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1周年,坐拥10余万册古籍,当代民间藏书楼龙图阁打造文化“新名片”

字号:T|T
2024-08-08 14:42 来源:藏书报

7月25日,由民间藏书楼龙图阁发起的“龙图阁·壇艺术馆2024专家学术研讨会”举办,研讨会为期15天,分两个阶段进行。来自馆藏界、高校学术界、古籍收藏拍卖界等专家学者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人参与了此次盛会。

图片

 

龙图阁由民间实业家创办,坐落于避暑胜地——河北秦皇岛北戴河新区,以北宋真宗时期的御书房名号命名,体现着赓续文脉的深刻内涵和美好愿景。本次专家研讨会期间设置主题发言、圆桌对话、分组讨论等多元交流平台,即希望通过开展学术研究挖掘中华文化精髓,助力两馆强化基础设施,做好对藏品的保管、维护、展陈、研究等工作。据悉,主办方还将搜集整理中外专家的发言和建议,联合国家级出版社,每年出版专业学术书刊。
 
 
 
 
 
 
传承融合:打造当代民间藏书楼
2023年7月22日,龙图阁藏书楼在河北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哒哒岛旅游度假区正式开馆,同时举办了首次主题论坛。一年以来,龙图阁凭借丰富的古籍藏品、典雅的建筑风格、开放的公共服务理念,打造成北戴河新区打造文旅产业的新名片,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资源,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别具特色近距离观赏古籍的阅读和学习空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参观。

图片

图片

3500余平方米展陈面积、10万余册古籍善本,如此庞大的民间藏书规模,让走进龙图阁的专家学者、游客无不叹服。这里有国家一级文物“敦煌遗书”数卷,其中目前世界上可流传的最长写经《维摩诘经》,长度达16米,保存妥善完好。清代名臣刘统勋、梁诗正的磁青泥金写经,北宋《崇宁藏》、南宋《碛沙藏》刻经都是非常珍贵的藏品。另外,名人旧藏宋刻本《资治通鉴纲目》,宋刻本 《新刊名臣碑传琬琰之集》、《新编方舆胜览》卷之十四,以及众多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宫廷内府刻本典籍,也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值得一提的是,馆藏百余部地方志,大到地理总志如《太平寰宇记》,小到记录一条街道的《清波小志》别有特色,其余如山岳寺庙志、高丽刻本、契丹文献、西夏文献、日本刻书等古籍善本,皆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图片

这些藏品大部分为南京21世纪投资集团董事长的个人收藏。据龙图阁执行馆长丁延峰介绍:“馆内古籍善本的收藏从2019年前就开始了,2019—2022年藏品得到迅速扩充,规模进一步扩大,龙图阁规划、筹建的蓝图也在此期间以较快的速度随之展开。”5年时间过去,这片本为商业开发性质的用地已成为富有文化价值的文旅新地标。

除个人私藏外,馆内还藏有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书目。此次研讨会开始之前,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监事会监事长张旋龙捐赠《儒藏》284册,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研究馆员,古籍专家翁连溪捐赠《孔子圣迹图》18册。早在开馆之初,翁连溪就向龙图阁捐赠大影印版《永乐大典》,表达对龙图阁未来发展的殷切期许

 
 
 
 
 
 
 
面向公众:以开放姿态活化资源
以“传承中华文化,赓续中华文脉”为宗旨,龙图阁不仅收藏宏富,还致力于古籍善本的保护、研究、修复等。开馆以来,龙图阁不仅经常更换藏品,还开风气之先,设立了古籍借阅区,来这里参观的读者可以阅览藏书并有限度地借阅古籍。馆内二层还设置古籍研究室、藏经阁、雕版体验室等对外开放空间,供感兴趣者参观研习。“由于贮存、保护条件尚为有限,平时古籍借阅室是关闭的。如果专家学者有需求则会专门为之开放,在确保不对书籍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对参观者不设进入时限,可以拍照记录,感受沉浸式的借阅、研究体验。”工作人员介绍说。

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王志远在参观后表示,在当代社会,有充分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机构和空间,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收藏机构不仅藏品要精,服务也要有深度。作为一家民间藏书楼,龙图阁在管理模式上更为灵活,馆内虽藏有大量稀世古籍善本,收藏者却不吝惜于个人心血,创始之初便面向公众开放,期待让私藏文献发挥更大的价值,得到专家学者的充分认可。

图片

开放,不只体现在其面向公众的服务态度,更昭示了龙图阁工作人员深耕文博、化私为公、助力学术的决心。目前,龙图阁已与山东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两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日后将进一步开展文献整理、著录、研学等活动。据介绍,龙图阁将首先实现学术研讨会一年一度的常态化开展,其次计划在专家学者的陪同协作下,到海外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将龙图阁打造成为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
 
 
 
 
 
 
放眼未来:民间藏书阁未来可期
在中国历史上,私家藏书楼曾一度兴盛,藏书数量多、质量高,为中国文化传承作出巨大贡献。如今,打造当代民间藏书楼,一方面是赓续文脉,另一方面也要思考如何随时代而发展。此次研讨会集合学商界各专业人士前来会晤,他们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与行业观察,为处于初创阶段的龙图阁提出宝贵的发展意见,并以此为样本,为民间藏书楼的发展之路建言献策。

图片

面对如此庞大的藏书规模,龙图阁后续工作任重道远。目前龙图阁在藏品分类、目录整理、识牌编注、数字化导览方面的工作已初步开展,进一步深化、细化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对此,翁连溪建言应加强古籍保护与修复,做好基础性工作。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史吉祥提出,可以建立文博专业实习基地,借助研究生、博士生力量,加强具备专业性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现有藏书整理。中国人民大学古籍研究所原所长、古籍专家宋平生就基础性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目前馆内缺少必备工具书,尤其是编纂目录所需要的,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中国丛书综录》,以及用于查找冷僻字词的《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这些都需要配齐。说明文字的标牌字体偏小,也需要适当调整。”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原主任李国庆还关注到馆内贮藏条件问题:“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的专家曾对馆藏百万册珍贵古籍做过推测实验,若将其储存在常规条件下,不到100年就会全部酸化,因此恒温恒湿,对于图书特别是善本图书来说非常重要。”

图片

从藏品数量上讲,实现从十万到五十万册的跨越,是龙图阁接下来的收藏目标,藏书家刘洪金对此提出,增加藏量不可忽视丛书收藏,同时也要注重藏书的版本价值和艺术性,形成体系,规范著录和分级管理。保持以质量取胜的现有优势,进而找准定位,才能使龙图阁这样的民间藏书楼,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找准发力点。陕西历史博物馆原副馆长、陕西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王彬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民间博物馆经营管理经验,提出龙图阁下一步应聚焦藏品优势、场馆优势、体制优势,发掘自身除展览之外的功能;过程中,视角应放宽放远,对标其他民间藏书案例,明确努力方向;此外,民间馆藏机构还要考虑盈利模式问题,以“以商养文,以文养商”作为经营理念,注重社会公益性和文化产业性并举。

图片

藏书楼的使命不仅在于“保存”,更关乎如何妥善“利用”,产学研结合和数字化作为当下古籍领域的热点,在会上引发各方竞相讨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徐文明认为,当代学界应摆脱“研究始于文物所有者”的陈规,要注重对古籍的“活化利用”。与会各方以此为基点贡献了可行建议。天津市博物馆原馆长、天津市博物馆协会理事长陈卓表示:“民间收藏应延伸社会教育功能,与学校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培训课程,拉近学生与古籍之间的距离,以灵活性弥补公藏机构局限性。龙图阁应利用空间优势,研发包括各类文化创意活动在内的‘文创’,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度。”首都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原主任刘乃英认为,目前龙图阁缺乏完备的线上宣传渠道,应建立可供公众访问的官方网站。龙图阁学术顾问、北京荣宝拍卖公司古籍部经理李林昊提出了这样的发展路径,“一是可以承接一些学术研究项目,加快文物数字化开发,实现龙图阁与国际学术资源流通。通过设立奖学金等方式,培养自己的研究队伍;二是多开展教育研学、培训活动;三是要利用好新媒体技术进行宣传。”
具备持续扩充藏量、进行资源深挖利用的能力,放眼国内,龙图阁在一众民间藏书楼中堪称当代典范,这得益于投资者贯通古今,放眼未来的视野与前瞻性,更得益于其具备心系中华传统文化的格局与情怀。接下来,除举办常态化学术研讨外,龙图阁主办还将结合学界前沿动态与专家学者建议,积极开展研究,推出研究成果,以飨学界与公众。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