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上午,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中山大学传习所出师考评会暨新学徒拜师仪式在中山大学图书馆举行。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红蕾,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研究馆员庄秀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研究馆员朱振彬,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员吴晓云,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潘咏怡,中山大学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领导、专家和传习导师及弟子出席。仪式由中山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林明主持。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中山大学传习所成立于2014年,传习导师潘美娣和林明于2015年6月收徒七位,经过九年的学习,学徒们已熟练掌握了中西文古籍修复的各项技能,修复完成了一定数量的破损古籍,并参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和古籍保护推广工作,理论和实践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圆满完成学徒期的各项学习任务。根据《国家古籍修复技艺学徒出师评审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考核评审专家组对学徒出师进行评审考核。
专家组听取了导师对学徒学习情况的介绍,学徒们向专家组汇报了学习成果,专家组现场查看了学徒修复作品,并点评提问。
经专家组评定,参加出师评审的7位学徒均获优秀等级,符合出师要求,建议准予出师结业。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宣布了出师评审结果,对出师学徒的学习成果高度评价,并提出殷切希望。
随后,举行了中山大学传习所新学徒拜师仪式。来自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档案馆、中山大学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六位新学徒依次向中山大学传习所导师肖晓梅和林明两位导师行拜师礼,递拜师帖、敬茶和献花。
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主任王天琪分别致辞。
张志清常务副馆长首先回顾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推进历程,指出高等院校在古籍保护事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中山大学在古籍保护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成果丰富和全面发展、中文古籍修复和西文古籍修复紧密结合是中山大学传习所的特色,中山大学传习所的优秀传授模式与做法值得进一步发扬,希望中山大学能够更多地开花结果,为古籍保护事业输送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王天琪主任指出,中山大学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一直以来大力支持图书馆开展古籍保护工作。今后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各位行业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山大学图书馆将进一步为全国各地的古籍保护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的场所,将继续助力古籍保护事业取得新进展。
李瑞琦作为新学徒代表发言,表示将好好珍惜这次机会,认真学习,传承古籍修复的技艺,不辜负老师们的授艺与期待,投身到古籍保护事业当中,为文献和文化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4年,中山大学图书馆作为首批试点单位,被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设立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在此十年间,传习所沿袭传统的“师徒传承、口手相授”形式培养中西文古籍修复人才。学徒在导师的带领下积极学习古籍修复技艺与文献保护理论,得以接触具有一定难度的修复项目,并能够接触到各类学术交流平台与技艺交流平台,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与修复技艺。此次传习所学员拜师仪式和出师评审会成功举办,展现了中山大学传习所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效。未来,中山大学传习所将继续深化“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为古籍保护事业人才队伍输送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