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在石峡遗址发掘五十周年之际,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推进广东文物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助力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由韶关市文广旅体局与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曲江区人民政府协办的“纪念石峡遗址发掘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韶关召开。
岭南在东亚地区人类起源与中国远古人类发展历史、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进程、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出现与扩散、史前文化交流与地域文明对话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曲江石峡遗址是广东先秦时期最为重要的遗址之一,于1973年底至1978年底经过三次发掘,揭露面积3666平方米,清理墓葬132座。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石峡遗址共有四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时间跨度为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前段至春秋早期,以其中第二期的“石峡文化”最具代表性。石峡遗址为岭南迄今所见新石器时代晚期最高等级聚落,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被评为“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石峡遗址的发现“为探索岭南地区从原始社会到秦汉以前的社会文化的发展找到了一把重要的钥匙”,为研究岭南先秦考古学文化谱系与早期文明进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石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广东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岭南秦汉以前古文化的空白,为探讨与邻近省区及东南沿海地区同时期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对考古学和历史学都有重要意义。以其命名的石峡文化则代表了岭南新石器晚期时间段的文化高地,对周边区域产生了很大影响。
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在开幕式视频致辞中表示,五十年前,石峡遗址成为广东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广东新石器时期考古的空白。2021年,英德岩山寨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英德岩山寨遗址的发现,就是石峡遗址发掘五十周年的最好纪念。这说明广东考古的未知数还很多,广东考古大有可为。”严文明说。
本次研讨会以主题报告、专题研讨、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各科研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华南地区早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广泛交流,将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紧密结合,深入研究阐释考古材料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之路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进程。
主办方介绍,此次研讨会集中呈现了近年来中国东南部特别是华南地区的先秦考古研究成果,不仅为学界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也推动了对岭南地区先秦时期聚落形态演变与社会复杂化进程、环境背景与生业及手工业经济、早期社会文明化与中国化区域模式等问题的深入研究。
原文标题:“广东考古大有可为!”纪念石峡遗址发掘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韶关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