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是中国史前制玉的第一个高峰。作为同时期长江流域最大规模的区域性中心聚落,凌家滩在各地文明化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华文明形成进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本次展览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史前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浙江省萧山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管理处、含山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主办,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含山博物馆承办,马鞍山市博物馆、含山县文物管理中心协办。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是一处距今5800-5300年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遗址核心保护面积220万平方米。
自1987年以来,凌家滩遗址先后经过14次考古发掘,总发掘面积约6280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玉龟、玉版、玉人、玉勺等100余件文物被故宫博物院珍藏。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为研究五千年中华文明提供了实物例证。
本次展览再现了五千多年前中国史前治玉文化中心凌家滩的繁华盛景,精美的玉器、高超的技艺、独特的造型,展示着久远的古国形态和文明的曙光。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
长江流域相对独立的考古学文化
凌家滩遗址因其独具特色的陶器、石器、玉器、墓葬以及祭坛等重要遗迹,成为长江流域相对独立的考古学文化。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说:“凌家滩文化有别于良渚文化,异于红山文化,彰显出强烈的自身个性,其显现的文化进程,领先于同期的其它文化。”
中国史前治玉中心和第一个高峰
玉石器是凌家滩文化最耀眼的特征。凌家滩是中国史前又一处治玉中心,已观察到的技术有切割、打磨、减地、阴刻、镂雕、钻孔、抛光等,工艺也达到了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代表了当时东亚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多样的选料、奇艺的造型、复杂的技术,带给我们一个个难解之谜。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祥地之一
社会分化、人口集中、高端手工业、区域中心的形成,反映出凌家滩的社会已出现复杂化迹象,并具有了中华早期文明的部分特质,崭露出文明的曙光。聚落布局展现的社会管理能力、高端玉器赋予的礼制含义、墓葬分级体现的社会分化、精美玉饰彰显的审美取向,无不表明鼎盛时期的凌家滩社会已踏入古国或文明社会的初期阶段。
考古泰斗苏秉琦先生将我国数以千计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形容为深邃暗夜的“满天星斗”,而根植于江淮沃土之上,独具特点又兼容并蓄的凌家滩,无疑是这浩瀚夜空中那束灼灼闪耀的璀璨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