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重庆遭受多次特大暴雨侵袭,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重庆市文物系统闻汛而动,迅速反应,多措并举,有效处置,确保将文物损失降到最低。截至目前,累计有38处不可移动文物受灾,无博物馆、纪念馆和馆藏文物受损,总体安全可控。
及早部署防灾减灾工作。进入汛期,重庆市文物局专题分析研判文物安全风险,及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极端天气文物安全保护工作的通知》,转发《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主汛期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同时,梳理总结近年来文物防汛工作经验做法,发布《2023年文物防汛工作提示》,指导区县文物部门和文物博物馆单位做好汛期文物防灾减灾工作。
坚决督导整治风险隐患。各级文物部门、文物博物馆单位针对当前汛期、高温天气文物安全风险,结合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行动,聘请水利、资源、地质等部门专家,认真排查沿江沿河、低洼地带文物安全风险,建立地灾、水灾文物安全风险清单,逐处提出防护措施意见。7月18日至26日,重庆市文物局对照地灾、水灾文物安全风险清单,组织工作组赴潼南、南岸、璧山、石柱、彭水等8个区县,督导检查汛期文物安全风险隐患整治、防护措施落实、物资器材准备、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等工作。同时还将“隐患整改”纳入市里“八张清单”中的“问题清单”进行督查整改,并纳入“八张报表”中的“文化报表”填报内容,双管齐下,坚决督促责任单位彻底整治隐患。
提前预警做好防护措施。根据重庆市应急局、市防汛指挥部发布的信息,重庆市文物局落实专人负责,通过文物安全工作群、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群等渠道,迅速发布预警,提醒做好应急防护。7月27日至28日,重庆西部地区遭遇特大暴雨侵袭,潼南、铜梁、永川、江津、万州等区县文物部门根据预警紧急行动,组织专人加强对重点文物单位的巡查监测,采取转移抢救物资、堆放沙袋、设置防护栏(网)、包裹文物本体等防护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受损。
快速有效做好后续保护。强降雨后,重庆市文物局要求各区县文物部门迅速开展灾情核查,统计上报文物受灾情况。7月21日,接到通远门城墙受灾情况报告后,市文物局领导及相关处室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查勘灾情,并组织专家到场指导抢险救灾,提出后续文物保护意见。8月1日至4日,市文物局组织专家对永川、荣昌、江津、大足等6个文物受灾严重的区县实地察勘,进一步核实文物受损情况,为后续文物保护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