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项文保“黑科技”好看又好玩,“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应用展”在渝开幕

字号:T|T
2023-09-28 16:41 来源:重庆日报

用于三星堆考古发掘的“考古舱”长啥样?欣赏《千里江山图》时,耳畔传来音乐、香气扑鼻而来啥感受?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有什么新奇体验?博物馆保护展示文物有啥新办法?

▲9月27日,“制器为先: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应用展”上展出的文物监测设备。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9月27日上午,“制器为先: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应用展”在位于南岸区丹龙路17号的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开幕,下午起对公众免费开放。走进展览,你将收获充满“黑科技”,但不乏好看、好玩、充满惊喜感的观展体验。

64件/套“黑科技”展现文物保护新气象

▲智能移动式电子束辐照灭菌装置。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本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展览汇集了全国近百家文博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共同研发的64件/套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及系统。

“这是我国首个以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应用为主题的大型场景展,我觉得很骄傲、很自豪的是,这些装备及系统都已得到应用,并实现全部国产化。”展览策展人、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周旸说。

▲智能文物数字化照明系统恒湿展柜。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展览围绕“防、保、研、管、用”文物工作核心业务,通过天书、木构、壁观、净界、求真、拟实、再造等7个展示单元,聚焦大型野外无人看管遗址、考古、石窟寺、古建筑,以及文博机构的展厅、库房、修复室、实验室等19个典型应用场景,全面展现近年来我国文物保护装备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业态。

在展厅入口处,陈列着“多功能考古发掘集成平台”。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该平台可是立下大功。

▲多功能考古发掘集成平台。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过去,田野考古工作大多在露天条件下开展,出土后的文物大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极易遭受不可逆转的损伤。

如何最大程度减少甚至消除出土后的环境变化对文物造成的不利影响?2019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研发了用于文物发掘出土阶段的文物保护装备,将传统考古、预防性保护、实验室考古、科技考古进行深度融合,“多功能考古发掘集成平台”便是其中的重要装备成果之一。

只见,“多功能考古发掘集成平台”外部由高透光幕墙组合拼装而成,形成独立的田野考古恒温恒湿发掘保护空间——环境调控舱。内部采用共架多轨系统,集成环境调控系统、舱内预防性保护系统、人员工作平台等多套系统和装备,半出土状态下特殊、敏感、脆弱的文物,便得到了全方位保护。

体验超时空沉浸式文博之旅

▲由全息投影、虚拟现实、光影特效等技术打造的《千里江山图》。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走进展览的“画游千里江山——多感数字艺术空间”,眼前是流动的《千里江山图》山水画卷,耳畔传来悠扬乐声,阵阵幽香扑鼻而来,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观展体验。原来,该空间运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光影特效等技术装备,将《千里江山图》幻化为一场声、光、影交融而成的“律动江山”体验场景,通过画作、造景、音乐、香气等综合体验营造,激发公众视、触、听、闻四感的体验与想象。

除此之外,观众还可体验多项互动设备。展厅中,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吸引了记者注意。

“数字藏经洞”综合运用高清数字照扫、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等游戏科技,在数字世界生动再现了藏经洞及百年前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以4K影视级画质、中国风现代工笔画美术场景与交互模式,让公众“穿越”晚唐、北宋、清末等历史时期,亲身“参与”到藏经洞的厚重历史之中,在关键历史场景的“见证”和变幻中,直观地感受和了解敦煌文化艺术的价值与魅力,为公众提供身临其境的沉浸体验。

▲董其昌书画艺术——国内博物馆界首个数字人文项目。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董其昌书画艺术——国内博物馆界首个数字人文项目”也值得体验。站在魔墙前,点击屏幕,董其昌的年表、交游、创作;董其昌相关的时、地、人、事,清晰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一目了然。“这体现出博物馆的知识生产能力和研究水平,让我们感受到数字化建设应以内容为先。”周旸说。

博物馆保护展示文物有新招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6183家博物馆。当下,“文物+科技+装备”深度融合,旨在搭建完整的博物馆智能生态系统,将藏品、展品、库房、展厅、修复室与公众融为一个有机整体。

▲唐代木结构建筑。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漫步展厅,记者看到不少应用于博物馆的“黑科技”。

“让文物最长治久安的环境就是稳定、洁净,温度不要一会高一会低,湿度不要一会大一会小,然后保持尽量的干净,实现这样的稳定、洁净也是需要装备的。”周旸指着一人多高的“高气密恒湿洁净低氧库房”介绍,该库房用来保存非常珍贵的书画类有机质文物,通过计算机控制,可形成恒湿、洁净、稳定、低氧的保护储藏环境,让文物在此“安稳度日”。

▲高气密恒湿洁净低氧库房。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在“高气密恒湿洁净低氧库房”附近,展示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文物熏蒸器”。植物精油经过配方,配合熏蒸器使用,可对空气中的浮游真菌起到抑制和杀灭作用,从而达到保护文物的效果。

▲OLED多媒体互动展柜。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在展览中,文物展柜“OLED多媒体互动展柜”“智能文物数字化照明系统恒湿展柜”让人直呼“新鲜”。前者展柜中展出了“追夷”簋文物模型,触摸展柜屏幕,就可全方位、放大欣赏“追夷”簋;后者展示了春秋莲鹤方壶复制品,点击展柜一旁屏幕,可控制展柜内的光线,让光线聚焦春秋莲鹤方壶头部、腹部等具体部位,精彩呈现青铜器纹饰之美。

“文物保护技术装备是一片蓝海,期待这个展览吸引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关注,启发他们投入人力、物力和精力去研发更多装备,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周旸表示。

本次展览展出至12月26日,观众可微信搜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公众号或者“三峡博物馆参观预约”小程序,进入“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预约观展。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