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复原“缭绫”!

字号:T|T
2023-11-20 08:52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11月18日电(记者 冯源)“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缭绫》一诗中的名句。缭绫是唐代的一种贵重的丝织品,但是失传多年。以法门寺地宫出土丝绸文物为依据,文博工作者运用纺织科技手段,最近成功复原了唐代缭绫,实现了对纺织品文物的一次“全链条”保护。

 图片 
图为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缭绫浴袍。

      第三届天然染料双年展正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行,在15日举办的双年展研讨会上,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赵丰教授介绍了他牵头复原唐代缭绫的经过。绫是一种单色暗花、外观淡雅的织物,在唐代非常兴盛。赵丰说,唐代官营作坊分25个,其中有10个织物作坊,负责生产布、绢、纱、罗、绫、锦等。论名贵程度而言,锦为首,绫居次,都是官服的主体面料。而缭绫又是制作成本最高的一种绫。

      赵丰说,缭绫在当时之所以昂贵,是因为它在织物组织结构和织造技术上都有所创新,要用大花楼织机织出最大的图案。而大花楼织机又是我国古代织机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制造这样的织机要有很强的数学思维和机械思维。

图片

  图为成功制成的仿唐代春水绿盘绦纹缭绫浴袍。

“有许多唐诗写到了各种丝绸,而《缭绫》是写得最好的,兼具艺术性和技术性,既准确地描述了缭绫的形制和制作过程,同时也体现了人文关怀。白居易认为,缭绫制作太费人工,太过奢侈,希望朝廷爱惜民力,不要过度索取。”赵丰说,可诗人没想到的是,他的咏叹讽喻反而给缭绫做了一回大大的广告,让大家更加推崇缭绫。除了白居易外,与他同时代的唐代名相李德裕在担任浙西观察使时,也专门上奏朝廷,请求免于进贡缭绫。

历经千年,缭绫失传。1987年4月,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量唐代纺织品,同时出土的“衣物帐”上虽有“缭绫浴袍”的记载,但是其实物一直没有找到。2020年,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和陕西考古研究院联合开展了这批纺织品的保护工作。赵丰根据白居易、李德裕等人的记载,终于从中发现了一件保存较好的的缭绫浴袍,首次发现了唐代缭绫的实物。

根据这件唐代缭绫浴袍的形制,赵丰以浙江理工大学国际丝绸学院的师生为主,并联合中国美术学院和上海东华大学的师生组建了复原团队,从去年年底起启动了复原工作。他们选用桑蚕丝作为原料,用蓼蓝作为“春水绿”的染料,根据浴袍上原有的盘绦纹,在今年10月成功复原出了一件“春水绿盘绦缭绫浴袍”。

同时,他也完成了《寻找缭绫:白居易〈缭绫〉诗与唐代丝绸》一书的写作,已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赵丰表示,从丝绸文物的考古发现,到它的清理保护、分析检测,再到考证研究、复原展示、活化利用,体现的是文化遗产“全链条”的保护理念。(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