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是中国现今桥类文物中重要且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根据统计,共有138处廊桥单体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廊桥包含编木拱、木撑架拱、伸臂木梁廊桥,石拱、石梁廊桥及多种复合类型。它们主要分布在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相对集中于浙闽、湘桂黔交接的丘陵和云南横断山脉的河溪水道之中。
多年以来,国保廊桥和部分省保廊桥的保护工作有效延续了文物的价值和功能。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廊桥,特别是新公布的国、省保廊桥和其他级别廊桥尚未得到系统和全面的修缮。另外,由于勘察、施工等技术条件限制,一些维修后的廊桥在主要跨度结构、桥墩隐蔽部位或水下部分仍存病害。
因此,廊桥保护行动首要便是进一步加强本体保护工作,消除重大险情,改善廊桥文物保护单位的保存状态。
廊桥主要采用木、砖、石、灰等材料建造,容易受到风雨侵蚀而造成损坏。由于原有联通古道的湮灭、村落的搬迁衰减,廊桥的功能也逐渐退化。同时,以往“桥田”“桥山”“桥约”等管理机制的缺失或改变,廊桥的“岁修”或日常维护工作在维修后未能如常展开,病害积累形成隐患,并逐渐造成更大的结构安全问题。
因此行动计划旨在廊桥领域重点推进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工作,通过关注结构稳定性特征构件和重要隐蔽部位,探索并开展必要的专项技术监测工作;同时结合消防安全、周边环境变化等情况,明确预防性保护的主要对象,开展常态化巡查检修,逐步在廊桥分布密集区等落实预防性保护 “岁修”机制。近两年,国家文物局以“岁修”模式为蓝本,组织开展了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工作,目前已顺利完成,并进入建章立制和有序推广阶段。我认为廊桥能从这项工作中受益,有必要也有条件成为较早落实这一机制的文物类型。
(左)沘江古桥梁群——文通桥:土坯墙抹灰面层脱落;(右)沘江古桥梁群——检槽桥:桥台勾缝缺失
廊桥的营建历来都是当地社会宗族的重要活动之一。诸如丽水龙泉燕诒桥、永和桥等处以桥碑来纪事存史,通过篆刻山川环境、因果缘由、营建历程、耗费钱粮信息或功德感言,成为新建或重修事件的珍贵历史片段。廊桥上常有牌匾及楹联悬挂,能阅古今而生妙趣,也丰富了廊桥历史和内在价值。这些都是廊桥不可分割的附属文物。此外,一些廊桥还因村民商贾至桥歇息而设置有茶堂、茶亭;在浙闽一带,桥内因祈福平安、消灾避难,也常在桥中或桥端设置祭台;桥内廊屋之内,还有以梁代碑的方式在重要梁檩构件上以墨书记载建桥轶事,桥内的堆塑彩绘也是廊桥价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将视野扩大,茅以升在《中国桥梁技术史》中曾探讨桥梁艺术,他指出:“桥梁又常是置身于山川潆洄的林泉胜地,天然风景又要求它以特有的姿态为幽美环境增添风采”。在长期的文化和自然交融过程中,廊桥与所处山川环境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体现着传统的风水观念和美学思想。在邻近村落之处,廊桥常与庙宫、塔阁、林木、古道、码头等构成村落的“水口”意向,成为分隔村落内外而凸显形胜的重要节点。那些位于村内被建筑围抱的廊桥,则与邻近建筑一体表现为某种程度的共性和协调,而又构成了另一幅和谐的图画。
处州廊桥——如龙桥:桥与宫阁、林木等构成的水口意向
因此,廊桥保护行动拟深入推进廊桥研究。在价值评估基础上,完善廊桥价值的核心和外延。通过将保护工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利用专项规划等手段,统筹考虑廊桥周边城乡环境和山水格局,统筹考虑廊桥及其周边景观环境的保护、整治和建筑管控工作,并对包括桥亭、古道、周边纪念性建筑、民居、林木、水利设施、碑刻、牌匾、楹联等历史环境要素予以系统保护。
火灾是造成廊桥损毁的重要原因之一。廊桥的廊屋结构通常采用木质材料,而桥体的梁和拱也常由木料组合而成。然而,木质材料本身易燃。由于廊桥需要满足通行需求,除少数廊桥入口处采用砖质山墙外,通常缺乏类似传统建筑中的防火分隔构造。而廊桥常位于河谷风道等开阔环境中,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很容易迅速蔓延,难以及时处置。另外,廊桥通常处于交通不便的地方,缺乏现代公路和灭火设施,因此救援困难。这些都是廊桥防火的先天不利条件。但分析以往廊桥因火致灾的方式和原因,祭祀香烛、燃放鞭炮、丢弃烟头,或电气设备设计安装不当、线路老化、大功率照明,或桥内及周旁悬挂、堆放易燃物品等人为因素则是致灾的主要原因。
台风及短时暴雨带来的山洪则是廊桥损毁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历史文献中常见“洪水冲圮”“几建几毁”记载。浙闽地区在1950年、1969年、1990年、1998年、1999年、2005年、2010年和2016年都有廊桥受到洪灾损毁的记录。其中,除因洪水直接冲毁廊桥外,洪水冲刷掏蚀桥墩基础、浸泡、退水,以及次生滑坡等也都对部分廊桥造成了较大损害。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明显,大气和海洋热量丰沛,台风、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的能量均有增加,这将进一步威胁廊桥的安全。根据对已有洪灾的分析,下游建设水库抬升水位,上游水库突发泄洪、附近的其他建设占用廊桥河道、改变河岸形态等,以及上游河道的漂浮物冲击阻塞,都是廊桥较常见的损毁因素。
在防灾抗灾从“被动”变“主动”的科学理念指导下,廊桥的保护也需要从风险源头上主动作为。行动计划将针对廊桥所在地的气象、地质、村落环境,开展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火灾、洪灾等的专项评估审慎评估周边建设、上下游库坝对河道行洪的影响,明确主要风险和巡查应对措施。加强防汛联动机制建设推动地方政府将文物保护纳入当地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加强对突发灾害事件的适应性技术开发等措施;加强救灾演练等事项。
如以浙闽地区廊桥风险情况,具体建议措施可有:第一,可以围绕廊桥桥台基础的掏蚀、木拱主要受力节苗的弯折变形,桥内积存容易引燃的杂物等部位,定期组织廊桥巡查工作;第二,建立廊桥安全水位监测机制和上游水库放水和下游廊桥管理的联动机制,避免廊桥河段洪峰重叠;第三,在每座廊桥附近完备消防设施,建立消防蓄水池或河道取水设施等,配以水泵及水枪,在火灾初期及时处置;第四,在汛期之前,疏浚清理淤塞垃圾,巡查清理上游可能进入河道的大型漂浮物;第五,针对不同风险类型,如消防、洪水的救灾应急演练和培训,如沿用以往台风暴雨时以条石重物压稳桥面等的方式,完善与其配套的灾前、灾时、灾后保障各项措施。总体通过综合有序地开展廊桥综合保护管理工作,来有效应对廊桥所面临的各类风险,不断改善其保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