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浙江商周考古新发现

字号:T|T
2023-11-07 15:36 来源:新华社

记者从日前举办的湖州毘(pí)山遗址考古发掘研讨会获悉,考古工作者在此遗址发现距今约3000年的晚商时期高等级建筑遗迹,获得浙江商周考古的一个重大突破。

图片

图为高等级建筑基址遗迹中的地梁。

毘山遗址是浙江目前已知最大的一处夏商遗址,发现于1957年,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95年至2010年,为了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遗址进行过6次发掘,发现了崧泽至良渚文化的土台和墓葬群,以及诸多建筑基址、灰坑、灰沟等遗迹,出土了青铜器、陶器、卜甲、卜骨等遗物。

此次发现来自国家文物局批准的2014年起对遗址的新一轮发掘。毘山遗址考古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闫凯凯介绍说,此次发掘发现了围绕毘山山体的一条环壕,以及环壕内的聚落中心分布区。聚落中心区面积约33万平方米,分布着众多晚商时期的高等级建筑基址遗迹,距今约有3000年历史。其中一处“干栏+土筑高台”组合式建筑遗存,其面积约3400平方米,在当时应是礼制礼仪的重要场所。遗址还出土了青铜器、印纹硬陶、原始瓷等晚商时期的重要遗物。环壕内外的遗存有功能分工,一些遗址点里有制陶作坊,说明在建设时作了规划。

图片

图为毘山遗址历年来出土的先秦时期的重要器物。

图片

图为毘山遗址出土的原始瓷豆。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说,毘山遗址是浙北商代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核心聚落遗址,此次发现是浙江商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党总支副书记罗汝鹏研究员告诉记者,江南地区在良渚文化衰落后,出现过钱山漾文化、广富林文化和马桥文化,此后进入“后马桥文化”时期。但是“后马桥文化”面貌较模糊,而毘山遗址的新发现明晰了这一时期的文化面貌,为研究商文化对江南的影响以及早期越文化的起源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佐证。

记者:冯源

图片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湖州毘山遗址

毘山遗址,年代以新石器时代和夏商时期为主,遗址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是目前浙江地区最大的一处夏商时期古文化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湖东街道毘山村。

图片
2004年度毘山遗址发掘场景(从毘山顶由东向西)

2004年3月-2005年1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湖州市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了分阶段的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约2000平方米。

图片

毘山“高祭台类型”时期遗迹之G1(由北向南)

发掘区域位于毘山西北坡与龙溪港之间,发掘证明主要以南北向、包含物基本为高祭台类型时期的大沟(G1)将遗存分为东、西两个区块,并根据地层堆积和平面遗迹分布情况将发掘区的遗存堆积过程大致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图片
毘山新石器时代墓葬M11、M10

图片
毘山M5出土的部分陶器

G1东、西两侧各揭露了以新石器时代墓葬为主要堆积的文化遗存,墓葬均埋设于人工营建的土台之上,共六十一座。其中西区二十六座,另建筑迹象一处;东区三十五座。

这一阶段根据随葬品的组合及形制特点其相对年代约当于太湖流域的崧泽文化晚期阶段,部分遗物可与良渚文化早期阶段衔接。

图片

毘山新石器时代墓葬出土的部分石刀和石镰

图片

毘山新石器时代墓葬出土的部分石犁

G1及G1的东侧,后者紧靠毗山西坡,为叠压于新石器时代堆积之上的另一人工营建的土台基址或其活动场所,根据地层叠压和出土物的比对,反映了一定区域内的聚落形态特点。

从出土的遗物情况看,相对年代约当于浙江地区印纹陶阶段的高祭台类型第二期,即中原地区的商代晚期-西周早期。

图片

毘山“高祭台类型”时期遗迹之土台基址(由南向北)

发掘期间,在现三里桥河西岸的金家斗遗址还发现了以烧制泥质灰陶凸棱豆、三足盘为主的专业性窑址堆积,说明当时的专业性分工已极强;早先采集的青铜铙残件、青铜鬲斝残件、青铜锛等也说明毘山遗址聚落规模的等级。

毘山遗址历年来曾采集有大量约当商周时期的遗物,包括夹砂陶绳纹鬲、青铜器残片、卜骨等,遗址被认为是太湖西南地区一处较为大型的商周时期重要遗址。

图片

毘山遗址考古公园建设

2014年以来,在《湖州毘山遗址考古工作规划》的指导下,考古人员对毘山遗址展开了新一轮的考古发掘工作,并设立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毘山遗址工作站。持续性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发现上百处遗迹现象遗迹丰富的出土遗物,包括文化层堆积、河道、土台、建筑基址等遗迹类型,遗迹凿形足、豆柄、坯料形红烧土、各类陶器,石器等遗物。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