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2023‘一带一路’各民族交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于10月27至30日在海南三亚举行。本次会议由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主办,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民族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承办,共收到论文 90 余篇。来自北京、吉林、云南、江苏、甘肃、辽宁、新疆、内蒙古、西藏、河南、广西、青海、广东、贵州、宁夏、浙江、陕西、湖北、湖南等20个省、市和自治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云集三亚,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海南历史文化资源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各民族交往交流史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岩画研究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大会主旨发言阶段,共有7位专家学者基于相关主题从不同视角进行了阐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存,许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云南大学教授尹绍亭的《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基础,提出“文化生态村建设”,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对于应用人类学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延中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题,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什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性;新时代要“扭转重物质建设,轻精神建设的倾向”,确立“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显著标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几个方面介绍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并指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大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必要性,以及实践路径和方法。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杨圣敏以《中华民族历史的两个问题》为题,从“如何看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是谁最早提出了“中华民族”一词两个角度对中国历史上的统一进行了解读,并指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思想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云南大学教授方铁的《汉晋时期南方丝绸之路》指出:自两汉以来,南方丝绸之路不但促进了中国内地与西南边疆地区及中南半岛各国的经济发展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以上认识对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吉林大学教授史吉祥就《“一带一路”与博物馆展陈漫谈》,从“走出去,引进来”两个角度,对近十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博物馆展览实践进行举例,阐释了如何以博物馆展陈为基础,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自信。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授林日举就《巩固民族团结:铸牢黎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键》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黎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在共建“一带一路”和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应当从重视宣传教育、黎族地方经济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四方面巩固黎族地区的民族团结,进而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授杨超以《从蹲踞式人形岩画看山地民族早期交流》为题指出,蹲踞式人形岩画不仅展现了西南山地民族独特的文化风貌,也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西南山地民族在相对独立的地理和文化单元内,借助河谷地带进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全方位交往交流交融,而这些蹲踞式人形岩画是古人迁徙过程中留给我们的“标记”,最终经岁月的磨砺成为民族交往融合和文化互动的“纪念碑”。
分组讨论阶段,以主题划分为:(一)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发言学者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采取系统分析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体系化研究。(二)海南历史文化资源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学者们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各类文化遗产中的内涵解读等角度对该议题进行探讨。(三)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发言学者或介绍地方经验,或探讨目标实践路径,对不同地区的个案进行研究。(四)“一带一路”各民族交往交流史研究。以宏观的视野从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方面进行讨论,注重史料的选择和利用。(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岩画研究。对岩画进行区域性的研究,解读岩画中蕴藏的深刻文化意涵,进而解释早期人们的物质交换和文化交流。
经过两天热烈紧张的讨论,解决了目前研究中的一些困惑、疑点和难点,尤其是老一辈学者的发言成为引领学术潮流的一面旗帜,给年轻学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总体来看,收集的论文围绕“一带一路”各民族交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选题丰富,研究方法多样化,重视学科交叉和注重前沿问题的探索。其次,年轻学者积极提交论文参会,他们的研究开拓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视野开阔视角独特,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总之,此次研讨会旨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围绕“一带一路”各民族交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积极推动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化和创新,为“一带一路”各民族交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建言献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刊于《中国文物报》2023年11月14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