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作为“古韵龟兹 魅力库车”宁波推广周系列子活动,由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牵头,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和库车市龟兹博物馆联合承办的“丝路龟兹 世遗双珠——庆祝‘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0周年”展览,在天一阁昼锦堂展出。
“库车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东亚地区的重要节点。从历史到现在,从天山脚下到东海之滨,通过展览我们将再一次看到,‘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紧密相连、相互辉映。”随着讲解员的介绍,一幅幅精美壁画与珍贵文物背后的龟兹文化渐渐浮现。
库车位于新疆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缘,古称龟兹,是汉西域都护府、唐安西大都护府的治所和丝绸之路重镇,是龟兹文明的摇篮。
这片拥有丰厚历史底蕴的土地,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
2014年6月22日,库车市境内的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遗产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本次展览聚焦的,正是这两处“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苏巴什佛寺遗址,位于库车市城区西北20公里处,“苏巴什”为维吾尔语,意为“水的源头”。
尽管经历上千年风侵雨蚀,夯土建筑结构的寺院已成残垣断壁,但苏巴什佛寺遗址仍旧是新疆保留至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地面佛教建筑群遗址。
苏巴什佛寺遗址出土的文物类型丰富,包括汉、魏晋南北朝、唐代钱币,萨珊朝波斯银币,绘有乐舞形象的舍利盒、丝织品等。这些遗存不仅佐证了古龟兹地区发生的文化商贸交流,更是沿丝绸之路东传西渐的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一个缩影。
同时,本次展览的古代西域丝绸之路上最古老的、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实物遗存。
位于库车市城区西北12公里的“克孜尔尕哈”烽燧,在维吾尔语中意为“红色哨卡”。
历史上,该烽燧曾为保障丝路畅通、维护西域稳定、促进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汉、唐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置军政系统和丝路繁华的见证。
展厅内,由库车市龟兹博物馆带来的出土自苏巴什佛寺遗址的石雕、陶器、钱币等文物静静地躺在展示柜中,仿佛在诉说着那些古老而悠远的故事。
此外,为了进一步“邀请”宁波市民沉浸式感受西域风情,展厅内还布置了多处库车民俗老街打卡场景,为市民游客带来新疆民族风情体验。
2010年,甬库两地建立起对口支援关系。
风雨同舟十四年来,从明州古港到龟兹故地,这份跨越万里的深情厚谊历久弥新。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与“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同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两地均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更增添了一份“世遗”情缘。
现场,取自藏书圣地——宁波天一阁的水与来自库车境内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交融互润,共同见证了甬库情缘。
“千年丝路,跨越古今。值此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在‘古韵龟兹 魅力库车’宁波推广周活动期间,策划举办本次特展,既是两地文化一次生动的展示交流,也是两地民众一次亲近的情感联系。未来,甬库两地将继续深化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深甬库两地人民友谊的力量。”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陈彩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