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把壮美新疆璀璨文化讲给你听

字号:T|T
2023-11-17 16:30 来源:国家文物局

珍贵的多民族语言简牍文书、美轮美奂的雕塑壁画、精致的丝绸毛纺织品、独特的彩陶艺术……新疆全区现有备案博物馆126家,文物(文旅)部门归口管理国有博物馆文物藏品22万余件/套,资源丰厚、展陈丰富,向人们展现着多元一体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新疆文博工作者脚踏实地、孜孜以求,充分挖掘、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物证、考古实物,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新疆故事,让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文化传播功能充分显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精心策划展览讲好新疆故事。

 

 

东汉时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出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

 

展现文化底蕴 让历史发声

坐落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已有60余年历史,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新疆博物馆“超长待机”,接待慕名而来的八方观众8.7万人次,日接待最高达1.2万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有观众在社交平台上推荐说:“这是今年最让我惊喜的博物馆!非常全面地展现了新疆的历史文化底蕴,场馆很大,馆藏丰富,路线设置合理,互动设施也很有趣!”

霜降时节,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新疆文物保护利用成果主题宣传活动来到新疆博物馆。记者看到,博物馆外人来人往秩序井然,展厅内人头攒动,“新疆历史文物展”尤其引人流连驻足。“大家来参观首选的‘新疆历史文物展’,是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时参观的展览。‘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我们牢记于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副院长、博物馆馆长于志勇说,展览以文化润疆实践范本、国宝文物琳琅满目、新疆考古扣人心弦、考古叙事妙趣横生、展藏一体保护展示创新以及社会课堂智慧互动等特点,引发了持续一年多的参观热潮。

“这个原创展览紧扣国家治理新疆历史、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丝绸之路文明互鉴历史的价值阐发,集中展示了先秦至清代各时期精品文物1700余件,其中近500件新展品为首次与公众见面。”于志勇边介绍边和记者探讨博物馆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大众:“博物馆策展内容丰富、讲解注重知识性、大众化,这是关键。我们积极策划新疆历史文物主题展览,就是要充分挖掘新疆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禀赋,讲好国家治理新疆的历史故事,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历史故事,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

“新疆历史文物展”展出的“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等丝织文物十分珍贵罕见,观众纷纷上前仔细辨认字样、观看展板详细解读。于志勇说,秦汉时期,我国丝绸生产贸易进入成熟和繁荣阶段,新疆地区发现了大量来自中原的丝织品,“这些织锦充分体现了新疆地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准确揭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内涵的实证,也是深化和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的科学史证,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国新疆故事,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素材。”

新疆出土文献时代跨度大,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见证,更是璀璨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书写。为大力加强文化润疆的范本研究,今年8月,新疆博物馆推出了另一个原创展“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记者在展厅逐一观看了展览“简帛文书”“纸质文书”“碑刻墓志”“研究保护”四个部分,在展出的150件/组文物中,能看到新疆各佛教洞窟遗址、古城址、古墓葬等中所获古代文字记录,其中有多语言文字的简牍、纸质文书、帛书、砖志、石刻石碑、题记等,“我通过这些不同文物记载的文字,了解了汉唐代以来新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宗教等各领域的风貌,增长了见识。刚刚特意选了‘史册书签’‘卜天寿作业纸胶带’等不少文创产品带回去。”来自安徽的李女士和记者分享了她的满满收获。

于志勇介绍,为延伸展览的学术科研价值、展示纸质文书保护整理成果、拓展文物科普互动教育的功能,博物馆陆续推出“小小书法家”“拓片拓印体验”等社会教育活动,并在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开放日组织青少年参观体验纸质文书的保护修复。“希望通过多角度、沉浸式体验,吸引更多观众探展,特别是激发各族青少年对祖国、对历史、对家乡的热爱。”

新疆博物馆的“国博厅”“故宫厅”也深受大家欢迎。展厅内“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盛世琳琅——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玉器展”,不仅让新疆各族群众在家门口看首都、观国宝,也让来自全国各地观众惊喜不已。据了解,截至10月下旬,“国博厅”“故宫厅”共接待观众67.8万人次,日接待最高达到1.5万人次,讲解3000余批次。

展厅里丰富多样展品背后离不开馆藏文物的管理和保护。今年7月,新疆馆藏文物区域性预防性保护中心成立。中心依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开展具体工作,充分发挥自治区博物馆的区域、资源、技术优势和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优势,积极推动全疆馆藏文物环境监测、评估、调控、生物防治、藏品保存环境改善等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将大力促进全疆各文博单位之间以及与内地文博单位的深度互惠合作。

挖掘价值内涵 让文物说话

从乌鲁木齐向西南而行来到今日库车、古时龟兹。

库车市中心,2023年热闹的十字街头与1600多年前的时空在此交错——新疆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就隐藏在车水马龙中。为进一步保护、研究迄今为止新疆发现的唯一一处砖室墓群,一座依托古墓群原址而建的“地下博物馆”正加紧完善后续工作,待开放后博物馆将通过实物展出、灯光影像向人们生动再现晋十六国时期古龟兹地区的文化习俗和生活风貌。

跟随库车市龟兹博物馆馆长马丽丽,记者一行从临时入口进到地下八九米的博物馆。天鹿、玄武、白虎、朱雀等神兽纹样数字化呈现在通往展厅的走廊墙上,精致美观又神秘。库车古称龟兹,曾在新疆地区乃至整个欧亚大陆文化交流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地下古墓群是晋十六国时期国家治理西域的重要实证,当年在修建友谊路地下街时被发现,入选了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如今在古墓遗址博物馆内,经考古发掘整理的15座砖室墓分布在面积约4300平方米的展厅内。马丽丽带领大家走在舒适平坦的步道上,仿佛踏寻着当年考古发掘的足迹,每座砖室墓的墓门、甬道、墓室、耳室清晰可见,墓门上有照墙,走廊中出现的神兽纹样就是在3号墓门楣上发现的。

库车市中心,友谊路古墓遗址博物馆正在建设完善。

采取钢架支护方式对墓室进行保护。

暖黄的灯光下,砖室墓展示区域前的玻璃围挡保障了参观安全,配套展板上图文并茂展示着陶器等出土文物,并对保护性揭壳、拆安归位、砌筑台帮、钢架支护等对古墓采用的保护修缮方式也作了清晰详细的科普。“博物馆虽依照古墓位置建在地下,但自然环境因素,比如地震、地下水浸入等,都会对文物造成损坏,所以保护措施必不可少。”马丽丽说,展板中介绍的钢架支护方式就应用在5号墓的保护上:“砖室墓的拱形顶是由一块块彼此支撑的方砖拼接而成的,某个位置残缺就会逐渐波及其他部位,这个墓发现时拱形顶部已大片残缺,钢架支护方式,就是先打制和墓室内部墙面形状一致的钢架,用这样的钢架把其他尚好的部分从砖室内部支撑住,达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行至1号墓前,一块巨大多媒体幕布映入眼帘。记者看到,幕布后设置了5层阶梯状观众席,按照已配好的软包坐垫计算,未来可容纳五六十人同时落座,观看砖室墓被发现、发掘的过程,详细了解文物、遗址背后的故事。马丽丽告诉记者:“我们将充分利用砖室墓原址进行活化利用展示。在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后,观众还可以参与‘魏晋·龟兹’‘全息剧场’‘技艺商贸’‘斗拱·四神’等展示互动环节……”

喀什地区博物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打卡地”。

喀什地区博物馆内观众看国宝学知识。

喀什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到喀什,不算到过新疆”,接踵而至的人们不仅想亲自体验在“中国太阳落山最晚的地方”的生活,还有越来越多人将目标锁定了喀什地区博物馆。马拉松爱好者屠先生在出发参加喀什马拉松前发了朋友圈:“准备先跑去喀什博物馆领略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和迷人风采!”

在加强环境优化、提升硬件设施和展陈提升后,新疆全区重点博物馆、纪念馆均成为城市文化地标、打卡点,喀什地区博物馆就是代表之一。喀什地区博物馆新馆于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布展完毕正式对外开放,三层区域包括3个基本陈列展、2个临时展览厅、1个社教活动区。喀什地区博物馆馆长亚力昆说:“过去,馆内观众一天也就一两百,新馆正式开放后,基本上每天都不会少于1000人。今年1月到9月参观量达到了16万人次,显著高于往年。”

喀什地区博物馆现有藏品5300余件套、珍贵文物63件套,上至旧石器时代晚期、下至近现代,疏附县鸟帕尔乡采集的细石器、巴楚县托库孜萨来遗址采集的唐代佛教雕塑、喀什地区征集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古籍、档案文书等。

“镇馆之宝”北朝三耳压花陶罐对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及新疆的宗教史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件珍品从佛教文化遗存亚吾鲁克遗址出土,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喀什历史的多元文化荟萃、多种宗教融合的特征。“好多文物都挺令人惊叹的!”“本来觉得一路过来又累又困,进了展厅顿时眼前一亮、心潮澎湃。”“刚围着三耳压花陶罐看了很久,太绝了……”在“昆仑流韵 古道遗珍”喀什历史文物陈列展厅外休息区,记者听到几位南方口音的观众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亚力昆笑着告诉记者,他还遇到过几位观众,看展后十分震撼、得到启发,临时改变行程自驾直奔克孜尔石窟等地,“他们原本只是路过,参观后却对寻找历史印记产生了浓厚兴趣……”博物馆的“热”,体现的是观众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不断求知的热情,这也是文博工作者心之所愿。

坚持宣教育人 让文脉赓续

提到博物馆的宣教育人行动,首先想到的就是新疆各地的“流动博物馆”。

多年来,“流动博物馆”倾力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作用,坚持不懈进校园、部队、社区和农村,年均举办展览3000余场,发放宣传品50余万份,惠及群众300余万人次。

新疆各地博物馆教育体验活动蓬勃开展。

采访团在疆期间,喀什地区博物馆就开展了一场以“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为主题的新疆四史“流动博物馆”巡展进校园活动。活动中,讲解员生动地讲述中华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和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新疆地方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和文化融合史,深刻认识到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同学们认真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纷纷表示历史知识又增长了!”喀什地区博物馆馆员王晓华说,以历史、文物为载体,“流动博物馆”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考古、保护、展示环环相扣缺一不可。随着文物考古工作不断展开,伊犁州博物馆建设蓬勃发展起来,全面推动博物馆研学实践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丰富博物馆教育内容,深化馆校合作力度。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研学社教活动251场次,培养小小讲解员205人、志愿者340人。近日,在“鉴古如今 遇见陶泥 遇见你”研学社教活动中,“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伊犁州历史文物陈列展”开启了同学们的研学之旅。展览带领大家对陶艺文化的起源、发展之路和陶器的美感、艺术价值有了进一步认识,在社教老师讲授下,同学们伸出双手零距离接触陶土,感受文化传承的温度……

伊犁州还大力支持特色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建设,昭苏县天马博物馆、霍尔果斯市国门文化展示馆等8家博物馆被命名为自治区特色博物馆。伊犁林则徐纪念馆、察布查尔县民俗博物馆等,推出了一批主题鲜明、内涵丰富、设计新颖的陈列展览,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此同时,为提升讲解员能力水平,建立了星级讲解员激励考核机制,在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林则徐纪念馆讲解员袁晓梅荣获了“优秀讲解员”称号。

坚持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同样是新疆各地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方向。新疆红色文物资源遍布天山南北,近年来,以红色文化、文物为主线,乌鲁木齐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于田县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等20多家革命文物遗址、纪念馆等串联成为红色打卡点;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红色纪念馆、叶城县烈士陵园、疏勒县张骞纪念馆、岳普湖县姜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体验地,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宣传革命精神中发挥阵地作用,成为各地观众了解喀什地区红色革命历史的重要窗口。

历史是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教科书,博物馆则是人们翻阅学习这本教科书的大学校,更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全疆博物馆、纪念馆预计今年接待观众将达700余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这则消息令人振奋,新疆文博大有可观。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