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6.26-6.30)

字号:T|T
2023-07-03 18:36 来源:国家文物局

古建筑木材科学研究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成立

近日,古建筑木材科学研究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在京成立。基地将全力解决古建筑木材劣化病害机理等科学问题,攻克病害诊断识别、材料服役评价、绿色多效防护等“卡脖子”技术难题,创制绿色防护产品,着力构建古建筑木材病理学理论体系,强化古建筑的系统性保护,提高古建筑预防性保护能力,更好地支撑和服务国家文物保护事业。

 

 

北京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揭牌

6月28日,北京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协同共建具有深厚的资源、人才和平台基础,对于共同推动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与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融合发展,探索馆校联合人才培养、学术建设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双方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把中心打造成红色资源研究高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革命文化学术交流重要平台及红色资源共建共享中心。

 

 

北京

第二届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学术研讨活动举办

日前,第二届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学术研讨活动在北大红楼举办,发布首批研究课题。活动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共收取来自全国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革命活动旧址保护利用与红色文化传承等论题的投稿,精选近百篇论文收录编辑论文集。开幕式后,守常研究院揭牌成立,将结合“觉醒年代”研学等“红色行”活动,助力北京市开展“‘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

 

 

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开幕

近日,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在首钢园开幕。本届文化节以“山河永定 古都新韵”为主题,活动主要集中于6月至8月,采用一场开幕式和五个系列主题活动的“1+5”模式,吸引人们体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大美景观和人文积淀。开幕式以北京建都870周年为策划背景,举办大型沉浸式交响音诗画演出。从“北京人”发源地到北京“城之源”,再到北京“建都之始”,三座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建设;清华园车站旧址开放,串联起“进京赶考之路”,三山五园地区还将增添新地标;冬奥遗产持续利用,首钢工业遗存释放新活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一系列建设成果,惠及市民生活,彰显古都新韵。

 

 

山西

大同·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论坛举行

6月28日,大同·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大同举办。论坛由中国博物馆协会指导,大同市人民政府、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国内知名文博行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研究成果和创新理念,探讨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之道。论坛期间,大同市文物局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就数字化保护进行签约,大同市博物馆分别与北京博物馆学会、天津博物馆签约。与会嘉宾就“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助力“博物馆之城”建设的主题展开沙龙对话。

 

 

山西文物数字博物馆上线

日前,以“表里山河,臻藏晋显”为主题的“山西文物数字博物馆”上线试运行,融合文物精品、导览资讯、经典展览、公众教育、学术研究、互动科技等数字资源,形成“一库两端六应用”的文物数字化展示利用体系,灵活运用互联网、云服务、人工智能、VR、AR等先进技术手段,创新历史文物展示与传播模式,为公众提供查询、浏览、检索、导览、鉴赏、互动等一站式服务,丰富文化供给,使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更多、更好地服务群众。

 

 

内蒙古

昭君博物院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授牌

6月26日,昭君博物院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授牌仪式在呼和浩特举行。昭君博物院前身为昭君墓文物保护管理所,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昭君墓遗址,以博物馆区为基础,集文物保护、收藏研究、展示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一院多馆”格局的遗址性博物院。2023年1月,昭君博物院被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批准设立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具有开展两岸交流的独特资源,对创建好两岸交流合作平台,切实发挥内蒙古在两岸交流合作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锡林郭勒盟发现大型古墓葬群及石人像

6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博物馆对外公布,近期,阿巴嘎旗北部巴彦图嘎苏木阿日宝拉格嘎查发现一处大规模古墓葬群,被命名为“额日很希孛石人墓葬群”,其中5座墓葬带有6个石人,石人为墓前殉葬品,造型十分独特,与草原地区广泛分布的突厥石人同属一族。该发现为研究欧亚大陆分布的同一类型石人和中国北方民族的变迁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

 

 

黑龙江

黑龙江人大审议《黑龙江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促进条例(草案)》

6月26日,黑龙江省政府向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了关于《黑龙江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促进条例(草案)》的说明,并提请会议审议。《条例(草案)》共7章33条,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作出规定。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红色资源,第六章规定,建立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制度,支持建设、改造革命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场馆,加强红色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支持革命老区建设旅游经典景区和路线,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乡村等,让革命老区永葆生机与活力。

 

 

上海

上海博物馆“百物看中国”首展走进匈牙利

日前,上海博物馆与徐州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不朽的玉甲——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作为上博“百物看中国”全球巡回展首展在匈牙利莫拉·弗朗茨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共展出111件/组汉代精品文物,涵盖玉器、漆器、陶器、青铜器、印章、石刻、钱币等多个门类,分为“生活的艺术”“敦睦的智慧”“信仰的光芒”“丝路的繁盛”四个部分,多方位生动展现中国汉代政治、经济与文化,探讨中华文明的文脉传承,推进海外观众对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展览将持续至12月31日,预计将在多国进行巡回展出。

 

 

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开馆

6月27日,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举行开馆仪式,7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1926年7月,中共中央秘书处在上海成立,曾经是中央常委工作的执行机关、机要工作的总汇、上下联系的枢纽,在中共中央驻扎上海期间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20年6月,秘书处机关旧址保护修缮工程正式启动。修缮以历史考证为本,遵循“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保护原则,最大程度恢复建筑的历史原貌,提升了文物价值。

 

 

福建

福建文物工作会议召开

6月26日,福建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强调,近年来,福建全省文化文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扎实实工作,在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世遗申报等方面取得新成效。新时代新征程,希望大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健全文物管理机制,促进文物活化利用,推动全社会从宝贵文化遗产中坚定文化自信,努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贡献。会上,南平市获授“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匾牌,泉州市、龙岩市作交流发言。

 

 

“中国考古01号”船举行首航福建公众开放日

近日,“中国考古01号”首航福建公众开放日在停泊在平潭海域的“中国考古01号”船上举行。活动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包括展板展示、座谈交流、登船参观等环节,旨在宣传海坛海峡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知识,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水下文化遗产。“中国考古01号”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第一艘水下考古专用船,目前正在平潭执行第20个项目。目前,福建省海域发现并确认水下文化遗存近50处,见证了福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山东

烟台首次大规模发掘唐宋土洞墓群

日前,烟台市博物馆透露,山东烟台莱州东关东南墓地田野发掘工作已全部结束,共清理墓葬88座、水井6口、灰坑4处、窑址1座,出土较多陶器、瓷器、铜器及滑石器等文物。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文物分析,该墓地墓葬从唐代延续至明清时期,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土坑竖穴墓、土洞墓、舟形砖室墓、仿木结构砖室墓、长方形砖室墓等,共发掘唐宋时期土洞墓34座,是烟台首次大规模发掘唐宋土洞墓群。该墓地的考古发掘为研究莱州地区唐代至清代丧葬习俗、墓葬形制演变、文化内涵及其社会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广东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开工建造

近日,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广州南沙龙穴岛制造车间正式开工建造。该船舶是一艘可进行深海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夏季可进行极区海域考察的新型多功能科考船舶,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联合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出资建造,在船舶系统研发方面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备无限制水域航行、载人深潜、深海探测、综合作业支持、重型安全载荷等标志性功能。

 

 

广州考古发现珠三角面积最大的商时期文化遗存

近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透露,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竹园岭遗址发现先秦文化遗存埋藏,共发现商时期形状大小不同的各类灰坑近1500个,出土各类石器、少量玉器、青铜器和陶片等。考古人员认为,竹园岭商时期遗存很大可能是制作加工生产生活工具的场所,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代中期前后。部分磨制精细、形制规整的石戈、璋、戚、钺、有领环和玉璧等应属于礼仪用器,明显可以看到中原夏商礼玉文化的影响,反映出中原夏商礼制南渐珠江三角洲、推进早期岭南中国化的历程。

 

 

重庆

渝川黔政协达成《綦江共识》

6月28日,为助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渝川黔30市州区县政协首届联席协作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主题为“共商共建、协同发展”,围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建设、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开展充分协商交流,形成会议成果《綦江共识》,包含构建跨区域史实挖掘、跨区域项目发展、跨区域发展场景共享、跨区域政协合作共商、跨区域媒体协作共推机制等方面内容。渝川黔30市州区县政协将进一步深化跨区域协商,共同推动“五项合作机制”“五个工作平台”“五种协商模式”走深走实。

 

 

西藏

西藏文物建筑火灾防控工作研讨会举行

6月26日至27日,西藏文物建筑火灾防控工作研讨会在拉萨举行,与会专家研究论证并通过《西藏自治区文物建筑消防安全评估规范》。作为专门针对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标准文件,《规范》汇聚了西藏对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体现了西藏文物建筑特色和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对于自治区文物建筑单位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水平、行业部门督促指导文物单位加强管理等,提供了具有较强指导作用的标准依据。

 

 

陕西

“邦兴文达 礼遇碑林”主题策展亮相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6月28日,“邦兴文达 礼遇碑林”“西安最中国 碑林最西安”主题策展及系列活动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开幕。活动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西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指导,西安市碑林区委等承办,西安碑林博物馆等协办,活动包含开幕仪式、“荐福问安·盛世风华”文物精品展、“拓寻碑林·源远流长”碑林拓片展以及主题品鉴沙龙活动。机场贵宾厅建立“微缩博物馆”,展览辖区内珍贵文物、非遗等文化资源把碑林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前移至“世界窗口”,开创文旅跨界融合新场景,打造文旅融合新典范。

 

 

陕西考古发掘魏晋至明清时期墓葬1200余座

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2021至2022年,该研究院在西安城西片区相继发掘魏晋至明清时期墓葬1200余座,完善了该区域从魏晋、十六国、北朝、隋唐、宋金到明清各期墓葬的演变序列。其中,陈家寨墓地共计清理北朝隋唐时期中小型墓葬581座和金代墓葬2座,是目前陕西关中地区发掘这一时期中小型墓葬数量最多的一次。贺家墓地发现一座长斜坡墓道双天井砖室壁画墓,为唐长安城西郊目前发现最早壁画墓,为神龙至开元晚期唐墓壁画演变提供实证资料。

 

 

甘肃

《关于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加强野外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印发

日前,甘肃省文物局印发《关于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加强野外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系统部署有关工作。《通知》要求,野外文物保护工作要高度关注极端天气变化,加强与当地应急管理等部门工作联动,实时组织研判野外文物面临的灾害风险,指定专人关注掌握气象和灾害等预报信息,及时向野外文物管理机构发布灾害预警。野外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要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制定落实应急预案,明确应对策略,加强预防宣传和人员调度,做好物资储备,认真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

 

 

新疆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日均五千多人参观

近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透露,今年该馆日均参观者已达五千多人。该博物馆以新中国屯垦戍边革命历史为主要研究及陈列内容,目前存有文物实物1400多件/套,开馆迄今已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成为了解新疆、了解兵团,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兵团精神的重要窗口。近年来,该博物馆精心整理出几十个文物背后的故事,进行提炼加工,《坎土曼》《一件军大衣》《马背上的白衣天使梅莲》《好医生姜万富》等故事,成为宣传兵团精神、宣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活教材”,将各族群众紧密联结在一起。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