器、石器、骨器等人工遗物样本60多万件,对探索与之相关的古代环境、农业种植、家畜驯养、冶金术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探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带的早期文明化进程及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澳门

“吉金耀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青铜器精品展”开幕

近日,“吉金耀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青铜器精品展”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由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展出青铜器逾150件,包括近30件国家一级文物,分为“形具神生——青铜器的造型艺术”“铸鼎象物——青铜器的装饰纹样”“镌镂华章——青铜器的铭文书法”“陶冶熔铸——青铜器的工艺技术”“五色斑斓——青铜器的锈蚀表现”五个单元,全面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和艺术。展场特设趣味交互式教育区及多媒体互动,让观众多方面了解青铜器的基本知识。展览将持续至11月10日。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