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主要做法

字号:T|T
2024-07-03 20:25 来源:中国文物报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吉林省文物局)认真落实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第二次会议精神,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领导下,认真组织、精心谋划、全力推进,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十个方面有所突破,可以用十个“再”概括。
普查重视再提升——成立由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双组长体现了党政同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吉林省文物局,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吉林省文物局所有处室、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省博物院、伪满皇宫博物院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主任,统筹文博系统力量推进普查工作。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专门出台文件加快普查经费落实。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结束后,当日,召开了吉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路宝、副省长杨安娣参加了会议部署普查工作。曹路宝针对各地资金落实情况作出批示,对各地落实经费情况进行督查,目前各地经费落实有重大突破。第二天,吉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会议落实国家和省里会议精神。同时,也接到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反馈支持电话。
普查方法再探索——“五化”闭环工作法在普查中应用,即:普查任务清单化,形成清晰的责任链条和工作闭环;普查工作图表化,做到照图操作、依图推进、挂图作战、按图督办;普查操作手册化,制作普查培训工作手册,发挥“工具书”作用;普查标准模板化,形成四普采集要点、审核要点、不同类别的普查模板等,以标准模板引领普查工作,特殊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进普查工作规范化开展、流程化操作;普查专班机制化,成立文物普查机构,专门指导普查工作。指定专门专家负责具体问题答疑,涉及哪个专家就由哪个专家解答,一答到底,只有一个出口,专家组实行动态管理,文博系统专家和业务人员根据工作需要统一调配的工作模式,全省共分为 个片区,分片包干,组长副组长均为片区负责人,一包到底,统筹推进普查工作。
普查项目再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国务院部署的“十四五”期间最大规模的文物保护行动,也是吉林省动员最广泛力量参与的重大文物保护项目。整合了正在实施的由省里组队的西流松花江流域及周边地区两汉时期遗存区域考古调查与研究项目、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鸭绿江(临江-集安段)旧石器考古区域调查项目、吉林省柳条新边遗址本体构成专项考古调查项目,作为第四次文物普查关联项目,补充到第四次文物普查本地数据库中。在普查的同时加强课题和项目研究,设立了项目领队,不断深化普查成果应用。除了国家要求的普查成果外,吉林省在普查结束后,将出版吉林省文物志,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出版本级文物志。还将探索会同吉林大学等高校开展重要石质文物寒地条件下病害分析,深化普查成果。
普查资源再统筹——重新核定省、市、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录、实有名录和全省不可移动文物公布名录,全省新公布不可移动文物2544 处。全面梳理了2012年以来辖区范围内新发现的文物清单以及相关行业已公布名录,建立了新发现文物线索清单共1389 处,其中汉唐城址、长白山地区旧石器、长春地区饮马河流域等专项调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553处、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工作新发现38处、革命文物专项调查新发现22处、长城文物资源调查新发现236处、吉林省商务厅提供的中华老字号28个、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供的国家工业遗产2个、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供的历史建筑名录304处、其他206处。这些线索作为预制清单已经提供给各市县。各类文物保护规划、历史街区规划、考古中国项目、考古发掘项目、基本建设考古新发现,文物资源专项调查成果,国保、省保测绘项目、重要遗址航拍成果,文物保护工程资料,国保、省保档案,二普文物志和地图集,三普相关资料,公布文件等及时反馈地方,为第四次文物普查提供相关成果。
普查数据再扩容——吉林省将已经公布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四至)及面积、土地性质一并列入数据采集范围,为全国首次探索,体现在表格备注中,在验收时要查验,在结项总结报告中要体现。增补后的普查成果能更好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四普调查其他新学术认识均放到备注里面,能调整行政文件做支撑的就按照程序调整,调整不了的,做好记录,为该文物将来升级或者为第五普提供参考。
文创产品再赋能——设计15套普查LOGO及文创产品,每一套方案图形精美,寓意各异,极难取舍。吉林省普查办联合吉林省文旅厅官方公众号采用网上投票的办法,向广大网友发出投票邀请,网友投票十分踊跃,最终第一方案高票入选,吉林四普logo正式产生。后续将启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文创产品市场测试”等工作。国家普查办有关负责同志发现后,给予鼓励,向全国普查同仁进行了推介,更加激励吉林普查办工作热情。
文物普查再集结——百人会战,以培代训,以训为战,战训结合,打造双阳普查样板,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双阳经验,具备示范性、引领性、带动性的调查、录入、认定、公布四维一体的吉林工作模式,全面推动各地普查工作行稳致远。培训“卷”起来计划,由于技术设置刚开始只能在一台队长机器上做数据,200人15个调查队,24小时白+黑工作模式,白天田野调查、晚上接龙做数据,凌晨开专家碰头会解决问题,为尽快形成工作模板奠定基础,保质保量提前完成调查的,经专家、相临组审核后,作为优秀学员方可提前离会。其他学员继续学习,直到全部达到优秀标准后,培训结束。学员结业证书编号顺序就是学习成绩单,数字越小成绩越高。优秀标准是每一位学员回到地方能独立带队,承担全要素各环节各阶段普查任务。
普查技术再升维——通过技术攻关,彻底解决多台电脑可以同时处理数据的难题,由单一单机单账号模式升格为多机多点多账号协同模式,最大限度节省了数据处理工夫,改变了白+黑透支普查队员身体的局面,把更多空间留给普查队精益求精地做好其他普查工作,为普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队员健康保驾护航。
普查系统再升级——吉林省文物资源具有边疆性、民族性、国际性特点,关注度高。购买云服务,数据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吉林省把构建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和保持普查系统高效稳定运行放到突出位置,牢牢地将涉及国家文物安全的文物数据攥在自己手中,坚持科技创新,克服建设省级管理系统对技术和维护成本比较高的困难,依托伪满皇宫博物院吉林省文博数据中心平台自建吉林省第四次文物普查省级综合管理系统,目前为全国唯一自建机房的省份,既满足普查要求,又实现吉林省文物局对文物数据穿透式监管,从而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全面保障国家大数据战略安全。
普查宣传再升温——省委宣传部牵头,以“四普”为切入点,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吉林文物,吉林省新闻联播开设“守护与传承”专栏进行专题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吉林日报》、中国吉林网等媒体分别进行了相关报道。各地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宣传四普,特别是白山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现场,增加了四普知识问答,现场一位小朋友准确地说出了答案,当孩子们通过各种渠道愿意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愿意感受古老文化遗产魅力时,越来越多的孩子会加入守望文化的队伍,给未来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积极主动加强与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紧扣普查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部门服务平台、自媒体、SVG互动技术等宣传渠道作用,加大普查宣传力度。营造“理解普查、重视普查、支持普查”的良好社会氛围。
工作建议:
一是针对“三普”漏登的情况,建议增设补录选项,调整后为复查、补录,新发现。
二是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深耕把遗址陶片打得很碎,如旱田改水田,水下文物、窖藏、战迹地、殉国地等地表采集不到文物标本或者采集不到同时期标本,建议对关联照片不做硬性要求。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