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敦煌石窟寺 共话文保未来
字号:T|T
2023-09-21 13:06 来源: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9月6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的甘肃省石窟寺保护工作调研正式从敦煌启程。作为基金会副理事长、信德集团董事长、美高梅中国董事长,我有幸参与了此次调研,与文保界的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敦煌文物保护的未来。
数年前,我曾有幸来过敦煌。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世界遗产莫高窟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今,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陈于柱的带领下,我再次来到这片被历史吟咏的圣地,调研壁画保护修复、数字化等相关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效与进展,仿佛进入了穿越时光的神秘隧道,壁画、雕塑和佛像在昏暗的洞窟中闪烁着生机,将我引领回千年之前。
此次,我们主要考察了敦煌研究院数字展示中心、莫高窟、锁阳城和榆林窟等地。我先是在敦煌莫高窟数字中心欣赏了180度超视角《梦幻佛宫》影片,非常震撼。这种用球幕电影手法展示璀璨绚丽的莫高窟佛教艺术的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尚属首创。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在文物数字化做出了多种探索研究。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永霞表示,甘肃将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强化数字化技术研究及应用,持之以恒开展全方位文物保护工作,让文物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接下来,我们走访了莫高窟的考古修复现场,数位年轻的工作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进行壁画修复。如今以敦煌石窟为代表的“中国特色·敦煌经验”文物保护模式已基本形成,并逐步走向国际。
锁阳城,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汉、唐、西夏古城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里轮番上演了历代各民族轮番上的悲喜剧。距今已有1380余年的历史,锁阳城作为集古文化遗存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古文化遗存地,2014年6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的锁阳城墙,尽管饱受风沙的摧残,仍然巍峨壮阔,它们曾经守护着这个城市免受外敌入侵。站在城墙上,眼前的祁连雪峰、雅丹地貌、沙丘红柳、大漠落日与古城遗址合为一体,绘制出一幅人类古代文明同大自然完美结合的奇迹画卷。
隐藏在金色沙漠深处的榆林窟,被称为莫高窟“姊妹窟”,因精美的壁画和彩塑享誉世界,与莫高窟、西千佛洞等共同组成了敦煌石窟艺术体系,是古丝绸之路沿线不同国家、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文化汇聚的见证。徜徉在这绚烂多姿的壁画海洋中,我感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也深刻理解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临结前,我们在敦煌研究院有幸与原院长、名誉院长樊锦诗会面。这位“敦煌的女儿”用满头华发,换来了敦煌的“容颜永驻”。樊先生的精神鼓舞着我们,更激励着年轻女性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不畏艰苦、迎难而上,为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巾帼力量。“莫高窟保护的成就,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社会的持续关注。我们要努力把莫高窟保护好,把莫高窟保护、研究和弘扬的关系处理好。”樊锦诗说。
我听后,备受振奋。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此次的敦煌之行,不仅让我对中华文化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加强了我作为文物保护践行者的责任与使命。敦煌与港澳都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汇聚之地。在深化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协同共建中,陇港澳应加强合作,携手推动敦煌石窟数字化工程、敦煌学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工作,为弘扬敦煌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副理事长,我希望未来继续与文保界的朋友们共同努力,带领旗下企业、深入挖掘敦煌人文精神、价值理念,以商业项目作为创新、活化中华文化遗产的平台,促进文化保育,将这些脆弱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代。同时我们要以开放的胸怀,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言人和守护者,积极促进文化交流,与各国共同维护和传承多元文化的精髓。这是一段充满希望的旅程,我期待更多的人参与到文物保护事业中来,共同守护和弘扬中国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