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社会力量赴贵州、云南调研民族文字古籍保护工作

字号:T|T
2024-07-29 15:08 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中关于民族文字古籍保护的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入社会力量支持并推进民族文字古籍保护修复和人才培养工作,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公益赴贵州、云南两省调研民族文字古籍保护情况,并得到了贵州、云南两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

图片

△贵州水书文献保护调研专家座谈会

图片

△贵州省图书馆馆长彭银介绍馆藏文献

调研组一行7人,于7月19日至21日在贵州省开展调研。首先参加了由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主办的贵州水书文献保护调研专家座谈会,当地专家、学者对贵州省水书文献存藏保护、修复、数字化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之后,调研组前往贵州省图书馆、荔波县史志档案馆等单位进行实地考察。7月22日至24日,调研组先后前往云南丽江市图书馆、丽江市古城区图书馆、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玉龙县图书馆、楚雄彝族自治州图书馆、双柏县图书馆、双柏县文化馆、云南省图书馆等单位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与当地工作人员交流,深入了解水书、东巴文及彝文古籍的存藏与保护状况,以及古籍保护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同时,调研组还对古籍存藏、古籍修复、古籍普查、古籍数字化、人才培养及活化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图片

△调研组参观云南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室

图片

△调研组在荔波县史志档案馆考察水书文献

水书文献、东巴文献、彝文文献多用于本民族的日常民俗活动中,多为抄本,其内容丰富,价值较高。随着民俗文化活动的变迁,使用者逐渐减少,导致其在释读、保护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据统计,水书文献现存约3万册,东巴文献现存约3.5万册,彝文文献现存数万部,其中有79部水书文献、30部东巴文献、150部彝文文献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由于收藏前普遍被频繁使用等历史原因,还有大量民族文献亟待修复,但专业修复人员和专项经费不足,修复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等也是各单位普遍面临的问题。同时,除了实体文献的保护之外,还亟需对民族文字古籍的文献内容进行活态传承。

图片

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馆藏文献

图片

楚雄彝族自治州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馆藏文献

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民族文字古籍保护一直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工作重点之一。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贵州、云南两省在民族文字古籍普查、修复、数字化、活化利用与整理研究等工作中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古籍保护资金不足、修复人才匮乏等情况。2021年起,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公益合作,正式启动“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进行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古籍活化与数字化等公益项目。该项目现已圆满完成,并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三方将于近期启动“古籍保护与利用公益项目”二期合作,民族文字古籍保护修复与相关人才培养也是其中重要内容。通过此次调研,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公益也进一步了解了民族文字古籍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人才培养和活态传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表示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手段共同保护传承祖国的珍贵文化遗产。今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也将携手社会各界,继续探索引入社会力量,推动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工作。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