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95后”古籍修复师邱雪纯传承传统手艺,给古籍第二次“生命”

字号:T|T
2024-06-11 10:41 来源:南海网

图片

“95后”古籍修复师邱雪纯正在修复古籍当中。记者 陈望 摄

穿过省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在办公区里,古籍修复室在走廊尽头。一张办公桌上摆放着镊子、刷子、压书板、剪子等工具,一盏冷光灯、一张透光板,这里是残旧古籍的“手术室”。邱雪纯右手握着一支沾了浆糊的毛笔,左手捏着竹纸,在破损的古籍上细心地修补着。

修复工作虽然复杂烦琐,但邱雪纯从未有过丝毫的怨言。她知道,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每一步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从对纸张的无损检测,到制订完整的修复方案,再到逐页清洗杀菌、寻找匹配的修补原材料,每一步都需要她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去完成。

图片

“95后”古籍修复师邱雪纯正在修复古籍当中。记者 陈望 摄

在修补阶段,邱雪纯更是小心翼翼。她采用湿补、加固等技法,让修补部分与原页融为一体。补在虫洞上的纸,不能多也不能少,不能厚也不能薄,以保证页面厚度的均匀。她的手指在纸张上轻轻滑动,仿佛在弹奏一曲无声的乐章,为古籍注入新的生命。

图片

“95后”古籍修复师邱雪纯查看古籍资料。记者 陈望 摄

修复工作完成后,古籍将被重新装订成册并入库,恢复如初。看着那些曾经残破不堪的古籍在自己的手中焕新,邱雪纯的心中充满了满足和自豪。

“古籍修复,需要的是耐心、细致与热爱。”邱雪纯说,她眼中闪烁着对这份工作的敬畏与热爱。每当她捧起一本古籍,都能感受到那来自遥远年代的呼唤,仿佛能与古人对话,聆听他们的智慧与心声。

出于好奇走上古籍修复师之路

图片

“95后”古籍修复师邱雪纯查看古籍资料。记者 陈望 摄

谈起成为古籍修复师的初衷,邱雪纯告诉记者,起初是出于好奇,如今已化作一份深深的使命和责任。

邱雪纯回忆道,2018年,她的家人带着年代久远的家谱和地契来到省图书馆,找馆里唯一一位古籍修复师黄文峰进行修复。那些皱皱巴巴、破损严重的家谱和地契在黄文峰老师的手中,经过一个月时间修复,由破旧不堪变得平整如初,文字与图案重新展现出历史的韵味。

“我当时被震撼到了,亲眼看见古籍修复师的神奇力量,也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重要性。” 邱雪纯说,就在那个时刻,她对古籍修复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好奇,并埋下了兴趣的种子。

邱雪纯的大学专业是汉语与文学,毕业后她曾经在深圳工作一年。2021年,她回到家乡,恰好省图书馆招人,她便应聘到省图书馆地方文献与古籍部工作,做一些文献方面工作。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南海工匠”黄文峰是邱雪纯的师傅,也是她在这条道路上的引路人。

图片

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黄文峰(左)正在指导邱雪纯如何修复古籍。记者 陈望 摄

十余年来,省图书馆仅有黄文峰一位古籍修复师。“我为她感到骄傲,非常高兴古籍修复这项传统技艺有了年轻的传承者。”黄文峰表示,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传统技艺也需要传习。这些年轻人不仅有着对古籍修复的热情和兴趣,更有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尊重。他们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门技艺,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立志传承传统手艺 守护珍贵文化遗产

图片

“95后”古籍修复师邱雪纯正在修复古籍当中。记者 陈望 摄

三年来,邱雪纯已经独立完成了《王氏家乘第三四册》《潘秀元反亲剧本》《春秋左传》《医林指月》等七册古籍的修复工作。

谈及作为一名古籍修复师最为印象深刻的事情时,她说,那是修复一本破损严重的清末文人手抄笔记,该笔记纸张泛黄,虫蛀的痕迹密布,页面几乎成了碎片。

在修复的过程中,邱雪纯不仅仅是在修补纸张,更是在细细研读这本古籍的内容。她发现,这是一本记录着臣子谏言的古籍,文字间充满了智慧与勇气。那些谏言,或直言不讳,或委婉含蓄,但都透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与责任。

修复这本古籍的过程并不轻松,邱雪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清洗、杀菌、修补、压平等。但是,她从未感到疲惫或厌倦。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修复这些纸张,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图片

“95后”古籍修复师邱雪纯查看古籍资料。记者 陈望 摄

如今,这本清末文人手抄笔记已经修复完成,重新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彩。她知道,自己的工作让这本古籍得以重见天日,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它的价值与魅力。“每当完成一项古籍修复工作,我的内心就有巨大满足感,古籍修复并不枯燥无味,而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更像是一场修行。”邱雪纯说。

目前,邱雪纯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古籍修复师。她深知,每一本古籍都是历史的见证者,都是文化的传承者。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这份使命的执着与坚守。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