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邾国故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综合研究”开题

字号:T|T
2023-06-18 09:03 来源:文博中国
      2023年6月13日上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邾国故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综合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济南市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该项目首席专家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青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路国权教授、郎剑锋教授、王灿教授、宋艳波副教授及文化遗产研究院王全玉教授分别担任子课题负责人。
图片
  会议现场   刘舒羽/摄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焦南峰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良高研究员、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张昌平教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王立新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栾丰实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崔大庸教授、山东博物馆刘延常馆长作为评议专家组成员出席会议。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郑敬斌院长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开题论证会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代国玺副院长主持。

      郑敬斌院长在致辞中说,邾国故城遗址自2015年山大考古系主持发掘以来,出土了丰富的实物遗存,对研究山东古国古城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早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学院将加强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以期项目组能向学术界提交一份内容严谨翔实、科学权威的研究成果。

      王青教授围绕邾国故城遗址的田野工作概况、主要考古收获和项目实施设想进行汇报。邾国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南10公里的峄山南麓,面积近6平方公里,是东周时期邾国都城和秦汉至两晋时期邹县(驺县)县治所在。2015年正式开始发掘,至2022年已进行7次发掘、3次重点勘探和1次区域系统调查,为了解城址布局和演变等问题取得了重要资料。本项目的实施将始终贯彻历史考古、城市考古、科技考古三大研究思路,全面系统整理近年的田野考古资料并开展多学科综合分析,最终完成一部高质量的考古报告。

      子课题“基础考古资料的整理与研究”负责人路国权教授汇报了邾国故城遗址的遗迹和遗物发现情况。计划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提出邾国故城遗址各阶段遗存的文化分期和年代序列,通过碳十四测年细化分期框架,进而深化整个山东地区东周至秦汉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分期。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不同时期城市变迁和社会变化的内涵,归纳城址布局和结构的演变过程,为早期城市文明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和视角。对出土的东周至两汉时期陶文进行整理,为古文字和书体研究提供新材料。

      子课题“植物考古学视角的生业与环境研究”负责人王灿教授提出,课题研究重点是重建邾国故城遗址东周秦汉时期的气候和植被。通过揭示遗址农业生产和生业经济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了解古人开发利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和方式。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文献资料,综合揭示邾国故城遗址的盛衰与资源、生业、环境之间的关系。

      子课题“手工业考古视角的铸铜和制陶工艺研究”负责人王全玉教授提出,铸铜工艺、制陶工艺及器物的产源、产地问题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并阐述了具体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铜器方面,以箭镞为例,可以讨论不同形制箭镞的产地和生产时间。陶范方面,可以对比铸铜范和铸铁范在材质、制作工艺、时空发展上的差异。还可以通过炉渣讨论矿石的种类、成分、产地等问题。
      子课题“动物考古学视角的居民食谱与习俗研究”负责人宋艳波副教授提出,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主要有四个。一是不同时期不同功能区的动物群构成,研究的前提是相关遗迹年代框架的确立。二是不同等级人群对于动物资源的消费和利用,以黄牛为重点研究对象。三是动物资源的来源研究。四是骨器研究,分析遗存中所有与骨器相关的资料,复原骨器制作流程。
      刘艳菲博士代表子课题“经济考古学视角的度量衡制度研究”负责人郎剑锋教授汇报。本课题研究重点包括重建邹城地区东周秦汉时期度量衡计量体系,不同时期度量衡器的制作工艺与生产管理研究,东周秦汉时期度量衡的管理制度研究,等等。将深度整合实物资料与文献资料,综合运用考古学传统研究方法与实验考古、科技考古等新兴研究手段,从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多维角度阐述度量衡相关问题。
      评议专家充分肯定了邾国故城遗址田野考古发掘和资料整理与研究的重要性和学术价值,并从项目的整体框架、设计思路、研究材料、研究方法、任务分配等方面提出了重要意见和建议。
 

      焦南峰教授表示,该遗址十分重要,资料十分丰富,延续时间长,近些年研究成果也特别丰富。此项目设置合理,符合实际研究需要。日后应继续在田野工作中追求突破,同时加强相关研究工作,尤其是秦汉阶段的资料整理和分期断代等。

      徐良高研究员表示,邾国故城遗址有非常扎实的工作基础,项目设计科学合理、考虑周详。另外应该增加城址周边遗存的调查,了解东周时期邾国的疆域范围、城址与周边聚落的布局、邾国与周边其他国家的关系。还要增强加强多学科合作,整合各子课题研究成果,希望邾国故城报告能在这方面起到引领作用。
      张昌平教授表示,邾国故城遗址田野发掘水平和前期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学界有目共睹,本项目充分开展多学科合作,人员设置合理,考虑周全。为了保证能够顺利结项,建议适当选择整理与研究的材料,留出充足时间进行基础资料整理,可重点突出封泥等近年来发现的重要资料。

      王立新教授表示,邾国故城遗址的工作始终贯彻聚落考古的工作理念,目前已基本厘清了城址的布局和功能分区,并且获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成果,学术意义重大。本项目学术目的明确,技术路线清晰,结构安排合理,团队实力雄厚,实施保障有力,相信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果。建议进一步均衡子课题的任务量,平衡子课题负责人投入的时间精力。此外,植物与动物都是生业经济的重要内容,需要进行研究成果的整合。

      栾丰实教授表示,邾国故城遗址田野工作扎实,无论是对遗迹、遗物的处理,还是学科理念的更新,都走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前列,该遗址对于研究中国早期文明起源亦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再斟酌项目报告的结构框架,综合章节的内容体量,尽量做到均衡合理。为保证报告按时完成,部分晚出资料可以不纳入进去,但有些必要的发掘工作应该继续进行,例如对南城墙的解剖。此外,应细化邾国故城遗存的分期与年代,为周边地区提供分期年代标尺。

      崔大庸教授提出五点具体建议,一是应当将东周至隋唐时期邾国故城遗址城市等级的变化作为一个研究重点。二是对遗址的发掘与研究进行宏观把握和规划,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三是近年来发掘出土的封泥和陶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应作为重要研究对象。四是有必要对各类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梳理。五是考古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讨论政权更迭在遗址中的体现等具体问题。

      刘延常馆长表示,邾国故城遗址的发掘工作在各个方面都非常成熟,包括规范化、精细化工作,多学科交叉合作,出土文物的现场保护等,聚落考古、社会史研究、公众考古等也均取得了一定成就。建议进一步优化项目报告结构,“全息式”公布资料,基础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应继续开展郭城和宫城城墙、壕沟的试掘,以及贵族墓葬的发掘,平衡各方面材料,深入讨论遗址功能分区和城市布局的历时性变化。

      最后王青教授代表项目组成员致谢评议专家组对邾国故城遗址前期工作的肯定。他表示,将虚心听取、充分吸收评议专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研究计划,力争高质量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努力为加强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贡献力量。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