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5.11-5.18)

字号:T|T
2024-05-20 17:32 来源:国家文物局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的回信在文物系统引起热烈反响

5月15日,新华社播发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5月15日晚,国家文物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全国文物系统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深刻阐释长城的独特价值和守护好长城的重大意义,不仅为守护长城家园、传承长城文化指明方向,更是对全体文物工作者莫大的鼓舞。要秉持正确的长城保护理念,深入研究阐释长城蕴含的中华文明特性和中华民族精神,推动长城保护再上新台阶。

 

“5·18国际博物馆日”各地活动缤纷多彩

近日,全国各地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开展数千场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热烈的活动氛围。北京启动博物馆月,围绕“博物馆之城——让学习更快乐”主题,带动全社会共建共享。河北推出“一眼千年 馆长带你看文物”“画里画外 品鉴经典”直播,黑龙江策划“龙年游龙江 文物旅行箱”文旅融合创意活动,山东开展“孔脉寻踪 礼乐和鸣”孔子博物馆走进榉溪孔氏家庙融媒直播,河南带来“河南小众博物馆的大趣味”直播。浙江举办首届新时代博物馆青年人大会,湖北开启“文物系荆楚 同心向未来”青年文物专家公益云课堂暨青年文物保护志愿者公益行。广东分别在肇庆、茂名、佛山、中山等地开展“南粤鉴真公益行”分站活动。四川和重庆举办川渝地区乐舞文物展,成立川渝地区留法勤工俭学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联盟、川渝地区文物鉴定与学术交流联盟。云南发布生物多样性、古滇探秘、追寻红色足迹等4条博物馆主题研学游径。新疆博物馆启动“我在博物馆里画文物”线上活动。

 

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

5月18日,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西安举行。活动由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人民政府、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承办。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发布2023年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最新数据,启动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活动,公布第五批12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第二十一届(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名单,举行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集中授牌仪式、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开馆暨“秦汉文明”系列展览揭幕等活动。配套举办主题论坛、青年论坛、策展人论坛和秦汉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经费保障方案》印发

近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印发《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经费保障方案》。《方案》确立分级负责、厉行节约、专款专用、统筹兼顾的经费保障原则。《方案》明确,中央财政保障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经费、培训费、软件开发服务费、普查综合信息平台管理费、设备购置等支出,地方财政主要保障本地区普查工作相关经费、临时聘用人员劳务费等。《方案》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本着实事求是、强化保障、讲求效益的原则,合理安排普查经费预算,及时拨付相关资金。各级文物部门要加强普查资产的管理。全面加强普查经费绩效管理。

 

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座谈会召开

5月15日,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座谈会在运城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邀请山西省内外文博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交流探讨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会议指出,全国文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在文物系统性保护、文明研究阐释、文物合理利用、治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会上签署“夏商文明考古研究晋南中心”合作建设备忘录。

 

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成立

5月13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ISO/TC 349)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国家文物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指导,故宫博物院主办,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期举办,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和欧盟等五十余家文化遗产与标准化机构的代表参会。该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实践,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实现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国际标准化战略取得的重要突破。

 

北京

北京金中都城遗址公园开放

日前,金中都城遗址公园对外开放。该公园整体完工7.5万平方米,坐落在金中都城遗址带上,自西北向东南布局,形成宽约60米、长约2300米的L形公园,分为遗址保护带、商务休闲带和自然绿化带三部分。公园内现存金中都西城墙遗迹一处、南城墙遗迹两处。公园从北至南,分为河、门、城、坊、艺五个区域,从都城的河城体系、中原文化延续、城墙夯筑技术、里坊街巷特色、戏曲文字工艺等方面,对金代历史文化进行再现和阐释。该公园将继续打造成沉浸式的考古景观带、参与式的城市新地标、开放式的城市博物馆。

 

越南河内文化遗产图片展在颐和园开幕

5月17日,“河内古韵·升龙遗珍:千年文脉链世界——越南河内文化遗产图片展”在颐和园开幕。展览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河内升龙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北京颐和园学会承办,分为“千年文化之地——河内升龙”“河内升龙:皇城世界遗产”两个主题,通过近百幅图文展示介绍河内升龙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越南最古老的城市遗址古螺城、升龙皇城遗址文化体验活动等内容,向市民游客展示河内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北京与河内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交流研讨活动同期开展。

 

山西

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走进希腊

5月11日,“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在希腊开展。此次活动由太原市文物局、中希文明互鉴中心、雅典中国文化中心主办,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天龙山石窟博物馆承办。展览借助沉浸式影院、幻影成像、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数字化再现散落在9个国家、近30座博物馆的100余件天龙山造像,是文物与科技深度融合的鲜活实践,为保护好传承好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文博力量。“中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交流与合作学术论坛”同期开幕。

 

内蒙古

秦长城司法保护法官工作站成立

近日,秦长城司法保护法官工作站在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正式揭牌。固阳秦长城遗址距今已有2200余年,是国家长城保护的重要点段之一。依托该工作站,固阳县人民法院将建立涉秦长城文化遗产案件“3+1”审判执行机制,依法妥善审理涉及秦长城文化遗产保护的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加强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力度,强化工作机制创新,探索涉秦长城文化遗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打造“法护秦长城”普法驿站,开展系列特色普法教育宣传活动,全方位筑牢秦长城保护法治屏障。

 

江苏

首次大运河全流域考古成果展在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开幕

5月14日,“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展,来自大运河沿线8省(市)的240余件(套)展品集中亮相,其中大部分为首次展出。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运河沿线8省(市)文物局主办,分寻迹、探胜、见证、融汇四个主题板块,从大运河水工及附属设施考古、大运河城市考古、大运河工商及海丝文化考古、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四个视角,以新发现遗址和新出土文物为线索,展现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的新变化、新成就。展期将持续至8月14日。

 

安徽

武王墩墓考古和文物保护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持续推进,取得重要成果。椁室考古发掘有序推进,出土文物保护和多学科研究成效显著。5月11日,安徽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支持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工作。5月14日,安徽省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深入研究讨论武王墩墓时代、性质与价值内涵。专家认为,结合墓葬规模、结构、出土文字材料与文献史料等综合分析,武王墩墓主身份可能是《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考烈王。武王墩墓考古成果生动展现中华文明灿烂成就,武王墩墓考古和保护利用将对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四川

四川省文物系统学习贯彻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精神会议召开

5月15日,四川省文物系统学习贯彻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精神会议暨文物工作推进会议召开。会议传达学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和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精神,研究安排四川省文物工作。会议强调,重点推动进一步落实中央编办和省委编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机构编制保障的要求,进一步厘清强化文物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职责,推动当地财政设立文物保护和抢险专项经费,推动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利用党委统一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各负其责的体制机制,推动建立文物安全联席会议机制、文化遗产保护督察与纪检监察机关协调联动机制。

 

贵州

贵安大松山墓群考古取得新进展

近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出土文物清理及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截至2024年5月12日,共修复完成陶瓷器1200余件,铁器224件,绘制器物、墓葬图3000余件。陆续建立完善的资料库和数据库,为之后的考古报告编纂和学术研究奠定基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继续邀请考古专家学者走进库房,从器物的造型、工艺、装饰艺术等不同角度开展研究。联合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等文保机构,为出土文物会诊,研究最优修复方案,复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历史进程的生动例证。

 

陕西

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学活动举行

近日,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学活动在榆林举行。活动由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清华大学)主办,榆林长城主题展馆和黄河博物馆承办,为期6天,主题为“探索长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是教育部批准立项的内地与港澳高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来自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院校和单位的36名师生组成研学营,对长城文化遗产现状有更全面的理解,进一步探索面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方法,有助于促进各地学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进一步推动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承。

 

青海

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青海工作站成立

5月16日,南京博物院依托青海省博物馆建立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青海工作站,双方代表签订“共建青海工作站协议书”,共同为其揭牌。该工作站的成立,是落实苏青两地在东西部协作中推进文博领域深入融合与对接的积极举措。科研基地将和青海省博物馆携手,针对青海省纸质文物的特点,以项目为导向,共同探索纸质文物保护的新技术、新方法,在纸质文物修复、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香港

香港首个城市级文物建筑AI数字孪生平台上线

近日,香港科技大学打造的香港首个城市级文物建筑AI+数字孪生平台上线。该平台针对香港暴雨等极端天气增加及火灾频发的影响,以文物建筑保护的迫切性为问题导向,以服务大湾区建设和加强中国文化形象等国家重要战略为目标导向,构建覆盖香港十八个区的文物建筑智慧监测与保护体系,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尤其是与AI三维建模和大语言模型融合的新一代数字孪生技术,有助于提高香港文物建筑综合管理水平和保护效能。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