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8.12-8.18)

字号:T|T
2023-08-21 08:43 来源:国家文物局

住建部、国家文物局组织申报第八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8月1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组织申报第八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通知》发布。《通知》明确,申报对象应为已经省级人民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批准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并符合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等条件。申报程序为县级申请、省级初审、专家评审、确定名单。《通知》要求,对尚未深入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普查认定的县(市、区、旗),要注重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调查工作,确保申报的镇(村)具有保护价值。

 

 

《人间好时节》《文博日历》等2023年下半年创新节目片单在京发布

8月1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2023年下半年创新节目片单发布会在京举行。节目片单发布以“万千气象新征程”为主题,重磅推出14部精品节目和三大融媒体行动。由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的创意国风微动画《人间好时节》,以AIGC技术将科技与艺术美妙结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展现新的魅力;文博科普产品《文博日历|国宝天天见》联合全国博物馆,带领受众“每天认识一件文物”,“新闻+服务”平台实现一键预约进馆。

 

 

“千年敦煌绘新卷”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近日,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的“千年敦煌绘新卷”主题宣传活动在甘肃敦煌启动。媒体团赴莫高窟第55窟、341窟等采访壁画修复、数字化采集和莫高窟旅游开放服务新模式,在保护研究所、多场耦合实验室、敦煌石窟监测中心、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治沙站、安全管理平台及安全应急指挥中心等详细了解石窟寺与土遗址保护、“数字敦煌”和平安石窟建设情况等,在考古研究所、敦煌学信息中心等采访敦煌石窟考古、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活动旨在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四年来,敦煌研究院在文物保护、研究、弘扬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

 

 

研究发现:中国已知最早陶排水系统距今约4000年

8月14日,由北京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组成的科研团队合作完成的一项重要考古学研究成果论文,在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水》发表。该论文显示,中国考古学家对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出土陶排水系统的最新研究表明,该排水系统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是中国已知最早陶排水系统,可能是先民对环境危机的早期社会和环境适应策略,体现出一个史前社会进行集体水管理的早期案例。

 

 

日本无条件投降78周年 各地举行活动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的日子,各地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来自北京的400多名学生许下“青春万岁、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撞响和平大钟,提醒人们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人们参观展陈,追忆抗战历程。全军各部队通过组织主题演讲、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官兵铭记抗战历史,赓续抗战精神。

 

 

多地博物馆调整开放时间

近期多地博物馆纷纷宣布调整开放时间,取消“周一闭馆”惯例。北京46家博物馆8月18日至31日取消周一闭馆政策,沈阳故宫博物院在10月10日前逢周一不闭馆,杭州对全市52家市属国有博物馆实行分类错时开放,陕西历史博物馆在暑期实行“周一不闭馆”。据不完全统计,呼和浩特、南京、成都等地的知名博物馆也对开馆时间做了调整。文博考古、传统文化、历史人文正在吸引全民关注,面对全国出现的博物馆热,各地博物馆纷纷采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提升市民游客参观博物馆的体验感、获得感。

 

 

北京

房山区完成受损文物勘察

近日,北京市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透露,全区有81处文物点位不同程度受到暴雨洪灾的影响,其中包括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经完成全区受损文物的排水、清淤等工作,将根据文物修缮原则,确保文物修旧如旧,保存历史风貌和时代信息,并建立文保抢险修缮项目保障专员制度,科学编制文物抢救保护方案。

 

 

八达岭夜长城吸引超10万人次体验

近日,数据显示,五一假期至今,已有10多万人次登临八达岭夜长城,夜观层峦叠翠揽胜怀古,赏国潮文艺时空穿梭。延庆区一直将长城遗产保护作为长城文化带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出“长城+研学”“长城+科技”“夜长城”等,促进长城沿线景区从门票经济向综合消费转型,做亮“长城礼物”文创品牌,打造长城文化品牌,开展“长城人家”“长城村落”评定挂牌,推动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多渠道多角度开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宣传推介,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有效途径。

 

 

河北

河北全力开展洪灾受损文物古迹保护修缮工作

受强降雨影响,河北省部分地区近日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出现不同程度损毁。在保定,乌龙沟城堡南门外墙坍塌,涞水县境内一些明长城出现坍塌,开善寺整体被水淹;在邢台,浆水镇河东村抗大供给处旧址等出现不同程度受损;在邯郸,峰峰矿区11处文物保护单位和1处文物保护点出现变形、积水等不同程度损坏。连日来,河北省各级文物部门针对文物因灾受损问题,实地查看受灾文物损毁情况,分门别类进行排查,核实统计受灾情况,组织编制抢险加固方案,采取抢险加固措施。

 

 

山西

山西省文物局召开全省文物系统第二次防灾备汛视频会议

8月15日,山西省文物局召开全省文物系统第二次防灾备汛视频会议,介绍应县在防汛备汛中的典型做法,通报近期山西防灾备汛检查情况,安排部署当前全省文物系统防灾备汛工作。会议强调,各级文物部门和各文博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汛工作的部署安排,继续保持高度戒备,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汛期文物安全工作。要继续紧绷安全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松劲心态,继续全力做好防灾备汛工作。

 

 

晋祠庙会启动

8月16日至20日,“寻迹中华文化,传承千秋礼仪”系列文化活动——“晋祠古庙会”在晋祠举行。本次活动由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晋祠博物馆、晋祠园林中心承办。晋祠古庙会从明代已经形成规模,数百年长盛不衰一直延续,它是以晋祠为载体、为祭祀圣母诞辰而举行的盛典。今年的晋祠庙会举办许多丰富多彩、极具晋祠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如“天鼓迓旭”“龙腾舞狮”“花容晋韵”、舞蹈《宋塑华裳》、话剧《唐风晋韵话晋祠》、情景剧《龙兴盛会》等。

 

 

安徽

安徽7部门联合开展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工作

近日,安徽省委宣传部、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合肥海关、省文物局共同制定《全省深入推进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方案》明确,到2025年,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取得扎实成效,各类文物违法犯罪得到有力遏制,文物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文物安全责任全面落实,文物博物馆单位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率达到100%,世界文化遗产地、文化遗址、古墓葬、重点石窟寺、重要碑刻石刻和博物馆安全设施建设率达到100%,文物安全防护能力全面增强。文物安全联合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打防结合、群防群治”的文物安全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江西

江西检察法治护航红色资源保护利用

近日,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6月,江西检察机关办理革命文物、红色文化遗产、英烈纪念设施等各类红色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551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463件。江西红色资源数量多、分布广、类型丰富,被誉为“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引导全省检察机关聚焦革命遗迹、遗址、纪念设施、重要人物旧居、故居、红色文化等领域,积极稳妥开展公益诉讼监督探索,努力推动解决红色资源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

 

 

山东

山东高密前冢子头遗址考古发现论证会举行

近日,山东高密前冢子头遗址考古发现论证会在高密举行。前冢子头考古项目属于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海岱地区夏商周考古研究”重大项目工程的组成部分,遗址包括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早中期、岳石文化、两周文化以至汉代的堆积,并在龙山文化早中期形成一座核心聚落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城址。论证会汇报遗址整体状况及主要考古收获,重点介绍与解读战国圆形台基遗存。与会专家认为,目前的考古发掘工作已显示出该遗址的重要性,对于理解东夷华夏化的过程,揭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

广州中山纪念堂开展25年来最大规模修缮

近日,广州中山纪念堂启动25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工作。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筹资兴建的会堂式建筑,1931年落成,是广州近代城市中轴线上的地标性建筑。一直以来,中山纪念堂定期接受“健康体检”,重点针对文物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正常使用性以及现有病害发展情况的检测。此次修缮是对其主体建筑屋面进行揭瓦大修,修缮面积约为4500平方米,旨在根本解决屋面漏水问题,确保中山纪念堂持续保持完好。

 

 

重庆

龙骨坡遗址2023年度考古发掘项目开工

8月16日,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遗址2023年度考古发掘项目在当地正式开工,标志着该遗址启动第五阶段的发掘工作,有望出土更多古人类、古生物化石及相关人工制品。龙骨坡遗址是迄今欧亚大陆时代最早、内涵最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被誉为“东亚人类摇篮”。此次开展的发掘是时隔十余年再次启动主动性发掘的重要探索,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巫山县文物管理所联合申报。

 

 

四川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重要指示精神专家座谈会召开

近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重要指示精神专家座谈会在成都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交流发言。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翠云廊古蜀道和三星堆博物馆作出的重要指示,指出要切实把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强大动力,推动新时代四川文物事业发展谋思路、想对策、找路径。与会专家围绕三星堆考古、研究、保护、展示、宣传、申遗以及蜀道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云南

“凌云逐梦 寻秘云滇”主题航班首航

8月17日,昆明飞往北京的MU5701“凌云逐梦 寻秘云滇”主题航班首航,正式开启云南省博物馆与东方航空创新合作新篇章。客舱展示“牛虎铜案”“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大鹏金翅鸟”“聂耳小提琴”等博物馆文创产品。主题航班为旅客准备限量纪念款登机牌,旅客可通过机上Wi-Fi扫描二维码,聆听机长讲解文物故事。旅客还可在万米高空佩戴VR眼镜,“身临其境”走进博物馆,体验“数字文史”建设,立体学习文物知识。活动创新文化传承方式,以文物为引领,寻梦探源,博古通今。

 

 

西藏

西藏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举行

8月14日,西藏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在拉萨举行。发布会公布,近五年来,西藏累计开展各类考古调查发掘项目130个。西藏文物考古事业在旧石器、新石器、佛教、历史时期考古等领域收获重大发现,基本摸清文物资源状况,建立考古学文化序列框架,提升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水平,构建西藏地区史前物质文化史发展脉络,在人才队伍、学术科研、文物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会议介绍,《西藏考古工作规划(2021-2035年)》设计“西藏高原早期人类的起源与迁徙”等六大重点课题,含近中远期重点项目38个。

 

 

新疆

第七届新疆北庭学研讨会召开

8月11日,第七届新疆北庭学研讨会在吉木萨尔县开幕。本届研讨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大遗址的活化利用”为主题,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80余人齐聚一堂,就如何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大遗址的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北庭故城相关考古发现与研究等15个课题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集中展示北庭学研究的丰硕成果。开幕式上,北庭学研究院为北庭学特聘专家颁发证书,吉木萨尔县与上海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并为上海大学北庭学研究和教育实践基地、北庭考古工作站揭牌。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