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宝盖头”意为“天”;类似“皿字底”意为“地”;一只公鸡嘴边加上一笔,是鸡在鸣叫,在此意为“最早”……源自纳西族的东巴文,看起来像画,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字。
知识库精选特色东巴字符进行了有趣呈现。
东巴文活着,是因为还有纳西族的东巴认识并使用它。东巴意为智者,是纳西族对传统宗教神职人员的称呼。然而历经上千年,目前能够认识东巴文的人数仅有数千,能够熟练使用的则更少。为保护这一濒危的“文字活化石”,一次创新尝试由国家图书馆、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字节跳动公益三方孕育。近日,呈现东巴文史诗《创世纪》的多媒体知识库在网络上线,知识库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丰富形式,让东巴文化链接全球。
打开知识库专题网页,一幅纳西族人平日里的生活图景跃然于眼前:用木桩搭起的桌子上摆放着一本古老的书籍——《创世纪》,桌旁篝火架上,煮着的水壶时不时升腾着热气……这样的首页设计源于设计人员亲赴纳西族村落的采风。“一开始设计了雨林、雪山等多个版本,但是当走进老东巴的家时,看到民居里质朴的生活场景,我感觉就是它了!”字节跳动相关设计负责人刘鑫说。
创世纪知识库页面。
此前,字节跳动也曾参与过多部汉字古籍的线上活化工作。然而相比汉字古籍主要以数字化和图文对照形式呈现,如何能把鲜少人识的东巴文古籍《创世纪》更生动地搬上网,成为这次工作的重点。“我们希望不仅仅展示一本书,而是以更丰富的形式去呈现东巴文化,让大家不仅能够看到它,还能对它产生兴趣。”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沛说。为此,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也参与其中,为更精准地呈现东巴文化献策、把关。
这本被选中呈现的《创世纪》有何特别之处?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李德静告诉记者,《创世纪》是东巴文化中重要的史诗和经书,描述了纳西族人民不断迁徙和与自然作斗争的历史,反映了纳西族人民对自然界和人类起源的理解。此次知识库收录的《创世纪》是国家图书馆馆藏版本,由纳西族学者周汝诚于1950年手写,全书每面上端为东巴文,下端为汉文翻译。
为了能让这一史诗作品的呈现更生动、有趣,设计人员融入了不少巧思。比如,书中有不少有意思的象形字被挑选了出来,对这些单独的字符进行汉字对照、声音、意义等多方面展示。在观看整部史诗时,用户还能够身临其境听到老东巴的“吟诵”,感受东巴如何通过这本经书进行祭祀和祈福。
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传承和活化工作仍在路上。王沛表示,这次搭建知识库是一次有益的创新尝试,未来希望能够让更多有条件的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以更丰富的形式“活”起来。据悉,国家图书馆正在实施推出“少数民族文字古籍资源库”,将采用数字影像技术手段,精选发布16个文种、60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