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粮台古城考古遗址公园: 高标准起步高质量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字号:T|T
2023-04-14 16:57 来源:国家文物局

平粮台古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城区东南,是一座保存较好的龙山文化古城址(距今约4500年),该城址坐落在一处距今约6500年、面积50多万平方米的椭圆形大遗址(台地)上,时代跨度较长,文化遗存丰富。1979年由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发现并发掘,是中国最早确认的新石器时代城址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2019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6年、2021年分别被列入大遗址保护利用“十三五”“十四五”专项规划;2021年被评为“河南百年百大考古新发现”。

 

 

平粮台城址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现存城墙残高3-5米,底宽13米、顶宽8-10米,系采用小版筑堆筑法夯筑,南北城墙中间有门,其中南门两侧发现门卫房。城内中轴线位置发现一条南北向的干道,两端分别对应南、北城门,城内布局以南北道路为中轴确认了多排东西向布局的高台式排房,规划有序。为解决城内排水,高台排房前后分布有横向的排水沟和排水管道,中轴线道路外缘分布有纵向的排水沟,与居住区排房前后的横向排水沟和排水管联通,通过纵向穿过城墙基础的排水管道排向城外的壕沟。这些陶排水管道节节套扣,构思精巧,构成了目前国内已知年代最早、最为完备的城市排水系统。城内陆续考古还发现了龙山时期墓葬群、灰坑、陶窑、祭坛、道路及车辙印、水井、板瓦、青铜炼渣以及大量战国楚墓、汉墓等遗址遗迹,出土陶器、骨器、蚌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木漆器等大批文物。

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切实加强大遗址考古工作

平粮台古城发现四十多年来,考古人员先后进行了两轮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

第一阶段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作主要是针对平粮台古城遗址进行的。初次发掘自1979年5月周口地区文物考古训练班开始,同年6月河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开始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9月河南省文物考古训练班在此发掘。1981年成立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淮阳工作站,开始对淮阳平粮台古城址进行有计划的科学发掘,至1989年发掘告一段落。在十年的考古工作中,共发掘面积4532平方米,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一座龙山时期的城址,被评为“二十世纪河南十项重要考古发现”之一,为确认我国龙山时期已经能够建造夯土城提供了确凿证据。

经发掘,确认平粮台古城遗址延续时间较长,发现有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造律台文化或称王油坊类型)、二里头、商周时期文化遗存。此外,还遗存有一批楚、汉时期的墓葬和少量唐宋墓葬。

2010年至2012年,对平粮台古城遗址外围进行了短期考古调查,发现古城遗址坐落在一个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椭圆形台地上,居中偏南位置。

第二阶段为2014年至2019年。为了更好地揭示平粮台遗址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同时促进遗址保护规划的实施和展示利用,淮阳区邀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制了《平粮台古城遗址考古工作计划(2013—2030)》,并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14年11月再次启动对平粮台城址的科学考古工作。截至2019年底,共勘探面积2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6000多平方米,新发现了龙山时期中轴道路、水沟、墓葬群、车辙印、水井、排房房基、排水管等遗迹遗址和一批楚汉墓葬,出土了龙山时期刻有复杂兽面纹的陶碗残片、玉冠饰残片、祭祀牛骨架、人骨遗骸、碳化植物种子和战国、汉代青铜器、陶器、玉器等文物。

为确保将来平粮台遗址展示和利用的需要,在发掘过程中,除了全面做好文字、绘图、照片、视频等记录之外,还采用多视角三维重建和复原技术,对发掘的所有遗迹均采集了信息,并制作了三维影像,逼真地再现了遗迹的真实面貌,三维建模技术结合高精度的三维测量,使得生成的三维模型可观看、可测量、可成图、可研究。系统持续开展了遗址测绘、考古勘探、考古发掘和数字化考古的探索与实践,为搭建全国大遗址基础信息数据平台奠定基础。

完善大遗址国土空间规划,着力突破大遗址利用空间瓶颈

平粮台遗址地处淮阳区大连乡境内,为突破遗址保护展示利用的空间瓶颈,原淮阳县政府于2012年组织相关部门编制了《平粮台古城遗址保护规划》,并于2014年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公布实施;于2017年编制了《平粮台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202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同时,平粮台古城遗址博物馆积极协调当地自然资源局,把平粮台古城遗址保护规划和遗址公园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纳入淮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平粮台古城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利用工作提供了用地保障。

截至目前,已征收土地373.43亩,将遗址保护区及周边3090亩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为遗址公园建设发展打下了用地基础。同时,积极争取区政府无偿划拨建设用地30亩,支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出资建设淮阳(豫东)考古工作站。现已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投用一期工程,新建办公楼、库房楼、宿舍楼、报告厅楼各1栋,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实施项目带动,积极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聘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郑州大学城市建设规划设计院联合编制了《平粮台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总占地面积2366亩,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占地373亩;二、三期占地1993亩。

积极实施保护展示建设项目。现已完成环境整治一期工程、城垣本体保护加固工程、保护设施工程等一批文保工程;正在实施遗址公园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博物馆、游客中心、大门(含广场)、停车场、道路、围墙、绿化、照明、安防等基础设施以及遗址区保护展示、环境整治等。已开工建设博物馆17606平方米,游客中心1808平方米,停车场12680平方米,环境整治183425平方米等。平粮台古城遗址南城门保护展示项目和城址排房保护展示项目也完成方案设计申报,预计下半年可开工。

切实加强遗址管理。一是认真落实值班值守、来客登记、夜间巡逻以及消防、安防等安全保卫工作措施,没有出现安全事故。二是持续开展环境治理,每天及时清理清除遗址区内的垃圾,实施绿化美化,保持遗址区环境干净优美。2022年,被评为淮阳区文明单位、3A级旅游景区。三是设置专门的安全保卫部,加强对遗址的日常监控和巡护,确保大遗址本体和环境安全。自2014年以来,累计制止在遗址保护区范围内擅自挖坑取土5起、建房3起、砍柴采挖野菜11起、倾倒垃圾4起,取缔祭祀场所2处,拆除占压遗址建筑3处,有效杜绝了危害遗址安全的现象。

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积极开展研学教育

 

 

为便于开展社会教育,2019年平粮台古城遗址博物馆适时对遗址原有简陋的文物展室进行了改造提升,开放了180平方米的以“图片+少量文物标本”为主题的微型平粮台古城遗址基本展,有效提升了平粮台遗址的展示水平,并长期坚持免费对外开放,热情接待公众参观研学。同时,为发挥大遗址在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平粮台古城遗址博物馆开展了平粮台遗址历史文化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景区”五进活动,每年利用太昊陵朝祖会、龙湖荷花节、文化遗产日、博物馆日、旅游主题日等活动契机,在城区主要干道、羲皇文化广场、龙湖湖滨、陈楚古街等人流密集区域开展平粮台遗址历史文化宣传活动,免费发放宣传册(单),制作展示文物图版并开展历史文化科普展,年受益市民和游客10万人以上。2017年11月至12月,联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博物院在郑州举办了“手铲释宛丘——平粮台古城遗址四十年考古发掘成果展”,展出出土文物400多件套,全面展示了平粮台古城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及其历史文化价值。积极打造传统历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考古发掘实习基地,与北京大学、郑州师范学院、武汉东湖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周口党校、淮阳中学、陈州高中、羲城中学、大连乡一中、大朱村小学、白阁村小学等大中小学校联合开展研学活动,每年组织几千名大中小学生到平粮台遗址进行考古体验、历史文化实践、参观考察,使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先后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定为“河南省田野考古科研教学实习基地”;被省文明办、省科协联合颁发“省级科普基地”牌子;被市教育部门确定为“中小学专项性社会实践研学基地”;与武汉东湖学院签订大学生研学合作协议。

深化理论研究,积极打造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邀请曹桂岑、曹艳鹏、杨复俊、李乃庆、王相勤等专家学者研究著作与平粮台历史文化有关的书籍、故事、论坛,不断挖掘平粮台遗址的文化内涵,先后出版发行《平粮台古城遗址考古发掘报告》《伏羲故都说什么》《秦楚情仇》《寻根淮阳》《天下伏羲——从淮阳到天水万里寻踪伏羲路》等多部宣传平粮台遗址的书籍,录制了“老家河南”“伏羲女娲”“秘境寻踪——平粮台古城”“淮阳影像方志”“陈州放粮”等多部影视、舞台剧作品;收集国内外学者专家撰写的与平粮台古城有关的论文49篇,编印了图书《专家眼中的平粮台》;整理自平粮台古城发现以来的媒体报道,编印了图书《媒体眼中的平粮台》;制作微视频《平粮台古城》科学阐释平粮台城址的考古新发现成果及其文化价值,积极参与并成功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为寻找夏文化的重要研究地,在全国掀起了宣传平粮台古城的热潮;2021年,配合周口市委宣传部在周口电视台《考古周口》栏目制作播放了《神秘的平粮台》采访节目,被河南卫视、学习强国平台等多家媒体转播转载,受到社会广泛关注;2021年被评为“河南省百年百大考古新发现”;积极参与《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栏目的采编创作,被纳入国家黄河文化公园建设盘子;认真打造3A级国家旅游景区,被纳入河南省平原旅游核心区建设体系,着力打造老庄元典文化旅游区。目前,络绎不绝的各地游客来此进行文化寻根,平粮台宛丘古城的魅力日益四射。

发挥遗址建设带动作用,积极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实施《平粮台古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和大遗址保护以来,平粮台古城遗址博物馆充分发挥大遗址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带动作用,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国家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主要是先后改造了平粮台遗址及周边大朱、白楼、寨门等村庄供电线路3000米,硬化入村道路2公里,打通断头路1条,新修建宽6米、长1200米的消防通道1条,安装照明灯50盏,新建停车场12680平方米、公用厕所2座、公交客运停车点1座;清理清运村内陈年垃圾1080方,改造美化村内废旧坑塘4处,水沟286米,清除小广告326处,硬化村内街道胡同6800平方米,粉刷美化沿街墙壁6500平方米,安装坑塘护栏400米,种植绿化树木254株、草坪3800平方米,新建仿古牌坊2座、村头小游园2处、680平方米,设置大型固定公益宣传雕塑2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墙体宣传画9块、广告信息栏5处;极大改善了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大朱村美丽乡村建设。优先聘用当地群众参与考古发掘、保洁安保、临时用工,累计惠及当地民工,人均增收60000元;配合村委会引进研学基地项目1个,总投资400万元;支持大朱村发展商贸服务业和乡村旅游,每月农历初三、十三、二十三,在遗址保护区外空地兴办临时集市,成为附近群众交流物资、商业贸易的盛会,日交易额3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进程,加快了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2022年12月,平粮台古城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为加快推进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进程,淮阳区财政部门为平粮台古城遗址保护展示一期工程申报了1.2亿元的专项债资金,河南省发改委下达了1600万元的支持资金;淮阳区政府也正在筹划拆迁安置占压遗址保护区的160多家农户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座融保护展示、考古发掘、研学社教、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遗址公园将展现在人们眼前!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