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故宫博物院:以国际担当助文明互鉴

字号:T|T
2023-12-07 16:45 来源:故宫博物院

推动中国考古走向世界、与世界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向世界打开交流中华文化的窗口……故宫博物院将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在更广阔的舞台为世界所识所赏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已先后组织赴外及港澳台地区文物展览41次,参与境外合作机构及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组织的文物展览22次,还引进亚洲、欧洲、美洲地区17个文物展览到国内参观

 

一名小观众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观看《光绪帝大婚典礼全图》(2023年7月3日摄)陈铎摄

 

9月29日,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一场主题为“五洲四海”的“一带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正式对外开放。

 

古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文物,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阿联酋的文博机构,以及中国10个省区市13家收藏单位汇聚一处,为一场约定的见面——在“一带一路”十周年的重要节点,为海内外观众呈上一场体现“一带一路”精神的实证盛宴。

 

中亚草原的金牌、费尔干纳盆地的石雕、阿拉伯半岛的青花瓷、中国的陶胡人俑座灯……84件组精美文物,诠释着文明交流互鉴的魅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推动考古、文保、展览走出去,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与日俱增。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更广阔的舞台为世界所识所赏,为进一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贡献。

 

中国考古走向世界

 

“一带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展厅内,一幅中外联合考古项目名单分外抢眼。上面列举的44个项目,涉及俄罗斯、英国、意大利、美国等20多个国家,留下了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考古足迹。

 

合作主题下,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联合发掘的拉哈特古城遗址、和蒙古国合作的高勒毛都2号墓地、和斯里兰卡合作的曼泰港遗址、和意大利合作的拉·比阿吉奥拉遗址……十多个遗址开掘现场的图文资料,向中外观众呈现了中亚丝路的多彩容颜和海丝古港的昔日繁华。

 

故宫考古研究所所长徐海峰说,他们与当地考古人员同吃同住,调查发掘古代遗存,在深度合作中展现了中国考古学的理念、方法与手段。

 

与印度喀拉拉邦的合作是一次有标志性意义的考古合作,合作从2014年启动,一直延续到2022年,主要工作是对帕特南和奎隆两个港口遗址开展考古发掘。

 

徐海峰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故宫博物院带去了先进的科技考古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还有考古文化遗存的分期体系,以及丰富的文献信息。

 

“我们在现场取完样,利用便携式检测设备将相关数据直接传回故宫博物院,与国内的数据库进行比对,再结合丰富的文献,很快解析出采集样本所属的年代、产地、窑口、工艺等信息,这让印度同行很是惊叹。”徐海峰说。

 

同样的考古理念和方法运用于2019年与阿联酋的合作考古。仅仅合作发掘1季,阿联酋就将最重要的拉斯海马祖尔法遗址保护区内的阿尔努杜德和阿尔玛塔夫两处遗址交由故宫博物院发掘。

 

徐海峰说,依据中国外销瓷的文化特征,建立起较为可靠的遗存年代序列,并依据文献对遗存的性质内涵做出初步判断,得出的一些结论甚至是填补空白的。

 

比如,把当地出土的中国外销瓷器与国内的同类遗物作比对,并进行统计分析,考古人员能初步判断出,在中国元代后期至明代前期,祖尔法地区就与明朝官方有贸易往来,或为人员交流的一个据点,这为进一步研究明王朝与地跨波斯湾南北两岸的忽鲁谟斯王国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史料。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说,未来故宫博物院还将进一步加大考古走出去力度,积极搭建跨国考古平台,开展更多中外合作考古项目,把“走出去考古”打造成故宫博物院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名片。

 

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标准

 

9月27日,故宫博物院报告厅举行的科普讲座上,一台文物激光清洗设备吸引了与会嘉宾和文物修复专业人员的关注。

 

设备配备了三个波长的纳秒激光器,可以做到复合波长的精细操作,能实现对石质、金属等类文物表面顽固污染物的高效与安全清洗,是文物保护领域一次重要技术突破。

 

设备是故宫博物院走出去与希腊开展文物保护合作的结晶,是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研发成果之一。“整个研发过程由中国和希腊的文物保护专家共同指导,中国发挥激光器技术的优势,希腊发挥激光技术安全应用于文物的优势,双方强强联合,历时三年,让新研发的设备既能保证应用在文物上的安全性,又能保持技术上的领先性。”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标准化研究所所长曲亮说。

 

文物保护是故宫博物院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重要途径。故宫博物院大力搭建国际合作平台,让不同国家的文物保护力量在同一平台平等互动、相互分享,在共享中体现和传播中国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担当。

 

10月16日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太和论坛正是这一平台的生动体现。来自国际文物保护领域的顶尖组织和专家,都到场分享经验。

 

“我们希望把故宫打造成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让远道而来的国际各路文化遗产保护者都来此相聚相识,增进互信,促进互鉴,进一步守望好人类遗产,为丰富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王旭东说。

 

曲亮告诉记者,目前,故宫博物院正在国家文物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化平台建设的相关工作。“标准的达成过程是全球先进经验的互鉴过程,也是故宫经验和故宫博物院担当的传播过程。”

 

为世界打开触碰中华文化窗口

 

国庆黄金周期间,坐落于香港西九文化区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游客最青睐的打卡点之一,单日入馆最多达到9200人次。

 

“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展厅内,除了汇聚故宫博物院“国宝级”陶瓷藏品之外,展览特别介绍了陶瓷的烧制过程。策展人特意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借来一批陶瓷标本,供参观者触摸。“青花瓷的手感如何?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在哪里?观众一触摸就明白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席研究员焦天龙说,他们希望以此尝试将观众的参观体验从视觉、听觉延展到触觉,增强互动性,加深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官认知。

 

“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展厅内,一组利用2D和3D动画、计算机特效等制成的《梦境》互动装置格外受欢迎。新推出的专题展览“山林市城——游历旧园新景”以传统中国园林艺术为主轴,展出了八位香港跨媒体艺术家创作的多媒体作品,以崭新视角诠释了故宫文化。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希望以展览创新把古代生活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让文物活起来,让海外观众在香港领略到故宫珍宝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来此参观的美国游客尼尔对记者说,他很想多了解中国,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提供了品鉴中国文化的好机会。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故宫博物院与香港共同打造的面向国际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窗口,也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和渠道。自2022年6月22日建成开幕以来,已吸引超164万人次中外游客参观,创造了自1925年以来故宫博物院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文物出境展览,有900多件故宫博物院藏珍贵文物在香港展出。

 

为了进一步增进海内外观众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与认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还计划在2023年12月举办新的文物展览——以“故事新说”为主题展示“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人物画名品”。

 

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人物画中,能够领略古人的庙堂仪范或是林下风雅,反映世俗场景中的众生百态,具有丰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故宫博物院展览走出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已先后组织赴外及港澳台地区文物展览41次,参与境外合作机构及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组织的文物展览22次,还引进亚洲、欧洲、美洲地区17个文物展览到国内参观。

 

“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没有止境。我们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主动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同时要把中华文明成果分享给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王旭东说。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