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时放不下”的责任感 防汛抗洪保护文物

字号:T|T
2023-08-08 15:29 来源:国家文物局

抢运、筑堤、抽水、坚守……连日来,为保护开善寺,戎鹏和同事们连续奋战着。

保护开善寺

河北省高碑店市开善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河北省兰沟洼蓄滞洪区内。它建于辽代,明清时期修缮,现存大雄宝殿、天王殿和金刚殿三座建筑,大雄宝殿是全国八大辽代木构建筑之一,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善寺保护修缮工程和研究工作是21世纪初我国文物建筑保护研究工作的代表性实例之一。

7月下旬,正值我国“七下八上”主汛期。

7月28日,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沿海登陆;7月29日至8月2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强降雨过程,北京西部山前和南部、河北中南部等地局地暴雨。气象专家特别提醒,本轮强降雨极端性强,致灾风险高。

国家文物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主汛期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印发《关于加强主汛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通知》,两次召开党组会议研究部署主汛期文物防灾减灾工作,组建专家预备队,并通过网络学院开展全国文物系统防灾减灾培训,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和文博单位严阵以待,将自然灾害应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松劲心态,研判灾情预警、压实工作责任,全面排查风险隐患、落细应急措施,加强值守备勤、妥善处置灾情,认真做好主汛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情。

“在强降雨来临前,我们紧急转移了开善寺内纸质文物和档案、碑刻拓片等资料,同时组织人力物力垒砌门外沙袋挡水墙,调用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用土方和沙袋封堵东城墙豁口。”河北省高碑店市开善寺文物保护所所长戎鹏说。

开善寺院落整体低洼,河北省防洪总指挥部统一部署启用兰沟洼蓄滞洪区后,8月3日洪水通过地下排水管道反溢院内。

看着院内不断上升的水位,戎鹏和同事们心急如焚。

快!加紧!已准备好的大型排涝车开始发动,戎鹏和消防人员紧盯水面,期待水面能有下降趋势。

大型排涝车不间断地抽水排涝,但因开善寺处于兰沟洼蓄滞洪区内,院内外水面持平,排涝后回流,基本没有出现预期效果。

在人员已无法进入院内的情况下,文物部门通过无人机全天密切监测开善寺建筑安全和水位变化情况。

8月5日水位达到最高点,院落水深超过2.4米,大雄宝殿内水深0.8米。

随着泄洪接近尾声,8月5日晚大雄宝殿内积水逐渐回落。

“我急了,开善寺进水了,我真是睡不着觉啊,早上看见水退了一些,担心大殿里还有积水,便游泳过去查看殿内情况。”当记者问是否会预料到水中杂物刮伤自己时,戎鹏说,“当时也没有想那么多,就想看一眼,这样才会放心。”

8月6日中午大雄宝殿内已基本没有积水。院内积水与院外洼地泄洪水面持平,深约1.5米,水位缓慢回落中。

“8月6日下午,国家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有关负责同志和文物保护专家已经来到开善寺查看险情,了解受灾情况,并召开灾情分析会,研判部署开善寺下一步减灾修缮措施。”戎鹏介绍。

8月7日中午,截至记者发稿时,相关文物部门和专家已经进驻开善寺,进一步加强监测频次,统筹考虑积水排退过程中建筑的稳定安全,落细应急措施,妥善做好后续保护修缮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目前院内积水水位已显著下降。

考古现场 抗洪战场

7月29日以来,连续多日的强降雨使北京市房山地区降雨量超过十年前的降雨纪录。

7月31日凌晨,房山区部署辖域内受灾村镇所有人员撤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琉璃河遗址位于大清河支流大石河下游,是西周时期燕国的都城和始封地,也是西周考古史上少数同时并存诸侯国城址和诸侯墓地的遗址。现存3000余年的夯土城墙、城内建筑,众多考古发现和出土文物,均实证了北京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其考古工作已延续近百年。

“今年的发掘工作是从3月1日开始的,大家已经持续发掘5个多月了,中间从未停工。我们看到降雨预报,本以为做好汛前防护同时也能喘口气,结果没想到迎来了更大的挑战。”回忆起“战斗”打响前的心情,琉璃河遗址考古工作队队长王晶说。

考古工作队接到人员撤离通知后,迅即组织队员排查工作站和发掘区现场安全隐患。队员们冒着暴雨,趟着积水,抢救考古资料和历史档案,将站内出土文物、仪器设备等重要物品及时转移到安全位置。按照防汛应急预案逐一部署,竭尽全力将文物受灾程度降到最低。

在考古队员们心里,文物总是第一位的。

“我们要守在这里,绝不能让大家辛苦发掘得到的宝贵历史资料受到一点损失。”队员们收到撤离要求时,首先想到的是文物安全和身上的责任。但配合属地防汛工作,一批队员必须先完成撤离。

王晶带领发掘技工张柱良、高太发一起坚守工作站,连续作战与时间赛跑,守护文物不受损害,直至坚持到撤离最后一刻。

半夜周转抵达隔离点后,王晶和安妮娜等队员来不及休整,便清点起“家产”。“幸好我们开展了档案电子化,网络储存器里的全部资料都保住了。”

8月1日下午,随着降雨逐渐减弱,水势基本稳定,但工作站现场积水仍然很深。在保证人员安全前提下,几名考古队员第一时间涉水返回工作站,仔细清点察看考古发掘现场受灾情况,又转移出几箱资料、抢救出一批设备。

返回黄土坡村发掘区域探查遗址受损程度,为后续恢复工作摸清情况;做好临时驻地与受灾现场安全保障工作,保障电力设施安全运行……考古队员们保护文物的同时,各尽所能和受灾群众一起共渡难关。

办公室、文物库房、宿舍……考古工作站被洪水冲刷的每处角落都积满淤泥。经过连续两日紧张排查,王晶、安妮娜、盛崇珊与考古研究院灾后复原工作组一起,结合受灾情况,从安防、消杀、清淤等各方面着手制定相关计划。

8月7日下午,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和相关专家到琉璃河遗址、琉璃河大桥现场勘察受灾情况,研究部署救灾措施,灾后恢复工作正有序铺开……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