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珠理事长出席2023中国文化贸易发展论坛并发表演讲

字号:T|T
2023-06-13 18:14 来源: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6月8日上午,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2023中国文化贸易发展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主办,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承办,主题为“探索后疫情时代文化贸易创新路径”。我会理事长刘玉珠受邀出席并发表题为《文物活化助力文化贸易,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主题演讲。

图片
刘玉珠理事长发表主旨演讲

     积极拓展中华文物元素在新时代文化产品供给中的再创造,激发文物活化创新,将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贸易质量,有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刘玉珠理事长从文化贸易发展高质量内容供给、文物活化成果传播路径和紧抓时代机遇三个层面与现场嘉宾探讨。
     首先,要充分认识文物活化成果是文化贸易发展的高质量内容供给和可持续发展源泉。我国文物资源浩瀚,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项世界遗产,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6565家博物馆,以及数量巨大的民间文物、散落海外的流失文物,构成了可待挖掘的资源宝库,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提供了坚实的内容基础。改革开放以来,1000余项文物展览走向世界。今年3月,“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展览在日本京都举办,121件(组)文物走出国门。今年9月,香港故宫将推出“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特别展览,展出120件三星堆珍贵文物,得到港媒的重点关注。因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的机缘而诞生的舞蹈剧《遇见大运河》在杭州大剧院首演后,一路走过大运河沿岸的六省二市,并前往法国、德国、埃及等十大世界运河流经之处,近十年时间,在全球巡演200余场,常演常新。这表明,文化遗产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能够成为文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第二,要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让文化贸易成为文物活化成果的重要传播路径与文物创新的动力。巨大的国内市场和鲜明的文化特色,是我们对外文化贸易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中国的文化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不断提高。对外文化贸易是链接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的独特路径,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方式。文化贸易叠加了经济特征,赋予了文物活化成果新的特性,是其重要的传播路径。文物活化如何更好适应文化贸易的特性,国家文物部门也一直在积极探索,相继出台相关意见,优化服务、加强管理,持续优化文物市场发展环境,推动“放管服”改革,以及不断探索文物公益鉴定咨询服务新模式等。各相关政府机构也应建立沟通机制,加大沟通力度,做好政策衔接,从政策供给层面保证政策的连续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促进文物创新,让创新活化的系列成果通过文化贸易进行国际传播。
     最后,要及时抓住数字化、智能化机遇,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广泛全面呈现给世界。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已经来临,为传统的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做的,就是牢牢把握新机遇,让它适应并成为我们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助力。文化数字化正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而数字文化贸易,兼具了文化、科技和经济多种属性,是中华文化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突破口。文物活化的系列成果,以多种形式讲述中国故事,通过多元化、数字化、国际化的文化贸易之路,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广泛更全面呈现给世界。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勇于承担新的使命,积极实践。在国家支持下,我们携手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信德集团、泰康保险集团、中国银行、茅台公益基金会等爱心机构设立了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今年4月25日,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在西安召开,亚洲22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代表参会。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在大会上正式启动,我们将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框架下,争取文化、科技等各方加入,共同参与亚洲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

图片
中国文化贸易发展论坛现场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