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部署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准备工作
日前,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准备工作的通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十四五”期间最大规模的文物保护行动,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开展实地调查。国家文物局要求,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充分考虑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数量、分布、交通条件、机构队伍等实际情况,研究普查工作组织形式。各地在普查准备阶段对列入线索的普查对象建立预先保护机制,完成文物认定程序前不得迁移、拆除。各地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建立已认定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将其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逐一对照,逐处明确保护级别。
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形成与发展研究样品采集现场研讨会举行
近日,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形成与发展研究样品采集现场研讨会暨考古学文化、社会与农业相关研究课题推进会在河北张家口举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形成与发展研究”(一期)项目由科技部资助、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牵头,九家高校与科研院所作为合作单位。此次会议旨在总结研究进展和研究经验,讨论如何更深入地推进规范化发掘、精细化采样、科学化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年代学、稳定同位素分析等科技考古方法,研究阐释农业的起源、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对社会发展与文化演进的支撑作用。
中国学者最新研究将人类最早系统开发燃煤的历史推前约一千年
近日,兰州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期刊合作发表题为“Earliest systematic coal exploitation for fuel extended to ~3600 B.P.”(最早系统开发煤炭燃料推前至距今约3600年)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通过多学科证据,揭示中国新疆伊犁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先民自3600年前起已系统利用烟煤作为燃料。研究团队对遗址周边的6处煤层露头和遗址中采集的部分煤炭样品进行锶钕同位素、碳氮元素含量,以及38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发现其中三处煤炭露头与遗址遗存的煤炭联系更紧密,很可能是遗址煤炭的来源,表明古人煤炭选择的多源性。
各地扎实开展文物抢险救灾工作
自我国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以来,各地出现强降雨过程,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和文博单位扎实推进文物抢险救灾工作。在北京,琉璃河大桥、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琉璃河遗址)和戒台寺等受灾严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的灾后恢复工作有序铺开;在河北,抢运、筑堤、抽水、坚守,开善寺文物保护所工作人员连续奋战;在重庆,市文物局组织专家对永川、荣昌、江津、大足等6个文物受灾严重的区县实地勘察,进一步核实文物受损情况,为后续文物保护提供依据。
北京
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8月5日,2023明文化论坛——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昌平开幕。研讨会为期三天,百余位学者围绕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展开交流,聚焦明文化价值挖掘塑造、明文化学术研究、如何实现明文化的活化利用等不同主题进行广泛交流探讨。昌平区内明代历史遗迹众多,传递出丰富的明文化内涵。中国明史学会物质文化史分会同步成立,将进一步联合明代遗址遗存的相关管理机构以及各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共同推动明代物质文化的传播,挖掘明代物质文化的精华,推动明文化的活态传承和活化利用。
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15周年主题展览开幕
8月8日,由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主办,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追梦十五年”——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15周年主题展览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幕。本次展览通过图片、文字、音视频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生动讲述北京奥运会15位(组)代表性人物15年来的成长故事,回顾从百年奥运到双奥之城的精彩奋斗历程,展现中国和北京这座城市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后发生的变化。开幕式上,王勇峰向北京奥运博物馆捐赠15位(组)展览人物的访谈视频。展览将持续至9月17日。
山西
山西省文物局与山西省地质勘查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月10日,山西省文物局与山西省地质勘查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签约是提升山西省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的一次创新实践,标志着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和山西省文物局开启深度合作的新征程。根据协议,双方将以“文物+地质”为主题,立足于各自资源优势和专业特长,在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资源基础管理与决策咨询、资源安全保护和展示利用等诸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持续厚植发展优势,共同推动文物事业和地勘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太原推动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工作
8月11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太原市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实施办法(试行)》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及文物商店的设立条件等情况作介绍。发布会指出,太原将推动试点工作开展,完善文物流通领域管理制度,加强民间收藏文物管理,合力营造文物流通领域良好的发展环境。《办法》明确,文物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文物经营管理制度,不得经营国家明令禁止买卖的文物,不得将国家禁止出境的文物转让、出租、质押给外国人。文物商店设立许可职能由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行使,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39条的规定为依据。太原将文物商店设立审批的办理时限压缩为6个工作日,全面实施“一窗通办”“一网通办”改革,最大限度压缩企业和群众的经济成本。
内蒙古
“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召开
8月9日,“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在鄂尔多斯举行,会上发布论坛各项工作的筹备进展情况。论坛由鄂尔多斯市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文旅厅、自治区文物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考古学会共同主办,将于8月14日至16日在鄂尔多斯市举行,主会场设在乌审旗嘎鲁图镇,以“探寻文明根脉 增强历史自觉 筑牢自信根基”为主题,共有5个议题,将有30多名专家围绕论坛主题进行发言,最终通过高质量论坛达成研究共识,形成系列理论成果。
上海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被命名为“民革党员教育基地”
近日,民革中央印发文件,决定将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命名为“民革党员教育基地”。该纪念馆是孙中山、宋庆龄1918年至1924年间在上海的寓所,见证两人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光辉历程。此次命名旨在进一步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教育引导广大民革党员继承优良传统,深化政治交接,进一步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凝心铸魂。
江苏
南京博物院召开加强开放服务工作媒体见面会
近日,南京博物院召开加强开放服务工作媒体见面会,围绕“提升暑期及秋季旅游旺季公众服务水平”主题答疑解惑。面对“参观预约难、社会讲解乱、黄牛数量多”等情况,南博加大文化产品供给,缓解服务供需矛盾;采取分时段预约、动态投放门票、优化预约程序、提高参观人数限额等措施,严格预约“黑名单”制度,优化预约机制;科学引导客流,延长开放时间,增加公益讲解场次,加快数字化场馆建设;保障场馆基础运维,加紧调整“民国馆”街区等文创服务项目,统筹业态规划布局,提升观众满意度。
福建
“丝路帆远——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图片展”在亚美尼亚开展
8月8日,由福建博物院携手亚美尼亚国家科学院举办的“丝路帆远——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图片展”在亚美尼亚共和国首都埃里温拉开帷幕,展览开幕式采用线上直播方式进行。该展先后前往联合国总部及英国、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中国与亚美尼亚虽相隔万里,但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本次在亚美尼亚办展,适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旨在为两国人文交往注入新的内涵,为两国人民的相交相知提供新的机会,让更多观众亲身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山东
山东启动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
近日,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文化和旅游厅、青岛海关、济南海关印发《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工作方案(2023—2025年)》,旨在进一步加大文物和历史遗产保护力度,完善打击防范文物犯罪联合工作机制。《方案》针对山东省文物资源特点、安全风险状况、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工作实际需要等,提出9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持续严厉打击文物犯罪,加强文物进出境监管和市场管控力度,规范涉案文物鉴定评估移交,强化联防联控以及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
河南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考古发现集中采访活动启动
8月7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考古发现集中采访活动启动。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将组织媒体记者、专家学者深入登封、郑州、开封、安阳、洛阳、三门峡的考古遗址、文博机构等,通过实地调研、集中采访等方式,生动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和省内考古遗址的丰富内涵,全面展示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进展成效,以及在深化“两个结合”中的担当作为。
湖北
“新时代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践探索与展望”研讨会举办
8月3日至5日,由长江文化促进会主办的“新时代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践探索与展望”研讨会在宜昌举办。研讨会围绕挖掘弘扬长江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展开研讨,共话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以促进长江文化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促进新时代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会议就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难点问题、把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挖掘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协作联动机制等形成共识。
陕西
陕西历史博物馆暑期实行“周一不闭馆”措施
8月11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发布公告:为了满足暑期公众对博物馆的参观需求,陕西历史博物馆将于即日起在暑期实行“周一不闭馆”措施。同时,暑期基本陈列门票可提前7天(含当天)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中进行预约。暑期周日延时闭馆的政策正常执行。
宁夏
水洞沟遗址发现10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召开
8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宁夏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主办的水洞沟遗址发现10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在银川开幕。来自国家文物局、相关文博单位、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俄罗斯等国代表共160余人参会。会议为期3天,回顾水洞沟遗址百年考古历程及其价值意义,展现发掘研究新进展,总结宁夏考古研究成果,阐释宁夏历史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意义,展望新时代宁夏考古工作。在此期间,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布设的“世纪华彩水洞沟——水洞沟遗址百年展”和“考古宁夏——宁夏考古成果展”在银川展出。
新疆
新疆开展2023天山山区岩画群调查工作
近日,2023年天山山区岩画群调查工作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展开。这片花岗岩群位于该自治州温泉县城以西50公里的一处山脚下,距今约3700年至3900年,题材多样,生动刻画狼、马、鹿和北山羊的形象,记录古人手持弓箭、携带猎犬狩猎的场景。2010年,工作人员开始对阿敦乔鲁岩画群展开文物保护调查工作。今年,工作人员将对这片区域方圆5平方公里内的岩画进行查看、记录、保护,同时对散布在新疆博州天山山区的上百处壁画遗址进行卫星定位标记。此次岩画调查将持续到本月底。
香港
香港海关首支国家文物鉴别专队为打击非法贩运国家文物提供专业力量
今年7月初,香港海关成立首支国家文物鉴别专队,成员为30名来自不同科系的香港海关人员。近日,他们前往西安参加内地与港澳防止文物非法贩运能力建设研修班,学习鉴别和处理文物的方法。香港海关指出,国家文物鉴别专队希望协助前线同事就鉴别国家文物、处理国家文物工作提供支援;加强对前线同事培训,提升他们整体打击走私文物的能力以及警觉性;加强搜集、分析及研判情报,以便掌握走私国家文物的最新趋势,并联同相关执法部门对走私文物进行针对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