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动态 | 公布陕西考古新发现

字号:T|T
2023-10-25 18:01 来源:央视网
图片

作为中国考古学界规模最大、范围最广、规格最高的国际性高端学术会议,中国考古学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全面展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现状和成果,促进中国考古学对外开放和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中国考古学的全面发展。

 

在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项目、石峁遗址最新考古成果等。

 

1

六位考古专家作主题发言

 

这是一次大型国际性考古学术盛会。会议邀请到来自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以及德国、英国、意大利、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800余名考古学者,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会议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精彩汇报与深入交流。

图片

 

开幕式结束后,6位考古专家围绕近年来最新重要考古发现带来了精彩的主题发言。他们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研究员带来的“新发现 新收获 新成就——陕西考古构建中华文明主干脉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江涛研究员分享的“探源视野下的陶寺遗址近年考古新发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种建荣研究员讲述的“寨沟与周原——陕西商周考古的新突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马永嬴研究员分享的“汉文帝霸陵考古收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胡兴军研究馆员讲述的“新疆尉犁克亚克都克烽燧遗址考古收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研究员带来的“北宋东京城州桥与汴河遗址考古发现”。

 

2

公布近年来陕西考古新成果

 

孙周勇在主题发言中,以陕西考古研究院为例,介绍了陕西近年来在考古方面取得的成果,涉及上到旧石器、下至明清古代遗存数百处,出土文物10余万件。

 

南郑疥疙洞及洛南夜塬为代表的秦岭南麓旧石器考古,为证实百万年人类史,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自本土古人群学说提供了新证据;石峁、芦山峁、太平等遗址考古,丰富了五帝时代和夏文化探索的时空框架;清涧寨沟遗址和宝鸡周原遗址考古的新进展,为商周考古取得了新突破;秦都邑考古的稳步推进,探索出都城考古新理念、新方法;秦咸阳城遗址布局进一步厘清;秦栎阳城发现大型宫殿建筑,商鞅变法之地得以确认;秦兵马俑一号坑、二号坑再发掘,对“物勒工名”制度等方面有了新认识;汉文帝霸陵的挖掘、确认;隋唐长安城空间格局更为清晰地认识……一系列近年来陕西考古取得的新发现及新进展,让与会者对陕西考古赞叹不已。

 

3

石峁遗址又有新发现

 

此次大会上,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项目石峁遗址最新考古成果。

 

图片

 

截至目前,今年石峁遗址考古项目已发掘面积约700平方米,皇城台墓地新发现墓葬17座,已发掘15座,基本为竖穴土坑墓,榫卯结构木棺,棺外有殉人,其中4座墓葬壁龛内出土随葬陶器组合。

 

从2022年发掘至今,石峁遗址皇城台共发现墓葬40多座,墓葬成排分布,并用石墙划分茔园,具有明显的等级区分,考古人员已确认这是石峁文化最高等级墓地。

 

今年还新发现两处通道,将墓地区和大台基区域有效连接。一条为下陷式道路;另一条疑似地上通道,由台阶和平坦的地面结合而成,位置恰好处于皇城台的中轴线上。

 

这两处通道的发现,补充了皇城台顶的道路系统,串联起墓地区与生活区,为研究揭示4000年前石峁遗址人类活动原貌提供了更多有力证据。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