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拓视野:碑帖珍本的鉴藏审美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召开

字号:T|T
2023-11-08 10:49 来源:故宫博物院

2023年10月22日,由故宫博物院主办的“宋拓视野:碑帖珍本的鉴藏审美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建福宫顺利举行。本次会议是为呼应故宫博物院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推出的“宋拓魅力——碑帖珍本特展”所举办的学术活动。目的旨在推动对中国古代碑帖拓本、特别是宋拓珍本的研究,真实完整地保护并负责任地传承、弘扬碑帖文物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0月22日上午9时,研讨会在建福宫敬胜斋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出席并听会。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故宫历来十分重视碑帖拓本的典藏、研究与展示工作,希望与会代表能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度挖掘碑帖文物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推动我国古代碑帖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为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开幕式由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主任兼碑帖组组长王祎主持。会议汇聚了全国各地来自博物馆、图书馆、高校、专业协会、文物系统及出版机构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提交会议论文三十六篇,其中在大会宣读三十四篇,内容涵盖宋拓珍本鉴藏、碑刻拓本断代、历代法帖考订、碑帖书法艺术、传拓技法传承等多个主题。以下参考研讨会分组情况,对会议论文成果略作总结。

 

第一组报告论文共六篇,论题主要集中在秦汉碑拓方面,其中有三篇聚焦汉代《西岳华山庙碑》:施安昌《汉西岳华山庙碑——五十年交流往事》一文深情回顾了故宫博物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因《西岳华山庙碑》而结下的一段美好石墨因缘;薛龙春《<西岳华山庙碑>的双钩本》则关注《西岳华山庙碑》双钩本在清代士林的流行,以及钩摹失真问题及其对晚清书风带来的影响。秦明《黄易与<汉西岳华山庙碑>考略》细致梳理了黄易与华山碑的情结渊源,考察华山碑对黄易学术形象与艺术气质的塑造。此外,谭浩源《<宋拓武梁祠画像册>题跋观款补释》重新梳理考订了故宫博物院所藏《宋拓武梁祠画像册》后清代题跋信息,对观款人身份、交游等问题做了研究。宋松《也谈安国旧藏秦<泰山刻石>拓本的真伪问题》通过细致校勘,提出所谓“安国旧藏秦《泰山刻石》拓本”应为民国初年秦文锦伪造。陈硕《<夏承碑>原石为汉刻考——兼论碑、拓鉴定中的相关问题》对《夏承碑》诸多辨伪意见一一做了剖析,认为当前证据不足以证明《夏承碑》非汉代碑刻。

 

第二组报告论文主要围绕碑帖的收藏、传播等主题展开。何碧琪《尚待发掘的宝藏——略论<北山十宝><游相兰亭>等珍本的历史文化意涵》着重阐发了《北山十宝》《游相兰亭》等碑拓珍本的历史文化意涵。卢芳玉《国家图书馆藏宋拓本题要》详细介绍了国家图书馆所藏宋拓本的基本情况,以及文献、艺术价值。王沛《从<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的宋拓墨香谈碑帖拓本的保护与传承》系统梳理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碑帖拓本尤其是宋拓本的收录情况,并对碑帖拓本的传承、保护提出建议。本组有三篇文章均与苏轼书帖相关:郁文韬《苏轼<楚颂帖>的流传与摹刻》结合著录与刻帖考证了《楚颂帖》的流传情况,并分析梳理了各种摹刻本之间的关系。郭怀宇《宋拓<东坡苏公帖>与苏轼书法鉴定》以《东坡苏公帖》考证书法风格出发,对其他苏轼书法作品的真伪鉴定问题提出新见。杨楠楠《苏轼<归去来并引>小考——以宋拓<姑孰帖>本为视角》认为宋拓《姑孰帖》本是《归去来并引》最早文献版本,以此讨论了文献在流变过程中产生的误差等问题。

 

第三组报告论文均与宋代丛帖相关。胡海帆《笔法精妙,教化臣民:记宋太宗赵炅书<至道御书法帖>》专研此部丛帖的刊刻与传世拓本递藏等情况,以及其所蕴藏的政治文化意义。本组其他四篇论文均聚焦《淳化阁帖》。陶喻之《再论上海博物馆藏南宋“修内司本”<淳熙阁帖>》探讨了南宋“修内司本”《淳熙阁帖》的刊刻背景、版本特征及拓本递藏情况。许国平《泉州本<淳化阁帖>考略——以故宫博物院藏本为主》提出故宫藏宋拓泉本《淳化阁帖》与上图藏宋拓泉本《淳化阁帖》同源,大部分均为宋庄夏所刻。田振宇《<淳化阁帖>泉州本溯源研究——兼谈<宋拓王右军书>之重新认识》以新出晋府本《阁帖》卷八为线索,推测泉州本即源于宋人文献记载的二王府本。李卓、王蕾《浙江图书馆藏<淳化阁帖>刻石版本研究》对浙图藏拓本和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拓本做了比对分析,并对浙江图书馆宋刻帖石的原始数量及补刻情况做了推测。

 

第四组论文主要关注碑帖相关文献中的书法审美。白谦慎《吴大澂与<愙斋集古录>》提出吴大澂《愙斋集古录》不仅仅是一册经其题释的青铜器铭文拓册,并以此展开该册辑录的过程及对其书风的影响。张永强《真迹虽少,可得而推——唐宋法帖所见锺王法书的原始书写状态蠡测》运用二重证据法,结合传世文献及魏晋简纸文书,力图还原锺王法书的原始书写状态。韩建识《北魏曹望憘造像石座拓本浅议》对北魏曹望憘造像石座的基本情况、拓本特征及辨伪方法做了探讨。刘岳《铁如意——一个清代金石学思潮中的工艺鉴藏个案》对流行于清代士大夫圈中两种前代铁如意的流传、鉴藏情况做了个案研究。杨任伟《从“子学父书”看欧阳通<道因法师碑>》认为《道因法师碑》是欧阳通早期作品,反映出“子学父书”路径上尚未成熟的风格。郭玉海《拓片用墨漫谈》基于作者数十年来的传拓经验,总结出“好”拓片用墨的几个标准。

 

第五组论文涉及主题多与唐代碑刻相关。仲威《上海图书馆所见龚心钊旧藏宋拓本举要》选取数种龚心钊旧藏宋拓本,对鉴藏情况及相关考据点做了个案式分析。尹一梅《清代宫廷藏三种“宋拓”碑帖的材料挖掘与分析》利用《石渠宝笈》《活计档》等清宫文献,对三种“宋拓”碑帖的装潢式样和鉴藏情况做了考察。陈根远《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概说》对《孔子庙堂碑》的原刻刻立时间进行考证,并对王彦超再建“陕本”《庙堂碑》的传世早期善拓作介绍。汤燕《唐<房玄龄碑>宋拓本辨析》对《房玄龄碑》录文勘误补漏,揭示出该碑不同影印本在影印过程中对碑文内容顺序的调整与修订。冯小夏《故宫博物院藏宋拓“陕本”<孔子庙堂碑>册考》提出了记录“陕本”《庙堂碑》断裂的早期文献,指出该碑至迟在元代断为三段,并汇报了对故宫藏宋拓本考据、递藏与装裱研究的新发现。熊长云《传拓称“拓”考》通过考证字义,对传拓的不同称呼做了区分,梳理出传拓在不同时代称呼的演变过程。

 

第六组论文主要关注单帖的流传与收藏。刘晓峰《甲秀堂本石鼓文的摹刻、传播与影响》通过梳理甲秀堂本石鼓文的摹刻、流传,对其成因、传播及影响作了探讨。于悦《<翁方纲摹证兰亭卷>初步研究》介绍了《翁方纲摹证兰亭卷》的基本情况,并对翁氏摹证方法等相关问题做了考证。关键《从袁桷题跋看元代定武兰亭的收藏、流传》关注元初定武兰亭鉴藏,并对元初大都书画碑帖鉴藏网络做了梳理复原。黄爱民《褚遂良本<乐毅论>考辨》通过比对考证,指出所谓褚遂良摹写本《乐毅论》与褚排类本《乐毅论》皆系伪造。王祎《明代晋府旧藏<晋唐小楷八种帖>流传考述》对该帖的鉴藏、流传情况作了详细挖掘与梳理。

 

碑帖拓本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创造,蕴含着丰富的文献史料和艺术审美价值。除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四件“唐拓”外,“宋拓”作为其中时代最古、价值最大、版本最优的稀见珍品,历来受到学者的高度关注。为期一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从鉴藏、考证、审美、传播等角度各抒高论,足见“宋拓”之魅力与价值所在。闭幕式由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主任汪亓主持,书画部副主任兼碑帖组组长王祎作学术总结。

 

“宋拓视野:碑帖珍本的鉴藏审美与传播”学术研讨会是新冠疫情爆发后,国内举办的首个专门聚焦古代碑帖研究的学术研讨会。在与会专家、学者的共同期许下,本次会议圆满落下帷幕。代表们表示,本次会议为新时代古代碑帖的研究划下了破折号,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深度挖掘古代碑帖文化内涵与做好其时代价值阐释的更多可能性。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