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七弦,古调长弹——写寄《墨染丝桐——中国古琴拓片集萃展》

字号:T|T
2023-06-25 11:00 来源:吉林省博物院
图片
 

清秋锦嶂泉图轴

清秋携手西阳台,水碧山明锦障开。

欲写高深无限意,溪边有客抱琴来。偷得浮生半日闲,或只身一人,推窗候月,或临窗听雨;或约二三好友,品茗赏画,或焚香抚琴。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

图片

      琴有疏淡高远之意境,故爱琴者多为清奇之人,“能脱俗便是奇,不合污便是清”,清奇者,往往风骨卓然,遗世而独立,看破了这世间的迷离;又似江边的一轮孤月,清寒而皎然,映出了你我的空虚,“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抚琴终日,但求养气修心,以天下无用之物为心友,以世间无用之事遣生涯。去娇饰、谄媚之态,不立俗骨,如此方为大音希声。

图片

      闲暇时的中国传统文人是最聪明、最理智的。我们可以想像:月夜清寒,万物萧索,飞鸟栖尽,寂然坐于古木幽篁间,以清啸伴琴音,耳中闻琴万事皆空,一曲终了,世间喧嚣烟消云散,唯有月光透过斑驳树影随风摇曳。这是中国传统文人骨子里的浪漫,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调心”。而今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抚琴能让我们在忙碌之余静下来,摒弃杂念,减轻压力,缓解焦虑,达到对精神束缚彻底的释放。

图片

      中国古代文人阶层大多钟爱于古琴刻字,谓之“琴铭”,琴头处多以大字刻琴名,龙池与凤沼两侧多刻题记、铭文等,“琴铭”自然也会被制成拓片。拓片的拓制过程酷似夏蝉蜕壳,故旧时呼之为“蝉蜕术”,能够保留所拓器物的形神,它对学术研究、艺术鉴赏、书法绘画的学习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帮助,是博物馆、图书馆珍贵的文献资料。

图片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吉林省博物院和艺术学院共同推出《墨染丝桐——中国古琴拓片集萃展》,“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希望大家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驻足聆听一下天籁之音,欣赏一下精美的拓片,体会一下传统文化的浪漫诗意。

展品欣赏

1.【清角】琴(唐款)

图片
 
2.【云涛】琴(元朱致远制)
 
图片
 
​3.【锦江涛】琴(宋代)
图片
 
​4.【泠然】琴(元代)
 
图片
​5.【洛象】古琴拓片(明代成化年御制)
 
图片
 
​6.【洛象】琴篋拓片(明代成化年御制)
 
图片
 
​7.韓愈【落霞】古琴拓片(唐代)
 
图片

​8.宋代古琴拓片 清玉

宣和府(宋徽宗)藏琴,

张伯驹旧藏

图片
9.仲尼式中和(明代藩王 潞王朱常淓制)
 
图片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