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文博界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两会期间,文博界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文物保护方面,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低级别文物保护利用新机制”“加强网络平台文物违法犯罪监管”“加强文物数字化标准建设与资源共享”“加大红色文献保护力度”等建议;考古方面,提出“加强商代方国考古工作”“推动大遗址保护,加强中外联合考古”等建议;博物馆方面,提出“进一步促进国有中小博物馆发展”“加强对基层博物馆科研职能支持力度”“让博物馆更好释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力量”等建议。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近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重庆组织举办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各试点县(区)迅速启动试点工作。江西婺源县、湖北恩施市、湖南长沙市开福区、重庆渝中区、四川安岳县、四川通江县等已经进入实地调查阶段,各试点将于3月份完成实地调查与信息采集、数据提交、分级审核、成果汇总全过程。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全部完成普查领导小组的组建工作,市县级领导小组组建也在快速推进中,实地调查工作将于5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
北京
首都博物馆改陈升级后恢复开馆
近日,首都博物馆经过一年多的改陈升级后重新开放。新亮相的基本陈列定名“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北京通史陈列”,展出文物1100余件(套),目前开放“文明曙光”“建城之始”“北方重镇”“建都之始”“大都肇建”“都城典范”“京师繁华”“古都破晓”8个单元,增添近年来北京地区考古新发现、北京史研究新成果等。“岁华纪胜——老北京民俗展”以老北京四季轮转中的时令节俗、人情风尚、物华更替为主要内容,展出文物400(组)件,生动再现老北京淳厚的民俗风貌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河北
泥河湾盆地110万年前古人类石器技术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一项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研究团队联合西班牙高等科学研究理事会历史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国内外科研单位,对泥河湾盆地岑家湾遗址的石器技术特征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岑家湾遗址存在“准备石核技术”,其表现形式为生产具有一定标准的最终产品,表明具有与阿舍利技术相似技术能力的古人类在110万年前就生活在中国北方地区,对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黑龙江
《黑龙江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2024—2035年)》发布
3月6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黑龙江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2024—2035年)》于3月5日公布实施。《总体规划》明确规划对象,从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方面对全省革命文物价值进行阐释,提出“三区主题串五径、十二集群立百点”的空间发展格局与“五大类、十八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系列项目,从空间发展与项目实施两方面打造新时代龙江红色文化矩阵,建立全域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创新的示范地、弘扬龙江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主地标、带动老区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引擎。
河南
河南博物院许昌分院揭牌
近日,河南博物院与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战略合作协议签署暨河南博物院许昌分院揭牌仪式举行。为充分发挥河南博物院文物资源和专业人才优势,进一步增强许昌市博物馆藏品特色,提升许昌三国文化、钧瓷文化、蜡梅文化等特色文化的知名度、影响力,河南博物院在许昌市博物馆加挂“河南博物院许昌分院”牌子,将进一步完善总分院体系建设,在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创开发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资源共享与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惠及人民。
四川
“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项目启动
近日,“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广元召开。该项目将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通过专项考古调查确认蜀道不同时期路线的走向与现状等;建设蜀道及其沿线城址、墓地、寺观石刻等多类型遗存的数据库;确认不同时期道路年代,研究蜀道与国家治理之间关系以及通过蜀道考古推动蜀道学术成果转化等,最终全面展示中国蜀道的独特地位及其对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树立“大考古”思路,深入挖掘蜀道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聚焦重大问题联合攻关,建立以考古实物资料和信息为基础的蜀道研究阐释体系。
西藏
西藏自治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座谈会召开
3月4日,西藏自治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座谈会暨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召开。会议审议通过《西藏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西藏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方案》,对下一步普查工作作出安排。本次普查总体目标是要建立全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全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文物资源动态管理机制。完善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公布机制、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培养锻炼专业人员,建强文物保护队伍,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
甘肃
甘肃完成4286件文物移交工作
近日,甘肃省文物局透露,根据《关于崇信于家湾等7个遗址及墓葬出土文物及标本移交方案的批复》要求,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23年底至2024年初,完成崇信于家湾、张掖黑水国、瓜州五道沟、九墩湾、玉门官庄子、旱湖脑和蚂蟥河7个遗址、墓群的文物移交,总计4286件(套)、标本194件(包)、陶片115袋,分别收藏于崇信县博物馆、张掖市博物馆、瓜州县博物馆和玉门市博物馆,极大充实丰富了甘肃省地方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量和类别,为深入开展文物保护传承、活化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新疆
唐代北庭副都护程奂墓志铭考释发布
近日,吐鲁番学研究院发布程奂墓志铭考释。该墓志出土于巴达木东墓群,学者研究认为,其记载的程奂任职经历反映出唐西州时期西域的官制。无论是程奂墓,还是迁葬西州的高耀墓,墓志首书均见“唐或大唐”,可见,在安史之乱后,西域官员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依旧“克奉正朔坚保封疆”,对中央政府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勤于职守。吐鲁番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巴达木东墓群于3月启动发掘工作,这将进一步完善丰富对唐中央政权边疆地区治理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