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阳古城发掘出唐代作坊遗址,为研究唐代城市布局、金属冶铸技术史提供重要材料

字号:T|T
2023-07-21 16:40 来源:大众考古

图片

遗迹俯视图(右为北)

7月11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晋阳古城唐代一号作坊遗址发掘资料。晋阳古城发现较集中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尚属首次,该遗址的发掘,对探讨晋阳古城的城市布局及演变有重要意义。一号作坊遗址的年代为唐代中期,这一时期发现的此类型遗址较少,也为研究唐代冶炼、制造金属的技术史提供重要材料。

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附近,地处太原盆地之中,东临汾水,西靠西山,目前已探明城址面积约20平方公里。此次新发现的一号作坊遗址,位于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范围内,属于二号建筑基址的下部文化层遗迹。

作坊遗址先后清理出1处房址、3段水渠、1个蓄水池、34处灶址、63个灰坑、642个煤(灰)渣坑。房址,位于发掘区东北部,仅存房址内灶址和墙基痕迹,坐东朝西,为面阔四间、进深一间的小型房屋,平面呈长方形,南北残长28.65米,东西残宽4.2至4.8米。房屋残存墙基多为两侧用砖、石、瓦块垒砌,中间填泥土,墙基内外两侧抹有1至2厘米厚的细黄泥皮。34座灶址,其中,房址内有22座,其余12座分布在房址外。

在作坊遗址及附近灰坑内,出土大量遗物,包括陶、瓷、骨、铜及铁器等。按用途大体可分为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品两类。出土建筑构件有板瓦、瓦当、长方形空心砖等。板瓦凸面为素面,凹面为布纹。瓦当5件,均为莲花纹瓦当,莲花纹正方形砖1件,长方形空心砖1件。石牌1件,砂石质,字残存3列,每列2字,共6字,阴刻隶书字体,碑文为“道德、礼义、仁信”。

出土的生活用品种类多样,包括日用陶器、瓷器、低温釉陶、铁器、钱币等生产、生活用具。陶器有盆、罐、碗、扑满、坩埚等;瓷器有瓷碗、瓷盒盖等;低温釉陶器以釉陶碗为主,兼有釉陶炉等器物;铜器有铜箭镞、铜带扣等;铁器均为铁甲片;骨器有骨簪等;钱币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五铢、常平五铢四种。

晋阳古城一号作坊遗址,出土器物丰富,具有明显的唐代文化特征。根据出土器物与钱币“乾元重宝”的年代判断,遗址的年代约在唐代中期。本次发掘有三个显著特征:发现大量灶址,特别是发掘区东北部的简易排状房址中,规律性设置了20处,符合小型作坊工场的布设样式;房址西侧,南北纵向分布数个长方形灰坑,坑内出土少量瓦块,有些有明显水渍痕迹,从规整的形状分析,或为淬火的水坑;房址外侧,杂乱分布着六百余处煤渣坑或灰渣坑,在它们中间还有简易灶址、水渠等设施,说明煤在当时已成为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综合判断,这里应是一处唐代冶炼和加工金属的作坊遗址,结合发现的坩埚和灰坑中都有铜、铁的残渣分析,作坊主要是冶炼和加工铜、铁。

发掘区东侧约40米,为隋到唐代早期瓷窑遗址,稍早于一号作坊遗址,说明该区域从隋代至唐代中期一直有手工业生产。瓷窑遗址向东约50米的三号建筑基址,营建于北朝晚期,约在唐代早期废弃。几者距离相近,因此,此次发现的遗址,可能是在建筑基址废弃后形成的制作金属的手工业作坊遗址。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