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4.13-4.19)

字号:T|T
2024-04-22 15:17 来源:国家文物局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发布:发现楚国最高等级墓葬

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会议聚焦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考古、出土文物保护与墓葬保护最新进展。武王墩墓现保存有主墓(一号墓)、墓园、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遗迹。考古工作者重点对主墓(一号墓)进行了发掘,确认为一座大型“甲字形”竖穴土坑墓。主墓(一号墓)规模大、出土文物规格高,是目前考古发掘的楚国最高等级墓葬。国家文物局将指导研究团队做好出土文物现场保护和多学科研究。

 

 

国际古迹遗址日相关活动举办

4月18日,2024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世界文化遗产主场活动在良渚古城遗址举行。活动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考古遗产管理专业委员会、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共同承办。当天,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凌家滩还举行了第五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暨首届凌家滩文化艺术周开幕式。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发布《2023年度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营报告》。

 

 

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向我国返还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当地时间4月17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接收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向我国返还的38件文物艺术品。此次返还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大部分为我国藏传佛教文物,时代为元至明清时期,其中的牙雕、木雕作品以及壁画残片较为罕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文物在纽约接收后,国家文物局将适时安排文物回运工作。本次返还是自2024年1月中美谅解备忘录有效期顺延以来,中美政府职能部门成功开展的首次文物返还合作。

 

    

辽宁

落实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 《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批复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明确要落实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批复中指出要健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空间保护机制,强化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整体保护和系统活化利用,加强长城(辽宁段)、沈阳故宫、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和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五女山城)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构建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

 

 

浙江

绍兴考古新发现南宋时期遗址 实证江南水乡历史

近日,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透露,在绍兴越城区袍江区域新发现南宋时期重要遗址点,遗址发现的垫土台地修建房屋以及人工治理河道排桩护岸等遗迹现象,具有非常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水井壁中发现的竹编井圈,表明当时人们已用竹编井圈过滤水中杂质、保护饮用水源,显示当时的居民已有较高的生活水平。从遗址看,古人对水系进行改变,临湖建设家园,提供美丽水乡历史悠久的实证。

 

 

山东

山东省10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启动

4月16日,2024年山东省10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启动。分别是济南市千佛崖造像—千佛崖造像区、涌泉桥造像修缮保护工程,济南市城子崖遗址西城垣保护展示项目,泰安市岱庙中寝宫、东西寝宫、东西御碑亭古建筑油饰彩画保护工程,泰安市泰山古建筑群—关帝庙保护修缮工程,泰安市棘梁山石刻修缮保护工程,泰安市陶山朝阳洞石刻造像修缮保护工程,泰安市常庄民居建筑群(一期)抢救性保护修缮工程,临沂市纪王崮墓群一号墓、二号墓本体修缮及展示工程等。

 

 

山东省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实施办法印发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文物保护队伍和考古队伍建设,加快山东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4月17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6部门《关于印发山东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实施办法的通知》发布。通知明确,文物全科人才是指为县(市、区)及以下文物保护事业单位定向培养的,具备本科学历,熟练掌握历史、考古、文物保护、文物与博物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实践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文物全科人才培养重点向9个文物大市、20个文物大县倾斜。

 

 

河南

郑州商城与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成立

4月15日,河南省文物局、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分别与北京联合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联合大学共建的“郑州商城与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揭牌。该中心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智库资源和考古学科优势,围绕郑州商城考古资料整理、科技考古研究及夏商文明综合研究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在对郑州商城资料整理基础上,夯实基础研究,促进专题研究,推动成果应用,培养科研人才,共同将中心打造成为研究实力雄厚的考古学术阵地。

 

 

湖北

新出土青铜编钟等礼器 墓主人为“曾侯宝”

4月15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透露,随州枣树林墓地M168新出土鼎、簋、簠、缶、编钟等青铜礼器,其上发现铭文“曾侯宝”。通过墓葬考古出土器物结合被盗传世器物,基本推定曾侯宝墓随葬器物组合。M168随葬器物兼具周楚文化特征,对研究曾、楚、周三者之间文化交流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随葬器物中新见楚文化体系青铜礼器——缶,对研究曾楚文化交流与融合,特别是曾国从“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获评2024中国年度建筑大奖十佳建筑

日前,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入选2024中国年度建筑大奖十佳建筑。该奖项旨在表彰设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巅峰之作,由读者评选出当下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项目。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于2022年3月底动工,用时400多天建设完工,创造奇迹。博物馆像是从大地缓缓升起、望向三星堆遗址的“古蜀之眼”,守护和讲述着神秘而灿烂的三星堆文明,地景式的建筑融入场地,室内环形坡道螺旋而下,表达出天、地、人、神的古蜀国精神世界。

 

 

陕西

清涧后刘家塔墓地科技考古新成果:商代贵族骨膜炎高发 

4月13日,陕西省文物局透露,通过人及动物骨骼的碳十四年代测定,考古工作者在清涧后刘家塔墓地4座墓葬中获得了最新科技考古成果。墓葬年代集中在商代晚期,出土的6例人骨均为成年个体,骨骼创伤与病理现象常见,其中骨膜炎、“跪距面”现象高发。“跪距面”是长期采用足尖点地式的跪坐姿势导致的非病理性变形。这些发现表明,商代贵族可能长期承受着较大的生存压力,并遵循着严格的礼制规范。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