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物开箱后都要再次检查拍照记录。展览将山东置于华夏文明宏大的主题之中, 以山东古代文物为线索,探寻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缘起、传承与发展,发掘古代智慧,向世界诠释中国,突出强调山东作为“东方文明”的起源地在华夏文明发展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展览选取山东各个类别精品文物约440件,分为7个大的单元呈现禮运东方的文化史意义。
工作人员在详细记录开箱后的文物现状
工作人员在给一些重要文物拍摄“定妆照”
布展人员在摆放展品
每个展柜上都有相应的文物清单,以便工作人员布展
所有的文物都从特定电梯运上展厅,开箱后的空箱子运下去
清华艺博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在查看布展情况,展厅内设计了一座“泰山”
刚刚开箱的孔子博物馆藏的一级文物明代绿地缠枝莲织金缎衫
一级文物西汉金鐏金冒铜戈,出土于临淄大武乡窝托村西汉齐王墓
一级文物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红陶钱纹壶
展览主标题“禮运东方”,“禮运”二字典出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言论或思想之真谛的《禮记》,其《禮运》篇借孔子的“喟然而叹”,论道了禮的起源、运行与作用,名“禮运”者,“以其记五帝、三王相变易,阴阳转旋之道”。“禮运”的核心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实际上反映了儒家的核心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对历代政治与文化都有深刻的影响。“东方”,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在中国核心天下观“五方”(东、西、南、北、中)体系中,山东属于古九州之一的青州,代表东方,《易·说卦》曰:“帝出乎震”,“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东方主生,万物所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其二,是世界的东方,即中国,而中国之“禮”和“節”,又是从其东方诞生的,正所谓“万物出乎震”。
展览共分“日出初光,饰節以禮”“海岱惟青,玉禮四方”“王禮在鲁,天下久传”“俾侯于鲁,炜炜煌煌”“高山仰止,登泰观海”“称工北朝,东方微笑”“图画天地,碑传千古”七个单元,从不同角度展示,始终一脉相承之中华文明的东方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
本次特展将于2023年10月18日至2024年1月14日在清华艺博四层展厅与观众见面,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