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当地时间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7项。这是国家文物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重要指示、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又一重要成果。“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国家文物局与新华通讯社签订合作备忘录
9月14日,国家文物局与新华通讯社在京签订合作备忘录。根据合作备忘录,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将围绕文物新闻宣传报道、融媒传播、主题采访与调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对外宣传传播、宣传教育IP产品等六个方面深度合作。“文物保护与文明传承”主题宣传活动同步启动,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将组织开展“我眼中的文明之光”图文征集、“闪耀文明之光”融合报道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的主题活动,积极营造保护文物、传承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2023年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在京召开
9月11日,2023年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在国家文物局召开。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系统总结近年来全国文物安全工作情况,明确下一阶段联席会议重点工作任务。会议研究同意新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5家单位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并审议通过联席会议工作报告、重点工作清单、成员单位职责等内容。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联络员,以及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举办
9月17日,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在河南郑州举办。本次论坛由文化和旅游部、人民日报社、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是“文明交流互鉴·发展共创未来”。本次论坛包括主论坛会议和世界大河文明的多样性与交流互鉴、中华文明与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4个分论坛,讨论并发布《世界大河文明论坛·郑州宣言》。论坛前后举办“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中外媒体黄河行采访调研、第三届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系列活动等配套活动。
“鉴往知远——新时代考古成果展”在国博开幕
9月14日,“鉴往知远——新时代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该展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与11家央地共建博物馆承办。展览分为走向文明等四个部分,汇集展示全国43家文博考古机构近400件最新考古出土文物,涵盖从旧石器时代到宋元时期,从田野考古到水下考古,从边疆考古到丝绸之路考古的多个领域,通过新时代以来的新的考古发现成果,用文物展示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呈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
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9月15日,位于北京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该馆是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立的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以“仓储式陈列,沉浸式体验”为特色,常设展厅7000多平方米,展品6000多件,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5个专题,以立体方式讲述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发展壮大的历程,以全景方式呈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以宏大叙事方式展现中华民族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历程。
各地举行多种活动铭记“九·一八”
9月18日,各地文博单位举办多种活动,警醒世人勿忘国耻、吾辈自强。在河北,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内,当地组织学生参观矿区革命历史;在辽宁,“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展出“守望丰碑薪火相传——辽宁‘六地’红色印记主题展”,千余名各界人士参加撞钟鸣警仪式;在吉林,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举行“勿忘九·一八”活动;在黑龙江,入伍新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园向军旗宣誓,向英雄致敬;在贵州,当地组织学生前往镇远和平村旧址参观,通过一个个历史故事、一件件历史文物铭记历史,砥砺奋进。
北京
2023北京文化论坛发布“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2年度十件大事”
9月14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北京文化论坛在京开幕。开幕式现场公布“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2年度十件大事”评选结果,“‘何以中国’展览引发广泛关注”等十项文化活动获评。2022年,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故宫博物院和全国29家博物馆举办“何以中国”《国家宝藏》文物特展。该展览以“源”“流”“汇”三个单元,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概括而鲜明地呈示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
天津
“天津市文博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启动作品征集工作
近日,“天津市文博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启动作品征集工作,大赛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联合主办,天津博物馆、天津市文物交流中心、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承办,依托城市丰厚的文博资源,以“传承津沽文脉,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将充分发掘天津文化遗产的内涵价值,全民参与共同打造具有天津标识性的文创产品和生活美学,用复合式的文博IP矩阵讲好天津故事、中国故事。
山西
中国石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成立
9月17日,在教育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中国石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成立大会暨首届研究生开学典礼在大同云冈研究院举行。中国石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由山西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及敦煌研究院、云冈研究院、龙门石窟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尔石窟研究所等石窟研究机构共同组建,将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新生态,坚持“共建共享、科教融汇、校院协同”办学特色,旨在打造石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发展方面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高地。
山西发现百余座纵跨千年墓葬
9月1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山西省襄汾县发现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遗迹348处,墓葬215座。发掘区域以汾河为界,分为河东、河西两个区域。其中,战国时期遗迹内采集的器物和残片,发现带有刻划符号图案或戳印文字,文字主要有“平市”“市”“王”“田”等。考古人员认为,该区域内各类遗迹较丰富,时代涵盖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陶寺文化、战国、汉代、宋金元、明清等各个时期,尤其是古城庄城址在战国晚期秦国占领之后在原有聚邑的基础上设“平阳县”,为“尧都平阳”位置所在提供考古佐证。
内蒙古
内蒙古与山西签署《关于加强长城联合保护利用的协定》
9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与山西省在呼和浩特签署《关于加强长城联合保护利用的协定》。内蒙古和山西以长城、黄河为界,其中长达316公里的长城占两省交界线的95%。为落实国家文物局长城保护工作会议要求,经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与两省区交界处的市级文物部门、旗县区人民政府协商,决定共同签署协定,从“协作开展保护利用、加强历史价值研究、联合开展巡查工作、共同开展宣传工作、实现信息共建共享”等五个方面开展合作。
吉林
数智创新助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举行
9月20日至22日,“新场景 向未来 数智创新助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长春举行。研讨会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吉林省文物局)主办,通过学术研讨、成果交流及案例分享,梳理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智慧化建设重要成果,展望中国博物馆数智化运营新场景,探讨借助数智创新推动中国博物馆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模式,来自全国141家文博单位和科研院所的310余位专家代表参会。“雕龙云”博物馆运营云平台启动仪式、“文博之光数智创新基地”战略签约仪式同期举办。
上海
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文物史料专题展开幕
9月11日,“永恒的誓言——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文物史料专题展”在上海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等指导,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市党建服务中心主办。展览分为“初心不渝铸誓词”等四个部分,共展出珍贵文物史料270件(套)。展览运用形象化、艺术化的陈列语言,首次应用多屏联动滑轨装置,利用7块屏幕运动演绎“分屏”与“合屏”两种模式,让展示内容“活”起来,多处应用互动查询、翻板装置等体验式展项,着力探索革命文物主题展览形式上的创新突破。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亮相上海
9月15日,“万历那年——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上海开展。展览分为“明潢贵器”“辉映万邦”两部分,汇集金翼善冠、金爵、大碌带、黄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等116件(套)珍贵文物,以万历帝后的冠冕服带、陪葬明器、宫廷用具、青瓷书画、金银货币等为实物载体,再现万历王朝“仪礼永续”“事死如生”的仪式观念,展示精美庄重的宫廷技艺和大气恢弘的皇家气度,呈现明晚期社会文化的千姿百态和卓越成就,以及在大航海时代背景下中外文化的交融碰撞、贸易往来。
江苏
全国考古前置背景下出土文物预防性保护修复研讨会举行
9月17日,全国考古前置背景下出土文物预防性保护修复研讨会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华东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无锡举行。活动由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委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考古遗址与出土文物保护专委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共同主办。仪式上,无锡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复旦大学联合宣布:首次成功获得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古人类基因组数据。研讨会重点针对考古前置背景下考古出土文物预防性保护修复面临的新形势开展深入研讨,发出《无锡倡议》。
2023年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智文化”分论坛举办
9月7日至9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年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在无锡举办。论坛聚焦智能传播领域前沿话题,举办“智文化”“智消费”“智技术”三场分论坛,与会嘉宾通过观点交锋,深度洞察智能传播时代的文明互鉴、技术创新和产业实践。在2023年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智文化”论坛上,来自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代表就“金色丝路 文明互鉴”展开主旨演讲和对话交流,促合作、凝共识,为世界文明互鉴贡献出中国智慧。
太湖博物馆揭牌
9月20日,由苏州市委、市政府牵头筹建的太湖博物馆、太湖水文化馆和太湖研究院揭牌。其中,太湖博物馆位于吴中区临湖镇沐春园内,规划面积308亩。一期项目86亩,计划2024年7月开放,分为室外展区和室内展馆,室外为大型生态博物馆,主要展示生态湿地淡水资源、动植物生物多样性、治水技术和成果;室内主展馆包括太湖概况、源起太湖、水之太湖、生态太湖、人文太湖等内容,展示环太湖流域从旧石器时代至良渚时期的文明曙光,以及良渚时期至今的水利水治。
浙江
文博系统共迎杭州第19届亚运会
9月20日,行遍浙江省11个地市的亚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并于23日以“数实融合”的形式点燃主火炬。文博系统亚运火炬手尽显风采,将“心心相融,@未来”的主题口号一路传递,他们分别来自良渚博物院、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温州博物馆、丽水市缙云县博物馆、衢州市孔管会等。浙江省内各文博单位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展览和社教活动,将其特色文物与亚运文化相与为一,珠联璧合,通过文博视角弘扬亚运精神,传递新时代的美好生活理念。
福建
中外建筑专家谈福建土楼(华安)传承与发展座谈会举行
9月11日,“文物、文化、文明”——中外建筑专家谈福建土楼(华安)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在漳州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共华安县委、华安县人民政府、漳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办。7日至11日,中外建筑专家走访调研华安县万历三楼、启丰楼、大地土楼群、大地古村落、送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了解当地土楼及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座谈会上,中外专家共话华安土楼传承与发展,并围绕如何利用华安特色文化资源,让文物“活起来”进行广泛交流。
湖北
湖北夏家湾遗址考古发现西周等时期遗存
9月13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透露,湖北省广水市夏家湾遗址新发现石家河文化和西周、战国至秦朝时期遗存。该遗址出土大量的陶器残片、动物骨额、铜器以及冶炼遗物。其中,石家河文化早期遗存对研究其文化谱系、分布特点和传播过程,探讨南北方文化交流融合具有促进作用。西周时期铜器冶铸遗存、战国晚期至秦朝时期墓葬的发现,对深化研究随枣走廊地区文化演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战国晚期至秦朝时期墓葬为该地区同类型墓葬的首次发现,为秦文化扩张的路径提供新材料,对研究中华文明进程有重要价值。
湖南
砖石质文物智慧化保护利用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
近日,湖南省科技厅发布《关于组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的通知》,依托湖南科技学院、湖南大学等建设的“砖石质文物智慧化保护利用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组建。实验室将重点解决砖石质文物的数据采集自动化、病害诊断智能化、活化利用智慧化等科学问题,围绕砖石质文物云平台构建、健康模型与智能预警、大数据智慧应用3个方向,聚焦全要素智能云检测、全周期智能云监控、智能修复及预防性保护、虚拟现实孪生智能融合等核心关键技术,构建砖石质文物智慧化保护和利用专有装备产学研用联合体。
重庆
2023长江文明论坛举行
9月12日,2023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长江文化传承发展”,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全国专家学者和长江沿线高校、社科机构、文博机构代表围绕“宅兹中国:长江文明探源”“千年文脉: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共话文明传承、共商文化交流,延续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中国社会科学院 重庆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长江文明书馆展陈活动同期举行。
陕西
黄河流域、西北地区打击防范文物违法犯罪警务协作会召开
9月19日,西北警务协作区第十三届联席会议暨黄河流域、西北地区打击防范文物违法犯罪警务协作会在西安召开。会上,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厅(局)有关负责人共同签订《黄河流域、西北地区公安机关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协作议定书》,举行全国文物犯罪线索举报平台上线启动仪式。会议倡议全力构建黄河流域、西北地区打击防范文物违法犯罪警务协作机制,持续加大区域内联合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力度,切实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安全。
陕西省政协助力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
近日,陕西省政协召开“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协商座谈会,与会省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代表、专家学者与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地协商交流。与会者建议,要聚焦长征主题,优化项目规划,总体上做到串珠成线、突出重点;严格控制项目的规划布局、建设规模、风格风貌、资金投入和环评底线,谋划储备一批可落地、有特色、质量高的项目;深入挖掘史料,成立红军长征在陕西史料挖掘工作指导组,建立红军长征在陕西历史研究成果数据库,做好对新时代长征精神的研究阐释。
陕西发现北周开国君主宇文觉墓
9月19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对北周宇文觉墓的考古发掘成果。宇文觉墓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北贺村,发掘表明,墓葬地表原有围沟,现出土随葬遗物146件(组),根据墓志可确定墓主为北周开国君主孝闵帝宇文觉(542-557)。这是继北周武帝孝陵之后经过考古发掘的第二座北周帝陵,围沟的发现可进一步明确北周帝陵与北周高等级大墓一样具有地面结构,宇文觉以“略阳公”身份下葬,为北周开国时期政治斗争提供实物证据,补充北朝史史料。
甘肃
“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正式启幕
9月20日,在国家文物局“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指导下,由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共同推出的“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正式启幕。作为数字敦煌资源库首个深度文化知识互动项目,“寻境敦煌”围绕莫高窟第285窟,综合应用三维建模技术、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VR虚拟现实场景等前沿游戏技术,1∶1高精度立体还原,实现上亿面的高保真数字模型和超高分辨率的表面色彩,为用户带来敦煌壁画线上知识讲解互动及线下VR深度体验。
宁夏
第九届贺兰山岩画文化艺术节举办
9月15日,“挖掘岩画时代价值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第九届贺兰山岩画文化艺术节暨岩画保护发展研讨会在宁夏启幕。本次活动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银川市人民政府、中国岩画学会、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等协办。通过签订岩画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战略合作协议、举办《中国北方岩画拓片集萃》首发式、颁发岩画贡献奖、开展学术交流研讨会等,进一步加强全国岩画的文物保护、宣传和学术研讨交流,助推黄河九省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讲好中华文明故事贡献岩画力量。
新疆
“以文聚力 以文润疆——文化名人与文化传播”展开展
9月19日,“以文聚力 以文润疆——文化名人与文化传播”展在和田地区博物馆开展。该展是“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2023年度特展,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北京博物馆学会、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主办,由“8+”名人故居联盟、和田地区博物馆承办。展览以沉浸式展出方式,通过200余幅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59件代表藏品,特别是宋庆龄、郭沫若、茅盾、老舍与新疆有关的一批文献资料,让观众从多重视角去感受这些文化名人的历史功绩和家国情怀,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台湾
台北故宫“亚洲织品展”上新
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常设展项“亚洲织品展”迎来换展,新展出韩国婚庆盛装、印度羊毛织巾、日本江户时代消防服外套等。本期展览分为“包覆与盛物”“装饰与辨识”“护佑与祝福”三个主题,分别从物质功能、社群关系、精神象征等面向,呈现织物跨越时代与地域的多元面貌与丰富意涵。本期特色“婚庆盛装”区域展示亚洲各地的结婚礼服,呈现其中的礼俗文化,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此次换展展期持续至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