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敦煌壁画上的“奥林匹克”

字号:T|T
2024-08-01 16:08 来源:山西晚报全媒体
图片

莫高窟第257窟 窟顶 游泳飞天 北魏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希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而来,而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则最早由祭祀众神的宗教仪式逐渐演变而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同样,在古希腊,寻求神灵的庇护和拥有强壮勇猛的武士,也被认为是每一个城邦的立国之本。

 

古希腊城邦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城邦间的激烈竞争,带来了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繁荣。战车赛、站立式摔跤、拳斗、赛跑、标枪、铁饼、跳跃、格斗、射箭等成为古希腊人最常见的运动形式。斯巴达和雅典先后成为繁荣时期希腊体育的代表,并孕育、产生了古代竞技体育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会。

 

图片

莫高窟第61窟 西壁 马伎之一 五代

 

与“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体育”一词,也不是中国人的发明,是“舶来品”。其引入中国,是在19世纪80年代,由一批“洋务运动”后从欧洲回来的留学生翻译过来,最初译为“体操”,之后才译成“体育”。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体育”一词,但是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活动,体育却是从中华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之初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被泛称为“百戏”“角抵”等等。

 

图片

莫高窟第61窟 西壁 左右开弓 五代

 

“你方唱罢我登场”——也许是时间上的巧合吧,就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被中断前夜的公元366年,在连接中华文明与古希腊、罗马文明,西亚波斯文明和印度文明的“丝绸之路”的敦煌绿洲上,诞生了敦煌石窟。

 

28年后,古希腊体育盛会不再、辉煌不再。而在此后长达1000多年的时光里,在敦煌,却不断地上演着与古希腊体育盛典相似的一幕幕场景。时至今日,那些凝固在石窟墙壁上的热闹场景和精彩瞬间,仍令我们心驰神往,令我们叹为观止!

 

图片

莫高窟第249窟 窟顶北披 射猎 西魏

 

敦煌石窟经过从公元4世纪中叶至14世纪一千多年不间断的开凿,留下了近5000平方米的壁画。敦煌壁画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画廊,还是形象展示中国古代体育史料的“大观园”。壁画中保存了生活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国古代各民族那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场景,包括竞技类的射箭、摔跤、相扑、体操、技巧、游泳、跳水、跳跃、举重、棋弈、投掷、马术、马球、击剑,以及健身养生类的对弈、气功、武术和杂技玩耍、智力游戏等活动场景的画面,内容几乎涵盖现代体育的各个门类。

 

图片

莫高窟第290窟 窟顶西披

佛传·太子学艺 北周

 

图片

莫高窟第290窟 摔跤、掷象

 

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的是,通过这些画面,特别是其中许多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比赛项目相似或相关的竞技类体育活动画面,我们似乎还可以找寻出中国古代体育与古代奥林匹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间的某种历史“机缘”。

 

图片

莫高窟第61窟 西壁 相扑 五代

 

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代歌辞《杖前飞·马球》中,有很多描述古代打马球的场景和技艺的诗句。马球又称“波罗球”,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盛极一时的竞技运动项目。在汉唐时期,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热衷于骑射、马球等马术娱乐活动。在地近西域的古代敦煌地方,这一项目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

 

上面歌辞所描写的马球比赛时间为仲春时节,地点为林间,有包括仕女在内的观众。球队分青、红两队,服饰有绯紫衣、锦衣两种。可见双方队员的马匹、球帽、衣服款式、球杖、马球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从歌辞来看,比赛的激烈性和观赏性都很强。敦煌壁画中的相关画面也印证了歌辞。在开凿于公元861~865年间的莫高窟第156窟中所绘“张议潮出行图”上,就有身穿圆领、窄袖、团窠锦子的打马球衣者,而在其后五代时期所开的第100窟的“曹议金出行图”中,还可见手执球杖的供奉官

 

图片

莫高窟第217窟 北壁 童子叠罗汉 盛唐

 

在敦煌壁画中,表现与马相关运动的画面还有马伎(马术)、骑射的画面。公元前680年的古代奥运会曾设有马车比赛,但马术比赛进入奥运会,则始于1900年。奥运会的马术比赛分为花样骑术(盛装舞步赛)、障碍赛和三日赛三项。其中,花样骑术要求骑手和马在规定的场地和时间内完成一系列动作,最后以骑手完成动作的姿势、风度、技巧难度来评分。

 

在莫高窟五代时期的第61窟绘有长幅佛传屏风画,其中绘有六幅表现马伎(马术)的场景。画面上有的骑手直立马背,手举铁排板或双弓,任马疾驰如飞而始终平衡自若;有的表演马肚藏身俯身捡物、马背翻跟斗、“燕”式马上单腿站立一连串惊险的动作。这些画面,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马伎表演中技巧性与竞技性并重的特点,这一点,也正是与现代马术运动所追求的。

 

图片

莫高窟第249窟 窟顶东披 倒立 西魏

 

敦煌壁画中有大量的表现骑射的画面。在西魏时期的第249窟窟顶北披壁画中,骑马的猎手正弯弓搭箭反射虎,画面上扬起前蹄的骏马,马上转身射虎的猎手那矫健的身姿、手中张满的弓,以及正在扑来的恶虎,营造出一种令人屏息的、强烈的紧张感。而更富有想象力的是五代第61窟的一幅画面上:一骑手站立于马背上,左右臂各张一弓,正在向左右两个方向同时射箭。

 

除了骑射,在北周时期的第290窟窟顶人字披上,还描绘了站立射箭的场面。这是表现佛传故事中所讲的释迦太子年轻时学艺的情景之一。画面上,三位射手在射棚里一字排开,正拉满了弓瞄准着前方的七面鼓形箭靶。射棚前共四个人在旁观看,身份又似裁判。另有一人骑马飞奔,身份好像拾箭报靶数的人。这幅画面具有很强的写实性,生动地描绘出1600余年前射箭比赛的真实场景。

 

图片

莫高窟第61窟 西壁 擎钟 五代

 

从画面上还可看出,此时已有箭靶、靶架、箭棚,说明此时射箭比赛的设备已较齐备,规则也颇完善。而重叠吊挂的鼓形箭靶表明,比赛中,不但要求射手射得准,而且还要有力量。画面中三人同台比赛所体现出的竞争意识、重叠吊挂的鼓形箭靶所追求的精确度与力量感的高度统一,以及周围场景所烘托出的现场氛围,堪与现代奥运会“室外射准射箭”项目相媲美。

 

图片

莫高窟第61窟 西壁 跳跃 五代

 

图片

莫高窟第61窟 西壁 击剑 五代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