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四年 精彩回归——第四届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亮点回眸

字号:T|T
2023-11-06 10:31 来源:文博中国
 

桃花坞里游人众,10月的苏州桃花坞历史文化街区,温暖宜人、人头攒动,吸引人们前来的不只是“桃花仙”唐寅的故居,还有时隔四年才回归的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以下简称“建博会”)。

 

建博会创办于2015年,每两年举办一次,已成功举办三届。10月26日至28日,第四届建博会在苏州举办,展会以“保护传承·科技赋能·人民共享”为主题,打造了一场集行业展览、学术研讨、文化讲座、发布推介、匠艺展示、公众体验于一体的大型文化遗产保护行业盛会。本届建博会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名城保护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3天展会期间,100余家专业机构汇聚一堂,期间开展学术研讨会4场,文化讲座两场,3个传统建筑工艺体验区全程向公众开放,整场展会可谓精彩纷呈、可圈可点。

 

图片

百家机构参展  展会包罗万象

建筑遗产作为不可移动文物,无论是新石器时代的良渚古城,还是相对“年轻”的近现代建筑,都需要得到妥善的保护,有一些损毁、破坏的遗址、建筑,还需要专业的修复,才能够更好地展示。在保护、修复、展示全流程产业链上,链接着文博单位、建筑企业、设计企业、手工艺工作室、高校等各方专业机构。此次博览会,展示了这些专业机构最新的建筑遗产保护、修复技术或成果,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的发展趋势。

 

展会展览内容全面丰富,涵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历史街区村镇保护与乡村振兴、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古遗址古墓葬保护与展示、石窟寺及石刻保护与修复、考古遗产保护与利用成果、预防性保护与技术创新、文博数字化与智慧文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材料工艺及专业设备、专业期刊等内容,让人目不暇接。

 

图片

 
一进展馆,就可以看到故宫博物院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的展位,这里除了展示故宫在古建筑保护、修复方面的成果,还设置了一小片古建筑彩画工艺体验区。腾飞的五爪金龙彩画吸引了不少观众,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观众认真细致地在已经打好底稿的彩画上沥粉描金,亲身感受古建筑的美,体会古建筑保护修复的不易。

 

图片

 

年代久远的城址、房址等土遗址的保护一直是个难题,此次展会有数家机构专门展示了土遗址类建筑遗产保护的成果,现场展示土遗址的保护、修复模型。经过处理的各种土质土色的土遗址模型耐高温、耐水,不会因露天展示遇到的风吹雨淋日晒而损毁,为众多考古土遗址展示提供了新方案。

 

部分文博单位组团前来参展,如四川考古展位就包括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多家单位,不仅通过展板介绍近年来的建筑遗产保护修复成果,还展示了相关图书和备受观众欢迎的博物馆文创。

 

图片

 

近年来,越来越多院校开设了遗产保护相关专业,此次博览会上,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等高校专程参会宣传推介,希望能够提升专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学生及青年教师加入。记者看到,上海工艺美术学院的展位前,多位校友到场助阵,合影留念。

 

数字化展柜、元宇宙VR体验等虽然已不是新鲜事物,但这类展位还是吸引了众多观众。记者现场参与了平江九巷元宇宙体验,戴上VR眼镜,就能置身游船赏江南水乡风景,眼前是碧波荡漾的流水,左右看去,粉墙黛瓦,前方小桥上一位身穿旗袍的江南佳人撑着油纸伞远望。体验中,还可以用手柄选择不同的场景,站在原地就能饱览江南特色风光。

 

参展的还有一些国外展商,在一家德国公司展位,展示了一种木结构建筑的防火涂料,涂上这种涂料,能够提高木构建筑的防火性能,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未雨绸缪”的保护效果。

国内外专家云集  研讨精彩纷呈

任何新技术、新成果的出现,都离不开深入的学术研究,此次建博会高度重视学术性,博览会3天期间,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研讨会和文化讲座。

 

学术研讨会共举办四场,主讲嘉宾有国内外高校教授,文博单位负责人,文保公司、科技公司技术主管,研究者、实操者、技术产品供应商同台交流。主讲嘉宾针对“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提升”“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探索与实践”“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四个主题展开了深入阐述、讨论。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杜晓帆在《城乡遗产保护传承知识体系与学科建设初探》演讲中提出“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的设想。他认为,建构中国“文化遗产学”学科体系,建议先在考古学下正式设立名称统一的“文化遗产学”二级学科,探索并建立不同于考古学、历史学或建筑学的学科核心理论、学科方法体系,逐步将其建设成为一级学科。未来,“文化遗产学”可以按照研究对象的类别来设置二级学科,同时也还要借鉴交叉学科的设置方法。不同二级学科下再设置交叉学科方向,在培养学生掌握遗产价值认知方法外,进一步学习不同类型遗产的保护技术、遗产管理、遗产阐释等内容。

 

图片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研究馆员万琳讲述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运营与管理探索》。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通过遗址本体保护和日常巡逻,绿化、环境维护,土遗址病虫害预防、治理,环境监测、防汛抗旱等方式,使遗址得到了更妥善的保护,也能够更好地向观众进行展示。

 

湖北省某科技公司介绍了《考古发掘现场模拟展示的实践》。据介绍,改性土工艺的研发与施工,可以解决土遗址保护中的“水”“土”“形”的难题,可以更广泛地模拟阐释考古信息,将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模拟展示在世人眼前。他们研发的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露天考古墓葬发掘模拟展示施工工艺及模拟基坑等都获得了专利。

 

主讲嘉宾们倾情讲述的过程中,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中有很多是慕名前来,有的观众还边听讲边做笔记。演讲结束后,不少观众主动上前和主讲嘉宾交流、获取联系方式,纷纷表示几场学术研讨会让他们受益匪浅。

参与感加深认同感  体验活动丰富有趣

如今的展览展会,都十分注重提升观众的参与感。本届博览会,设置了3项公众体验活动——苏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活动、香山帮-营造技艺体验馆、古建修复体验坊,3天全程向观众开放。

 

苏州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设置了“香山帮-营造技艺体验馆”供观众参与。香山帮展馆包含技艺展示区、大师作品区、非遗体验区、木作竞赛区。非遗体验区有古建筑彩画、各种榫卯拼合积木,还有园林建筑花石子路制作体验。一位观众拿着小木槌,小心翼翼地把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石子敲入细沙子,惊叹不起眼的花石子路制作起来也是如此独具匠心。

图片

 

“苏工苏作·匠心传承——苏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主题活动”由苏州姑苏区住建委策划,观众可以参与各类模型的搭建。现场观众在搭建小型斗拱积木的过程中,了解了斗拱各个部件的名称和拼合原理,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妙赞叹不已。

 

图片

 

上海燊榕古建保护研究中心组织的古建修复体验坊,将木作体验中心以快闪形式搬到苏州。通过古建筑木构件修复、传统工具体验、古建小游戏打卡,推广古建筑文化,也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

 

此次建博会积蓄了四年力量,集中在三天展示,可谓成果丰硕。无论是展会还是研讨、体验,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祝愿未来第五届建博会能够更上一层楼。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