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浙江省温州市“城市主干道为文物保护让路 再现千年古港宏阔场景”入选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
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是温州市文物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工作要求的根本出发点。在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发掘保护过程中,温州市坚持协调发展,在“文物给城市主干道让路”还是“城市主干道给文物让路”面前,坚定不移地选择了保护遗址,把遗址当做城市发展中非常珍贵的资源来看待,成为新发展理念在文物工作中的典型场景,也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在统筹文物保护与老城保护、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成为地方党委政府保护文物的一个鲜活案例。
敬畏历史:文物部门积极主动作为,揭露千年古港真容
朔门古港遗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望江东路东部,温州古城北大门——朔门之外,南依古城,北邻瓯江,东靠海坛山,隔江与江心屿双塔遥相呼应。步入朔门古港遗址,不同时期的瓮城基址、砖石道路、排水沟和各式各样的码头等遗迹一览无遗。现场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复原古时场景,让人们在实景中感受千年前的瓮城和码头。
漫步其间,千年前温州古港繁盛的贸易景象“再现”眼前。未来,这里将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成为温州新的文旅打卡点。
回想当时,如果不是因为温州市文物部门主动作为坚持考古先行,这么重要的遗址可能就难以保留,成为一种遗憾。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鸟瞰
2021年3月,温州望江东路下穿隧道工程正在施工。这条隧道是为了打通沿江的望江东路交通堵点,是温州市重大民生工程。在动工没多久,施工现场就挖掘出一些人工修筑的石块,虽然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在考古人员眼里却是一片珍宝。“我们当时就意识到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遗址。”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梁岩华说。
接到报告后,温州市文物局提前介入并要求考古先行。工作伊始,考古队就以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职业感和持久的战斗力全力以赴勇挑重担。其后,沉船、码头等遗迹相继面世,考古队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判断遗址与古代海丝之路存在重大关联,温州市文物局随即组织专家考察论证,并于第一时间向温州市委市政府、浙江省文物局作专题汇报。
温州市委市政府立即暂停工程项目,先后召开10多次专题会议,并多次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意见,经过反复研究、科学论证,在财力十分紧张而且要新增2亿多元投资的情况下,坚定选择让原定的道路工程为文物工程让路,将道路北移至瓯江防洪堤下方、以箱涵方式通过,有效平衡了文物保护与民生保障。
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张振丰指出,这一堪称“国内唯一、世界罕见”的古港遗址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完整保护好这个无价之宝完全是应该的,是值得的,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考古工作从2021年延续至今,发掘面积约8000平方米,揭露了温州古城望江门、奉恩门等水陆城门相关建筑遗迹、9座码头、2座埠头、1条木栈道、多组干栏式建筑和成片房址,并出土3艘沉船、多具古人类遗骸和海量瓷片堆积等重要遗存,其中龙泉瓷、瓯窑等瓷片数量达10吨以上,各类遗存年代从晚唐延续至民国,尤以宋元时期为主。遗址发掘区主要由东端水门头区、邻江港口区及西端南侧瓮城区三部分组成。
2023年3月,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审专家认为,古港遗址规模庞大、体系完整、内涵丰富,为国内唯一、世界罕见,是集城市、港口、航道航标三位一体的完整体系,真实再现了宋元时期温州港的繁荣景象,为温州作为龙泉瓷大规模外销的起点港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重要实证,是近年来我国城市考古、港口考古的重大收获,堪称海上丝绸之路的绝佳阐释地,是我国海丝申遗不可替代的经典样本和支撑性遗产点。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炜林表示,温州市文物部门主动作为不缺位、温州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有站位,不仅为考古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更为其后续的遗产保护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个考古案例是温州为全国树立的遗产保护榜样,显示出了一种新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赓续文脉:强化文物价值挖掘阐释,赋能城市量级提升
创建于东晋太宁元年(323年)的温州古城已有1700年的历史,得天独厚的地形优势,赋予温州坚固的城防和天然良港之利,加上城市规模宏大,自建城后,城址、港址1700年来基本未变。由于处在中国东部海岸线中间位置,并具备优良的港口条件,温州很早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千年来,一代代的温州人,正是顺着这条路,随着贸易走向全球,编织起全球贸易网络,跨越浩瀚的海洋。
随着温州朔门古港真容的逐渐揭露,如何保护?如何让这一遗址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是摆在温州市文物部门眼前的重要课题。
问计专家、把脉定向。温州市文物局先后组织论证会、座谈会7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遗址的发现、功能、意义以及后续保护利用等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和科学论证,为古港遗址考古发现、学术研究、价值阐释、保护利用等建言献策,为遗址价值定位和后续工作指明方向。如2022年11月,在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上,就朔门古港遗址发掘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以及下一步的考古研究与保护利用等问题,来自全国的专家进行把脉论证。
三级联动、凝心聚力。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做好朔门古港遗址等海丝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温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千年商港 幸福温州”的城市口号,将遗址发掘保护与遗址公园建设作为近年来最重要的文化工程进行规划部署,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属地鹿城区政府专门成立正科级机构,具体承担古港遗址保护利用工作。
纳入联盟、助力海丝。基于古港遗址的重大价值逐步凸显,温州市文物局就积极主动与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进行对接,谋求纳入国家海丝申遗体系。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12月,温州正式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成为该联盟的正式成员。在联盟章程的指导下,温州将进一步规范海丝遗产的保护研究、展示利用、宣传推广等工作,努力打造展示世界海丝港口的重要窗口和申遗的支撑性遗产点。
搭建平台、扩大影响。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交融之路。为进一步传播海丝精神,扩大朔门古港遗址的品牌影响,温州成功争取举办由新华社、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影响力市长交流大会。大会邀请四大洲13个国家(地区)的15位海外城市市长和国内30多个海丝申遗联盟城市政界人士、专家学者近400位嘉宾参会交流对话,有力推动了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文化交流和民心联通,充分展示了“国际视野、中国形象、浙江风采、温州特质”。
纵观全局,温州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象,从“被动保护”变为“主动作为”、从“小天地”走向“大舞台”,实现了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协调共赢,把握了“海丝名城”赋能城市量级提升的历史机遇。
传承文明:着力营造氛围服务群众,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考古,是感知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方式,而文物是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将瓯越文明延续下去,建设现代文明,是每个温州人的时代重任。
“看!这是石权,那个是陶片还是瓷片?”“我家就住在古港遗址边上,原来里面藏着这么多的宝贝”……3月10日,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迎来了三十位温州晚报小记者组成的叮叮当城市考古团,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伍显军现场“开课”,为小小考古员们讲解考古遗址背后的故事。
小记者城市考古团活动
“在考古工地研学的体验很棒,我了解到了古代温州有些什么”“考古就像时光机,带我们飞到遥远的过去”……在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40组亲子家庭在“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朔门古港遗址公益研学暨公众考古开放日活动中,走进朔门古港遗址现场,揭开文物古迹的神秘面纱,体验了考古工作的独特魅力。
“‘研’是基础、‘学’为目的、寓教于乐是教学方式。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往基于文物安全等因素考虑,发掘中的考古遗址很少对外开放,随着近年文博考古持续升温,他们也在逐步探索考古遗址开放与考古研学。
两年来,温州市文物部门依托古港遗址,着力服务群众,努力提升“让文物活起来”的社会效益。进机关、进高校、进社区等开展考古科普讲座,组织市民开放日等系列活动,新编历史瓯剧《朔门潮》全新上演,让人民群众共享考古成果,努力让文物活起来。
秉承“考古与保护并重,展示与宣传同行”的工作理念,温州在当前考古成果整理和遗址现场提升的基础上,提炼策划“一片繁华海上头——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考古成果展”、建设朔门古港遗址临时展示馆,集中展示了古港遗址重大发现,生动讲述了温州港城故事,让百姓进一步了解考古工作,共享文化成果。
知来路,方能行长远。让老百姓近距离接触发掘出来的这些宝贝,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思维对待文物,无疑为文物保护的普及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协调发展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随着影响力、知名度的提升,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为温州打造“海丝名城”特色城市形象提供了文化源动力。
温州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温州将围绕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展示区、温州拥江滨海城市的文化新地标、地方党委政府统筹协调文物保护的案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文旅打卡点等四大定位,高水平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助力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深化探索文物高质量发展的温州路径,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物新篇章提供温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