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2.24-3.1)

字号:T|T
2024-03-04 17:07 来源:国家文物局

殷墟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

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仪式在河南安阳举行。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新馆坐落于洹水之滨,与殷墟宗庙宫殿区隔河相望,是我国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点专题博物馆,为殷墟考古和研究成果提供现代化展示平台。展陈聚焦商文明主题,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属于首次亮相,旨在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阐释商文明的世界意义。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培训班开班

2月28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培训班在重庆开班。此次培训班由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承办,邀请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工作组同志、科研院所和高校专家进行授课,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基础知识讲解、普查总体方案与标准规范解读,普查系统与软件安装使用、实地调查现场教学等。课程为期3天,90余人参加现场培训,线上培训以课程录播形式同步开展。

全国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工作座谈会召开

2月27日,全国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总结2023年全国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和文物鉴定年度工作,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会议指出,面临合力共建国家文物鉴定体系这一新的使命,各地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依托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处,以机构建设为统领,统筹盘活现有资源,积极创造新的条件,深入推进区域和省级文物鉴定中心建设,不断提高文物鉴定服务文物保护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会代表围绕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处的机构建设、职能优化、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讨论。

最高检:积极稳妥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

2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更高水平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检察机关一直以来坚持保护为主、依法监督,充分运用行政和民事公益诉讼,聚焦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重点类型加大办案力度,通过延伸公益诉讼办案职能促进社会治理,注重与国家文物局、住房城乡建设部等相关行政机关协作配合,汇聚合力,发布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讲好文物保护检察故事,以高质效公益诉讼办案助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春节至元宵节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观众达881.7万人次

近日,根据各地初步统计汇总,2月10日至24日,全国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观众达881.7万人次(2023年春节黄金周7天36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接待观众389.46万人次)。其中,圆明园、御窑厂、隋唐洛阳城、郑州商城、秦始皇陵、大明宫、汉长安城未央宫7家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2024年新春,国家文物局指导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融合多方资源,积极开展考古教育、展览展陈、社教惠演、文化市集等系列主题活动240余个,更好满足公众精神文化生活。

各地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当前,各地正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北京成立全国首个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率先推进长城研究性修缮;河北沿太行山和燕山确定“两带四段多点”空间布局;山西谋划132个项目,建立省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库;吉林实施赤柏松古城址保护修缮等项目,结合长城保护推出“云端史画”项目;河南以楚长城为主线搭建空间骨架,构建1条核心展示带和“万里长城·河南开端”等3个建设保护片区以及10个形象标识点段;甘肃明确“338”总体空间布局,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分层次多元化的展示体系;新疆重点推进11个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尉犁县孔雀河烽燧群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已建成开放。

北京

《京津冀地区主要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发布

近日,《京津冀地区主要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发布。该图经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文物局、天津市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密切合作,由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展示京津冀地区主要历史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展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系京津冀三地首次基于统一空间框架对历史文化资源作系统梳理、客观展示和权威发布。

山西

 

山西文物局长会议召开

2月28日,山西文物局长会议在太原召开,总结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安排。会议指出,今年文物工作要把握好三点: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凝心聚力,实现历史文化遗产完整性保护、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找准文物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科学定位,明晰文物工作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转型发展等国家战略和全省战略中的职责定位,扎实履行职责使命;全面深化拓展“11356”新发展格局,以更加坚定的思想自觉、精准务实的创新举措、真抓实干的拼搏精神,奋力推动山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山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召开

近日,山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大同召开。会议集中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传达中央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精神和省委的工作要求,对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会议强调,山西文化遗产资源丰厚,要切实增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按照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发展、开发等关系,统筹推进系统保护,持续深化挖掘阐释,扎实做好活化利用。

内蒙古

“博物馆助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学术交流会举行

2月27日,“博物馆助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学术交流会在鄂尔多斯召开。会议由中国文物报社、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主办,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协办。参会专家学者就“北疆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以鄂尔多斯博物馆品牌助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关于博物馆展陈体系的实践与思考”“民族‘三交’基础上的鄂尔多斯通史陈列实践”等主题进行交流研讨,旨在进一步提高黄河文物陈列展览水平,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江苏

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2月26日,2023年度江苏地域文明探源重要进展汇报会在南京举行。会上,10个项目负责人汇报年度考古重要发现。经特邀专家合议,常州寺墩遗址、南京江宁华西村战国至六朝墓地、南京西街遗址、溧阳古县遗址、淮安新路遗址、盐城盐业考古等6个考古项目是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2023年度较为重要的发现。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2022年7月正式启动,一年多来,淮河下游区域调查勘探确认淮安城头村、涟水笪巷两处面积超百万平方米遗址,是江苏目前发现的罕见大型史前区域性中心聚落。

浙江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焕新回归

今年新春,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在完成基本陈列数字化提升后焕新回归。动态投影、互动地图、电子沙盘、文物魔屏等数字化展陈方式,让游客穿越到7000年前河姆渡先民的生活场景中,感受饭稻羮鱼的远古江南风情。数字化改造升级后的出土文物陈列馆展厅分为“沧海桑田”“日出而作”“湖居人家”“心灵之声”4个部分,面积1600平方米,展出文物320件,全面展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活跃在宁绍平原一带的先民所创造的河姆渡文化风貌。

福建

福建进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联合执法工作座谈

近日,福建省文物局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在福州进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联合执法工作座谈。目前,福建发现并确认水下文化遗存近50处,呈现出密集丰富、年代序列完整、类型及埋藏环境多样、内涵丰富等多个特点。参会双方表示,将全力落实本次会议达成的共识和部署,逐步建立管辖海域内水下文物考古调查、勘测、发掘、保护、执法、研究和宣传全链条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推动福建水下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福建管辖海域内水下文化遗产联合执法新格局。

江西

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联席会议召开

2月28日,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联席会议在南昌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重点工作,审议通过《2024年江西省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重点工作安排》。会议强调,要提高站位抓落实,高质量建好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要突出重点抓落实,推动编制规划求精求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要守正创新抓落实,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传承,推进红色资源活化利用。要强化保障抓落实,加强协调调度、强化要素保障。

山东

2023年度山东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开幕

2月29日,2023年度山东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在济南开幕。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总结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工作。会议要求,深化文明探源,提升山东考古影响力上出新彩、立新功;强化政策供给,优化行政许可事项审批等工程建设考古行动力上谱新篇、见实效;加强保护管理,抓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工程等夯实文物基础工作上求实效、出实绩;加强人才培育,壮大文物考古队伍上强机制、谋长远;抓好大遗址保护利用,做大做强公众考古等文物合理利用上开新局、增活力。

河南

“2023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举行

2月29日,“2023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在郑州举行。论坛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考古》编辑部主办,包含开幕式、项目汇报、重要发现专家推选会,最终推选出“河南省宜阳县苏羊遗址”“河南省永城市王庄遗址”等10个考古发掘项目作为“2023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涉及文明起源、夏文化、商周文化、宋金文化、都城与城市考古以及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对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和阐释,延续中国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和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湖北

《襄阳市古山寨保护条例》施行

3月1日起,《襄阳市古山寨保护条例》施行。《条例》作为全国范围内专门规范古山寨保护的首部地方性法规,意味着襄阳古山寨保护工作进入有法可依的新时期。襄阳登记在册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山寨共68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条例》共25条,围绕古山寨的科学界定、保护职责的科学划分、保护利用措施的细化完善提出新要求,对加强关于古山寨的宣传、鼓励古山寨项目申遗、打击破坏古山寨违法行为等作出具体规定。

武当山特区启动5个文物修缮项目

2月27日,武当山特区2024年一季度文物修缮项目启动大会及岗前培训在玉虚宫举行,标志着5个文物修缮项目正式全面实施,分别为玉虚宫泰山庙修缮工程、复真观九曲黄河墙文物保护工程、南岩宫岩体保护修缮工程、凌虚岩文物保护工程、太和宫东天门保护修缮工程,预算总投资2600余万元。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武当山特区持续加强古建筑本体修缮,加强对全山49处世界文化遗产点、6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维护保养。

广东

掌上遍览广州革命文物 “花城红图”上线

2月28日,“花城红图:广州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应用系统”正式上线。“花城红图”全面收录广州市已核定公布的各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信息,借助无人机航拍、照相建模、全景拍摄、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首次集成广州市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全景漫游功能和实景三维模型,建立起完整的广州革命文物红色地图,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解广州革命文物的“一站式”数字化入口。用户只需在微信小程序页面搜索“花城红图”,即可一键开启红色广州体验之旅。

甘肃

《关于加强敦煌研究院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印发

近日,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敦煌研究院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制定出台15条“硬核”措施大力支持敦煌研究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措施》提出,对在敦煌研究院工作期间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宣部国家文化英才(青年文化英才)和甘肃省优秀专家的人才,经敦煌研究院党委研究,分别一次性给予最高200万元、最高100万元的科研项目专项资助。针对不同类型人才,分别给予不低于5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提供120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

《关于加强全省文物领域检察监督工作的通知》印发

近日,甘肃省人民检察院、甘肃省文物局印发《关于加强全省文物领域检察监督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全省检察机关、文物行政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积极践行“保护第一”的理念,依法依规加强文物领域检察监督,助力全省文物事业保护传承工作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构建长效机制,发挥各自职能优势,认真分析研判地区文物安全状况,共同研究部署文物领域检察监督工作;主动加强与公安、法院、海关、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着力构建全省文物“大保护”格局。

青海

热水墓群发现目前陵园规模最大墓葬

近日,热水联合考古队透露,2023年该考古队对热水墓群北一区M37(俗称“羊圈墓”)进行精细化考古发掘后确认,该墓地上陵园形制和2018血渭一号墓相似,墓葬规格、墓主人身份等级更高,是目前发现的热水墓群内陵园规模最大的墓葬。陵园平面呈方形,边长达50米。在陵园的东南发现附属建筑,其性质可能为祭祀建筑。最大的房址中发现方形砖砌祭台,属热水墓群中的首次发现,祭台中发现大量砖块。此次考古工作的亮点是在多学科合作基础上使用激光雷达扫描、高精度DEM(数字高程模型)、三维扫描等新技术。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