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明德:回归书的使用价值,旧书业才能“行稳致远”

字号:T|T
2024-03-25 15:06 来源:藏书报
在成都旧书圈,几乎没有书友不认识龚明德。他是一位资深的旧书爱好者,也是一位善于从旧书刊资料中爬梳历史细节的作家,经常活跃在书店、书摊、市集。龚明德淘旧书,不为投资增值,而是为学术研究之用。“书多是因为做考据,所有的书都是线索,应该说这些书都不是为了收藏而买的。”在龚明德看来,能将收藏的古籍旧书应用于学术研究之中,才是古籍旧书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价值。 

 

01

以研究为目的,淘的是史料

龚明德重在从事五四前后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间的“文事”考辨和作家作品实证求索。为此,他要收集大量史料,从中寻找线索,进行考证。对他而言,存放藏书的空间有限,虽然多年来积累了不少藏书,但若从收藏角度看,并不成规模,算不上大量“收藏”。且淘书的意义主要还是为了“用”,为了某一项工作,便侧重于某个范围的老旧书报刊等文献资料的购置。三四十年前,龚明德便写过几十篇名著名篇“书话”,不少人称其为 “书话写作家”,其实也不太准确。但他的研究以其的“收藏”为原料,这一点是肯定的。

图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旧书业的变化也对一代淘书人有影响。龚明德介绍说,十来年除偶尔去玛塞城旧书专区几家书店逛逛之外,更多是通过孔夫子旧书网购买旧书。据他观察,玛塞城几家旧书刊多的书店,经营特色差不多,旧书货源多来源于图书馆剔旧。“记得七八年前,我在缥缃书局一下子买了该店所有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四川文学》《红岩》《草地》,花了两三千元,几乎买空了一两个书架上的老旧刊物,都是图书馆剔旧的。”龚明德因为要致力于打造艾芜纪念馆,同步做关于艾芜的研究,所以这么“豪买”了一回,印象尤其深刻。也是因为有像龚明德这样的淘书人,旧书的文脉得以延续。谈起成都的旧书业总体状况,龚明德的感受是成都旧书业和全国各大省市包括京沪的状况差不多,但最明显的变化是旧书业的从业者比二三十年前的经营面临的挑战更大。一是因为网络迅速发展,下载资料越来越方便,纸质旧书报刊、史料的购买者没有那么多了;二是几十年前热爱收藏的人逐渐老去,新一批热爱收藏的人还在培育中。

 

02

回归使用,做无私的旧书收藏者

龚明德表示,旧书业有存在的必要,对学者有用的资料、文献要妥善保存,到了解密时要及时全方位公开,以供相关学科使用。在他观念中,收藏者无论花多大的本钱收藏旧书报刊等文献史料,都只是作为一时的私藏,放在宏观的历史视角,仍然是在帮助国家收藏、保存,最终还是要拿出来供相关学者参考使用。慷慨无私的收藏爱好者并不在少数,“浙江海宁一位成功商业人士花一两百万人民币从拍卖市场拍得了徐志摩的一些珍贵书信原件和扇面,我几年前去参观,这位收藏家仍毫无保留地让我拍照、使用。”龚明德告诉记者。如今复制手段已普及,一部手机就可完成翻拍,举手之劳,益人也益己。龚明德自己同样践行着他的观念,曾经有好几个在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话剧,从他多年前发表在《新文学史料》上的文章中,知道他藏有夏衍《天涯芳草》公演手册,他就用手机拍照后发给这些学生供他们研究使用。
图片
龚明德于书房,张阿泉摄。

03

培养新一代,乐享读书与藏书

因为旧书报刊的不可再生性,旧书业要想 “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龚明德表示,只有依靠全民阅读推广诞生出一批读书种子,新时代能出现黄裳、倪墨炎、姜德明、唐弢那一代人他们这类的大读书家、大藏书家作示范引领,这样才会更有氛围。2023年,多地古旧书市集等活动重回公众视野,对此,龚明德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觉得旧书市集还是要像1978年前后的成都九眼桥等处一样,自然形成摆摊规模、自然聚集定时来买书的群体。不能急功近利,要让读者形成习惯,“习惯”的力量其实很大。建议媒体开辟一些活泼的“书香”专版,爱逛旧书市集的人把自己所见所闻写成好文章发表,吸引更多人再去旧书市集消费,影响自然就越来越大。“读书、购书都是享受。买一本有用的旧书,是很好的精神消费,其中的天地真是大得很。”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