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高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由国家文物局、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网信办联合主办的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推介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挖掘阐释中华民族突出特性,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公众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活动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各地各单位的踊跃支持和积极响应,共申报展览项目182项,经初评、终评遴选,在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公布了百项推介项目,其中重点推介项目20项。
回顾2023年度主题展览征集推介活动的组织实施,主要做法和亮点如下。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强化部门联动。本年度活动由国家文物局与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网信办联合主办;活动连续4年被纳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年度重点工作;国家文物局在博物馆评估定级标准和评分指标中将该项目纳入得分权重,与行业品牌活动“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等值。
二是把好“三关”,确保百项展览入选质量。把好申报关。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会同文明办、网信办,对申报材料进行了审核把关;把好意识形态关。在初评前对革命类展览的宣传部门审批意见进行严格核查,并特邀专家对展览主题和政治导向进行初审;把好评审关。活动首次增加了初评环节,从一级博物馆馆长库中随机抽选50名担任初评评委,扩大了初评专家范围。终评由15名专家组成,评委实行回避制度,初评专家以及所在单位有展览申报项目的,不得担任评委。经专家实名投票,结果报国家文物局党组审议后公布。
三是加强示范引领,扩大活动影响力。首次将推介活动纳入5·18国际博物馆日开幕式环节,推介结果在活动现场公布,并启动宣传活动仪式、首次发布项目宣传片,举办了海报展、策展人论坛等配套活动;海报展除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福建博物院展出外,还被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安阳博物馆、蚌埠市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滕州博物馆等博物馆引进,参观人数达45万多人次;组织开展主题联展进校园活动,近期已在北京、安徽、湖北、河南、山东、福建等中小学展出;在《中国文物报》开设“策展人手记”专栏,深度解读展览、交流策展经验;中央新影老故事频道、文物之声微信等对重点推介项目视频材料进行展播,活动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四是加强总结评估,确保展览实施效果。为加强总结评估,各推介项目单位按要求报送了展览实施情况报告,从展览内容、特色亮点、社教活动、宣传推广、文创开发、社会反响等方面总结展览实施效果。
百项推介展览紧紧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严把政治关,体现了鲜明的主题性、导向性,形成了以重大主题展览为主干、全国各文博单位主题展览为呼应的全国性年度重点主题系列展览,产生了集群效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
一是更加注重展览的主题性、导向性和时代性。无论是历史、文化、艺术、革命纪念、自然科技类,还是行业专题类展览,都更加注重展览的政治站位、文化内涵和价值引领。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福建博物院“福航天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以新的视角重新解读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注重历史与现实的链接,把古代丝绸之路与新时代“一带一路”有机关联,让古老的海丝航路彰显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大发展中被赋予的全新文化内涵。中国国家博物馆“鉴往知远——新时代考古成果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展示新时代我国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进步和辉煌成就,生动讲述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历程,以及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较为完整呈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在全社会营造了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氛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以“中医药学——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主题,深刻阐释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引导观众从文物里读懂中医药,更好地树立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二是更加突出展览选题的自主策划和原创能力。推介活动主要征集的是当年度已经开展或正在策划计划年内开幕的展览,并不系统考察展览组织实施的全过程,其所聚焦的是展览的策展能力和原创能力。如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山东博物馆“家和——中华传统家文化主题展” 这两个以家国情怀为选题的展览,一个从人物的角度切入,一个直接从“家”入手,讲述年俗文化,两个展览分别选取了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家国主题,从个人、家庭、社会,从个人的修养到家国情怀,很好地把握了展览的脉络与主线。中共一大纪念馆紧抓重大时代主题和历史机遇,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伟大建党精神为契机,把纪念馆以往对建党历史的逻辑叙述转到对当下这个时代的鼓舞和关注,实现了历史表达和时代需求的完美融合。该馆深挖革命文物资源,分别在2021、2022、2023年策划了“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永恒的誓言——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文物史料专题展”,均获得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这样的展览策展理念和探索实践,辅以特色主题党课、宣教活动和系列文化产品等服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安徽博物院“山河安澜——淠史杭灌区主题展”,从新中国建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水利灌区入手,清晰阐明了国与家、时代与个人的关系,在选题和内容上既反映主旋律,又以小切口阐释,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该展是安徽博物院近年来举办规模最大的一个主题类展览,突破了博物馆原有办展模式和选题,延伸了展示边界,为博物馆聚合社会资源办大展,彰显博物馆在新时代的担当作为进行了有益探索。
三是更加关注展览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关注度。展览坚持“展教并重”,通过配套教育活动和云展览、云教育、云讲解等形式,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扩大展览的公众知晓度和社会影响力。国家典籍博物馆“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发挥最新科技的积极价值,开发了“线上超现实看展体验项目——古籍寻游记”,抖音话题“古籍寻游记”累计播放1.8亿次。首都博物馆“辉煌中轴——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特展”,策划推出“北京中轴线”专栏,阅读量达到40.2万次;辉煌中轴系列短视频,在首博抖音、快手、B站等新媒体平台播放总量约72万余次;数字文创项目“中轴线上的一件定制”引入科技力量,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一台机器仅几分钟内就能定制数十种原创产品,瞬间实现“线上下单线下体验”的个性化服务理念,为首博数字文创时代开辟了新思路。陕西历史博物馆“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创设“1+N”模式立体传播,将展览本身作为主项目,同步规划与展览相配套的线上展览、学术讲座、图录、通俗读物、教育活动、文创产品等子项目,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年龄人群的文化需求,也使得“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成果得到多样化、立体化的传播。湖北省博物馆“惟见长江天际流——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展”展出4个月就吸引了约150万观众参观,其中90后、00后成为观展主力军。郑州博物馆“大河文明展”开展半月冲上了“中博热搜榜”“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线上线下近40万人次观展,其中未成年观众5万人次。东北烈士纪念馆结合“永恒的誓言——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专题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巡展活动,实现了红色文化“破圈”传播,让“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让流量变“留量”。
时序更替,万物维新。近日,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征集推介工作正式启动,活动正式更名“博物馆里读中国”,主题更加聚焦。新时代新征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通过主题展览的示范引领,博物馆能真正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成为博物馆服务国家大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