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8.26-9.1)

字号:T|T
2023-09-04 16:33 来源:国家文物局

北京

“2023明代砖石质长城保护培训班”开班

8月29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北京市文物局与北京建筑大学联合主办的“2023明代砖石质长城保护培训班”在北京开班。培训班为期4周,分为理论学习与现场实训,涉及长城历史价值、保护理论发展、展示利用方式、文化精神及长城修缮技艺传承、长城考古方法研究、新技术在长城保护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分享北京从长城抢险加固到研究性修缮的创新理念,推介北京近年来长城保护利用与研究管理的经验成果,来自全国明代砖石质长城沿线的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名学员参加。

 

 

河北

《承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9月1日起施行

8月31日,河北省承德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承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该条例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分为总则、保护内容、保护措施、合理利用、法律责任、附则,共六章三十三条,进一步界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和保护对象,统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厘清细化政府责任,全面推进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是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要遵循。该条例的颁布,填补了承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制空白。

 

 

辽宁

沈阳故宫今年接待观众人数突破300万人次

截至8月27日数据统计显示,沈阳故宫博物院2023年接待观众人数突破300万人次。为更好地满足广大观众参观需求,沈阳故宫打破“周一闭馆”惯例,通过实名预约、退票动态回池、动态投放门票等方式,不断优化预约流程。截至目前,各类票务优惠政策已惠及观众132万人次。着力打造“故宫有戏”品牌活动,“博物馆+演艺”的模式成为又一重磅文旅融合品牌活动;面向公众开放文博书房,打造博物馆里的“公共阅读空间”;成立“沈阳故宫少儿博物学院”,继续打造“暑假 故宫开学了”研学品牌,不断上新的品牌活动广受好评。

 

 

黑龙江

牡丹江铁检会同多部门开展中东铁路文物公益保护

日前,黑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东铁路建筑群——横道河子机务公寓旧址”修缮保护工作加紧推进。这是牡丹江铁路运输检察院开展百年中东铁路历史文物公益保护专项活动取得的初步成果。2022年以来,该院会同牡丹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牡丹江市内铁路企业共同开展该专项活动,踏查百年中东铁路文物保护单位共计60处,召开中东铁路文物公益保护推进会,提出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行政机关、铁路文物产权单位的协调机制作用。该院向相关文物保护监管单位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文物保护职能。

 

 

浙江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开馆

8月29日,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的之江文化中心对外开放,集结浙江图书馆之江馆、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浙江文学馆和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五大文化配套设施。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注重“思想高度、学术深度、人文温度”相统一,推出“浙江一万年”通史展,设置青瓷、海洋、宋韵、书画、名人等5个专题文化展,策划“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陈列”等9个功能拓展体验展,陈列各类文物4108件(套),数字化展厅通过3D数字空间建模、数字孪生、实时云渲染等技术,推动数字文博创新融合发展。

 

 

河南

河南发布进一步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8月3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意见》包含总体要求、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深化考古研究阐释、推进文物活化利用、加强工作保障,强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文物强省、考古强省,加强文物资源系统性、科学性保护,推动考古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建设中原特色博物馆体系,推进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推动河南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郑黄帝故里遗址发现编钟祭祀坑

近日,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透露,黄帝故里遗址发现一座编钟祭祀坑,坑内出土有三排钟架,共24个编钟,分别有镈钟4枚、钮钟20枚。编钟保存完整,未经盗扰,木架清晰可见,年代为春秋中晚期。春秋时期的郑国宫殿区附近发现两座贵族墓葬,均出土有完整的青铜礼器,除铜簠外,两座墓青铜礼器的形制和组合基本相同。在郑国宫殿区附近发现贵族墓葬在郑韩故城中尚属首次,这两座墓等级较高,且保存十分完好,这在郑韩故城历年的考古发现中十分难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湖北

湖北召开全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及活化利用现场会

8月25至26日,湖北全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及活化利用现场会在荆州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以及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具体措施》要求,就全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工作进行部署。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实地参观荆州市护城河等示范项目,黄石、宜昌、荆州市住建局和荆州市文旅(文物)局进行工作经验交流。

 

 

广东

广东公布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指引

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指引》。《指引》强调,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和保护措施的编制,应当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保持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历史环境风貌,促进文物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对集中成片、规模较大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应当编制文物保护规划;对近期周边没有大规模建设活动的、规模较小的或单体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可暂不编制保护规划,但应当依法编制和公布保护措施。

 

 

重庆

重庆召开全市文物工作会议

8月31日,重庆召开全市文物工作会议。会上,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市文物局)通报全市文物工作情况,渝中区、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作交流发言。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立高度的自信自觉,进一步增强推动全市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要把保护作为首要任务,深入挖掘文物价值内涵,做好文物活化利用,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文物事业发展动力活力。

 

 

云南

“对视与微笑”中国(云南)·柬埔寨(暹粒)文物探源与保护利用交流会举行

8月30日,“对视与微笑”中国(云南)·柬埔寨(暹粒)文物探源与保护利用交流会在柬埔寨暹粒省举行。此次交流会由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柬埔寨文化艺术部、中国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承办。中柬两国考古、历史和文化领域多名专家学者共同聚焦文物创新性保护及继承性发展、中柬文明交流互鉴等主题,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共同开展交流对话,从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汲取思想精髓,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陕西

2023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8月30日,2023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会议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陕西省教育厅指导,西北大学主办,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承办,聚焦丝路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热点,与会学者围绕欧亚大陆古代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考古学研究、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等话题开展交流探讨。开幕式上启动“丝路考古网”,旨在搭建丝路沿线国家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传播平台。会议期间通过《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章程》。

 

 

“寻访革命旧址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革命精神”工作推进会召开

8月29日,陕西全省检察机关“寻访革命旧址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革命精神”工作推进会在延安召开。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检察监督履职、保护革命文物相融合,截至2023年7月,共寻访革命旧址2214处,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01件,推动认定文物19处,确定文物等级25处,推动纳入革命文物名录66处,发布3批17件全省检察机关开展“寻访革命旧址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典型案例,2起案例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会上,五家单位就能动履职持续深化红色资源保护进行交流发言。

 

 

陕西发布《考古工地安全施工规范》

8月28日,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陕西省地方标准《考古工地安全施工规范》,将于9月28日起实施。《规范》立足于通用性考古工地安全管理规范,突出关注考古工地发掘过程的安全管理,尽可能覆盖考古发掘施工过程中各方面的安全问题。按照考古发掘过程,该标准对驻地、人员、水电、物资、文物等多个方面提出安全要求,把考古发掘中各阶段、各环节和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管理组织起来,从而形成任务明确、权责清晰、能互相协调促进的有机整体。

 

 

甘肃

中国科教文三机构签约合作共促丝路沿线科技合作与人文交流

8月27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发起成立的跨大陆交流与丝路文明联盟(ATES)、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敦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这次签约的科教文三方确定互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秉承“整体规划、长期合作、需求主导、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建立协调机制和共享机制,围绕丝绸之路科技与文化交流领域,开展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紧密合作。三方将共同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人文交流,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为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青海

夏尔雅玛可布遗址发现3228座先秦墓葬

8月28日,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透露,夏尔雅玛可布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新进展,联合考古队发现该遗址三片墓地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共有3228座墓葬,目前已发掘52座,发现大量陶器、铜器、石(玉)器、骨器、木器、编织物和人骨、动植物遗存。考古专家认为,这是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墓葬数量最多的墓葬群。该遗址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巴隆乡,是一处既有居址又有墓地的诺木洪文化大型聚落,年代为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周时期。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