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遗址聚落结构与外围水利系统研究的新突破
字号:T|T
2023-12-05 15:24 来源:浙江考古
作为“考古中国”重大专项: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的研究”的重点内容,良渚遗址聚落考古研究近年取得了重大突破:结伴完成了遗址群100平方公里的详细勘探;廓清了遗址群早中晚期的聚落框架;新发现了20余条新水坝,揭示了良渚外围水利系统的复杂结构。
良渚早期阶段,通过对北村中村南王庙遗址调查发掘,以及瑶山外围太平坞等聚落结构新线索的分析,建立了前古城时代良渚遗址群聚落分布的框架认识。其中北村遗址揭示出聚落内部高、低两级台地,由围沟和护栏将高台地的高等级居住区和墓葬与低台地的平民居住区和墓葬隔离的作用,显示出聚落内部明显的社会分化现象。其中女性墓葬M106出土随葬品70件,包括玉蝉、龙首镯、镂孔兽面纹冠状器、璜串等重要玉器,是同时期等级仅次于瑶山的墓葬。
良渚中期阶段,基于遥感和地信分析,结合考古勘探,在良渚古城周边新发现疑似水坝近20处,其中获得碳样的7条皆距今近5000年,与已经公布的11条水坝、以及莫角山和反山的营建属于同一年代。2021-2023年,对塘山以北的石岭头、羊后山等坝体及其附近的劳家头、高山上等土台开展发掘,证实塘山长堤上游存在复杂高坝结构,可能起到西水东调的功能。遥感和GIS分析显示,基于大遮山南侧西中-窑山,劳家头-凤山两条南北长垄的构建,在塘山南侧形成两级库区,与良渚古城紧密连接。这些发现对良渚中期外围水利系统及良渚古城的结构认识产生重大补充和修正。
通过上述发现,揭示出遗址群从良渚早期利用山前地貌建设的多中心散点式聚落,发展到良渚中期在遗址群中心位置营建莫角山等大型仪式中心,再发展到良渚晚期营建城墙、外郭,形成结构完备的良渚古城的动态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完成了女性权力向男性威权的转化,完成了神人兽面纹所代表的统一信仰的构建,展现了早期国家诞生和发展的恢弘图景,是中华文明探源教科书式的样本。
另外在技术方法上,我们通过良渚的长期实践,建立了一套基于遥感、地信、水利与考古相结合的古代山塘水坝快速调查分析方法。在良渚遗址群周边、绍兴地区以及长江中游部分遗址进行了验证,发现大量水坝,获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