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临猗县孙吉农场施工人员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座仿木结构砖室墓。墓葬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孙吉镇天兴村东约750米处,东距临猗县城约28公里,西距黄河约8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8′33″,北纬35°11′08″,海拔高度为542米(图一)。文物部门闻讯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该墓葬及其周围进行了勘探,于此墓北侧2米处又发现一座同时期墓葬(图二),随后工作人员对此二墓进行了考古清理。墓内不仅有仿木构建筑砖雕,还有壁画、题记等,保存状况基本良好,根据墓葬形制、纪年等判断,此两座墓为宋代墓葬。现将两座墓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图一 墓葬位置示意图
图二 墓葬分布图
M1
一、墓葬形制
M1是一座仿木结构彩绘砖室墓,墓向197°,由墓道、墓门、前室、甬道及后室组成(图三;图四;图五)。墓葬全部用砖垒砌,所用条砖规格为长0.3、宽0.15、厚0.05米,方砖规格为边长0.33、厚0.03米。
图三 M1西壁剖面图
图四 M1东壁剖面图
图五 M1平面图(上为顶部、下为底部)
墓道 位于前室南部,竖井式,平面呈窄长梯形,直壁,平底。长2、宽0.45~0.6、深2.66米。墓道内填浅黄色五花土,土质较疏松。
墓门 位于前室南壁正中,连接前室与墓道,券顶,宽0.45、高约1.5、进深0.82米,立砖顺缝砌七层、平砖错缝三层封门,砖缝以素泥粘接(图六)。门券上方土体雕饰缠枝纹饰土雕,高近1米,宽约0.55米(图七)。
图六 M1墓门内壁及土雕图
图七 M1墓门上方土雕图案
前室 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95、东西宽1.53米,券顶。距墓室地面高2米,其墙面及券顶均使用白灰水作为底色层。地面东西两侧各铺有方砖一道,与中部土面平齐。
前室与后室间以甬道相连,宽0.59、进深0.64米,上部砌两层叠涩砖,上置一块方砖。
后室 平面呈方形,边长2.56米,四壁为仿木结构,均做刷白处理,顶部用方砖砌叠涩攒尖顶,距室内地面残高2.55米。北侧用方砖砌棺床,长2.56、宽1.48、高0.32米。
墓葬因在发掘清理前已遭破坏、扰动,本次清理未发现葬具、人骨及随葬器物。
二、砖雕、壁画
M1砖雕及壁画分布在前室、后室,布局结构精致,内容构思巧妙,主要内容有仿木构建筑、妇人启门砖雕以及人物、花卉、题诗等彩绘、墨书。
前室 南壁墓门上方墨线勾勒,彩绘牡丹一朵(图八)。墓门东侧下方墨书:“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墓门西侧下方墨书:“熙宁八年□九□□”(图九)。
图八 M1前室南壁正射影像图
图九 M1前室南壁
北壁上方彩绘牡丹一朵,两侧空白处墨书有字,剥蚀严重,漫漶不清,不易辨识,有“长”等字(图一〇)。甬道两侧绘红色缠枝纹,缠枝纹外施黑色线条,表示黑色门框,门外侧各立一侍女,头戴冠梳,身着直领对襟宽袖褙子,内有襦衣,下身穿杏黄开衩长裙,单手扶于门框(图一一)。
图一〇 M1前室北壁正射影像图
图一一 M1前室北壁
东、西两壁分为两部分,下部为人物壁画。
东壁人物壁画起翘、脱落较严重,残存部分可辨识七位人物,均为男性。自北向南依次为:人物1:站姿,头戴黑色幞头,身着灰白布圆领襕衫,双手执竹杖(木棍)置于身前。人物2:位于人物1前下方,似未着衣,蹲坐于地,双臂环抱双膝,头埋于双臂间。人物3:坐姿,头戴黑色软幞头,身着圆领襕衫,右手搁置右腿,左臂似搭扶椅臂上,下身由于壁画剥落,线条模糊,不易辨识。人物4和人物5分别位于人物3左、右肩后,仅可辨大致衣纹线条。人物6:由于剥落较多,可辨头戴幞头,跪姿,双臂下垂,面向人物3。人物7:站姿,背略弓,距其他人物较远,头戴幞头,着圆领襕衫,双手持握竹杖(木棒)而立。综上,东壁壁画内容疑似为判案场景故事(图一二)。
图一二 M1前室东壁人物正射影像图
西壁人物壁画脱落严重,残存部分可辨识的有五人,均为男性。自北向南依次介绍:人物1:向南而立,头戴黑色幞头,身着红色圆领袍衣,脸部扮丑相,身前有一面圆鼓。人物2:头戴黑色幞头,身着黄色袍衣,下身为橙色,衣着不可辨,双手持鼓槌,击打黄面大鼓。人物3:面部不可辨识,头顶插一花形饰件,身弓,似着短袍,腰间有鼓,右手执鼓槌。人物4:头戴幞头,身着红色右衽短袍,双臂高举,左手举鼓,右手作击打状。人物5:模糊不清,不易辨识。综上,西壁壁面所绘内容疑为宋代散乐图或表现民间社火形式的乐舞图(图一三)。
图一三 M1前室西壁人物正射影像图
人物壁画上部为壸门,间以条砖立砌隔为九格,壸门为条砖立摆,中施以墨线勾勒壸门之形,罩以红漆。壸门上卧砖两道,施杏黄色。上部起券六道成拱,白灰水刷白,有墨书题字。东壁自北向南:“精养灵根气养神,此真余外更无真。道师不肯分明说,迷了天下多少人”,“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图一四)。西壁自南向北:“风光日日催人老,万物年年有故新。□□□时□□□,红颜去也不辞人”,“□□□□□流水,人老终无却少年。花有去年今日色,人无今日去庸颜”(图一五)。
图一四 M1前室东壁起券正射影像图
图一五 M1前室西壁起券正射影像图
后室 北、东、西三壁结构相同,壁面均用白灰水刷白,施以彩绘,下部为0.32米高须弥座,其束腰素砖一道,上下各砖雕仰俯莲瓣。须弥座上0.15米砌横砖一道,凸出壁面,上砖砌倚柱四根,倚柱上施红黄二色彩绘,分壁面为三间,明间设板门,次间设破子棂窗。门窗上卧砖三道,杏黄色竖纹三道等距分布,中间一道长度仅半,每段边缘施以白点,应为门窗上面被卷起的窗帘或是阑额彩画的简化形式。上砌砖两层作普拍枋,上绘折枝花卉或缠枝花卉图案,枋上依倚柱位各置单抄四铺作一朵,华拱上置交互斗,斗内置短替承橑檐枋。铺作之间砌栱眼壁,橑檐枋上砌断面方形的檐椽,上列砖制筒板瓦,下端附雕素面圆瓦当。
此三壁差异之处仅在于门窗装饰与普拍枋上彩绘。
门窗装饰:北壁正中砖雕彩绘板门,朱红色,门框施黑彩,门上从上至下施白色圆形门钉,每层八个,第一、二层之间靠里位置施圆形门环。板门正中砖雕妇人立于门外,其头戴冠梳,身着直领对襟宽袖褙子,下穿长裙,色彩剥落。两侧破子棂窗中砌一竖砖,将窗分为两半。普拍枋明间绘两只斑纹啄木鸟,黄色羽毛,黑色条纹间隔。两次间为红、黄、灰三色花卉彩绘图案(图一六;图一七)。
图一六 M1后室北壁
图一七 M1后室北壁立面图
东壁砖雕妇人启门,于半启板门处侧出半身,手扶门而立,头戴冠梳,身着直领对襟宽袖褙子,下穿杏黄长裙。南侧破子棂窗中砌竖砖一道,北侧无。北次间倚柱外绘有素面梅瓶一只。普拍枋上均彩绘花卉图案(图一八)。
图一八 M1后室东壁
西壁明间仅为板门,门上疑似残存横开锁痕迹。南侧破子棂窗中砌竖砖一道,北侧无。北次间倚柱外绘有素面梅瓶一只。普拍枋上彩绘花卉图案(图一九)。
图一九 M1后室西壁
南壁因中为甬道,结构上与其他三壁存在不同,主要表现在甬道一周绘缠枝纹,两侧墙体下部不设须弥座,仅于下方设一道仰莲纹砖,墙身无倚柱,仅设二窗,窗内无隔。其余结构、彩画与其他三壁同(图二〇)。
图二〇 M1后室南壁
M2
一、墓葬形制
M2是一座仿木结构彩绘砖室墓,墓向145°,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图二一)。墓葬采用砖垒砌,砖规格与M1相同。
图二一 M2平面图(左为顶部,右为底部)
墓道 位于墓室南部,竖井式,平面窄长,直壁,平底。长2、宽0.61、深1.73米。墓道内填浅黄色五花土,土质较疏松。
墓门 位于前室南壁正中,连接前室与墓道,券顶,高3、宽0.48、进深0.43米,立砖顺缝砌二层、斜砖五层封门,砖缝以素泥粘接,砖体上方填以素土封堵券洞。
墓室 平面长方形,东西宽1.51、南北长2.3米,墙身砖砌,券顶结构,距墓室地面1.37米。墙面刷白并彩绘,顶券仅刷白。墓室地面东西两壁下墁方砖一道,中为生土地面,置棺一具(残存棺木灰)。木棺呈梯形,棺长2.04米,北窄南宽,南端宽1、北端宽0.75米。棺内有四具人骨,人骨均头南足北,头骨完整,部分人骨缺失,推测M2为迁葬墓。经鉴定,四具人骨性别为一男三女,年龄推测为35~65岁。
二、砖雕、壁画
南壁墓门两侧以方砖立砌,绘以缠枝纹饰。墓门上方条砖错缝平砌,彩绘漫漶不清(图二二),其余三壁壁面结构基本相同。北壁正中辟板门,两侧设破子棂窗,门窗上部平铺条砖起券封顶,砖面彩绘花卉纹饰,图案脱落,漫漶不清(图二三)。西壁正中辟板门,两侧设棂窗,棂条为横向铺设,门窗上部平铺四层条砖,砖面彩绘花卉纹饰,图案脱落,漫漶不清(图二四)。东壁正中为砖雕妇人启门,妇人头戴冠梳,身着直领对襟宽袖褙子,下穿杏黄长裙,手扶门而立,于半启板门处侧出半身(图二五;图二六)。
图二二 M2南壁正射影像图
图二三 M2北壁正射影像图
图二四 M2西壁正射影像图
图二五 M2东壁正射影像图
图二六 M2东壁立面图
结 语
本次发掘的两座墓葬结构保留基本完整,并发现有明确的纪年——“熙宁八年”,即北宋神宗赵顼熙宁年间的第八年(1075年),为墓葬的年代提供了准确的纪年。
墓葬所处之地属于中原地区,古称“河东”,是中华文明产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在此之前晋南地区发现不少宋金时期砖墓,多集中在金代,墓葬多为仿木结构砖雕、彩绘墓葬,但保存有明确纪年的墓葬数量很少。宋代墓葬由于与金代墓葬在形制结构、埋葬习俗等方面近似,因而不好区分,目前,运城地区发现的宋代墓葬有新绛县三林镇宋墓、垣曲古城宋墓等,运城以南的豫西地区亦发现大量的宋墓。
本次发掘的墓葬中砖雕、彩绘内容丰富,既有宋金时期常见的“妇人启门”图、花卉图案等,亦有疑似判案场景图、宋代散乐图或晋南地区特有的社火(戏曲)形式的乐舞彩绘,以及大量生动的题诗等内容,丰富了本地区宋代墓葬资料,为研究宋代民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附记
本次发掘虽是抢救性考古发掘,但在清理过程中,对墓葬壁画、彩绘、砖雕、土雕进行了科学的文物保护,在保护前还进行了加固、封护的实验性探索,最终,墓葬采用分段切割异地搬迁保护。参加本次发掘、保护的人员有张惠祥、李辉、孟社荣、雷长安、薛野、薛朋义、郭丽娜、段利,拍照、三维制图及线图由薛野、梁孝、郭丽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