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茶陵至常宁(含安仁支线)高速公路项目建设,2020年8~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项目红线范围内的调查勘探工作。2022年4月经湖南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的批准[考执字(2022)第(662)号],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茶陵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开始对项目红线范围内的猪垅背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布设5×5米探方布32个(图一),1×25米探沟3条。截至6月23日,已基本完成探方和墓葬的发掘,共揭露面积875平方米。探方区域内清理遗迹7处,包括5条灰沟和2个灰坑,探方文化堆积层中出土有残青瓷盘口壶和少许青砖(图二)。另外还发掘了8座古墓葬,出土遗物18件(组)。现将墓葬发掘情况简介如下。
图一 探方发掘航拍照
图二 TN05E02②层出土青瓷盘口壶及青砖
猪垅背墓群位于茶陵县马江镇末头村石门下组的猪垅背山,东北距茶陵县城约9公里,西侧有一条乡村公路穿过,西北距省道S320约500米(图三)。
图三 猪垅背墓群位置示意图
在调查中发现墓群区域内地表有少量散落的青砖,多几何形纹饰,墓砖尺寸长33~35厘米,宽16~17厘米,厚4~5厘米。通过现场踏查勘探,可知墓群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年代大体为汉至六朝时期,墓葬主要分布于猪垅背山的南面。此次发掘的8座墓,除M1座墓位于猪垅背山北面山腰外,其余墓葬均位于山的南面山腰。
02墓葬形制
8座墓葬均为砖室墓,墓葬均遭到破坏或盗扰,其中M1、M6、M7、M8仅剩墓室一角。保存相对完整的墓葬,平面近“凸字形”,由墓道、封门、甬道、墓室以及排水沟组成,个别墓葬有壁龛。其中M3、M4、M5为单室券顶墓,M2墓室分前、后室,墓葬排水设施很有特点,如M4~M6墓底铺设三层底砖,第二层底砖中留有8条砖砌小排水沟(图四)。墓砖基本为青砖,纹饰多样,有几何纹、莲花纹(图五)等。
图四 M5俯拍照
图五 M6出土莲花纹砖
如M4平面为“凸”字形(图六),由墓道、封门、甬道和墓室组成。斜坡墓道位于封门中部,近封门处略宽,方向170°。封门仅剩10层砖,为单砖横向错缝平铺垒砌。长方形甬道,短且窄。墓室较狭长,平面长方形,其券顶被毁,两侧长壁由单层砖错缝平铺垒砌,后壁外侧用一层立砖加厚,砖缝之间用白石灰填充。墓室两侧长壁下前、中、后均有一个砖柱,成对称分布。墓底铺砌三层底砖,最上层单砖平铺成席纹,二层为9条单砖纵向平铺而成,间中有8条宽4~5厘米的小排水沟,三层为单砖横向错缝平铺而成。砖砌排水沟从墓道中部贯穿而过,用特制“凹”形墓砖,两两相扣形成排水孔道。墓砖基本为青砖,少量红砖,有长方形和楔形砖两种,烧制火候较低,有几何形纹和叶脉纹。墓砖尺寸(长×宽×厚)有36×18×6厘米、34×17×5.5厘米、32×16×7厘米等。
图六 M4俯拍照
03出土遗物
8座墓葬因被盗扰,出土遗物数量少,有青瓷器、铁器、铜器、银器和滑石器等。以青瓷器为主,有盘口壶、碗、盏和砚台(图七)等,其中M1出土的四件瓷碗内底上均有刻划的“吉”字(图八)。铁器主要是棺钉,铜器为1枚“绍圣元宝”铜钱(图九),银器为1件银簪,滑石器为1件滑石猪。
图七 M2出土三足砚台
图八 M1出土“吉”字瓷碗
图九 M1出土“绍圣元宝”铜钱
04初步认识
墓葬基本开口地表,打破生土,其中M7墓室打破M3的墓道。除M1朝向西北、M6朝向东北外,其余墓葬均朝向东南。因埋葬于网纹红土中,且遭到破坏,葬具、人骨均腐朽无存。墓葬之间无明显的分布规律,仅M4、M5相距近,且二者墓葬形制、排水设施及出土遗物均基本相同,可能为家族墓。墓葬规模小,出土遗物少,应是平民墓葬。
2墓葬年代
发掘的8座古墓葬均没有发现明确的纪年资料。只能根据墓葬形制、出土遗物初步推测年代。
M1出土敞口矮圈足瓷碗,且伴出有“绍圣元宝”铜钱,据此初步推测其年代为北宋。M2、M3、M4、M5墓葬形制以及出土的青瓷盏、三足砚台等具有明显的六朝时期墓葬特征,据此推测四座墓的年代为六朝时期。M7、M8无遗物出土,但M7、M8墓砖分别与M5、M3的墓砖大小、纹饰基本相同,年代大体相差不远,又因M7打破M3,由此可知M3、M8为年代偏早的两座墓。M6无遗物出土,但出土八瓣莲花纹铺底砖,据此推测其年代为南朝,也可能晚至隋代。
3价值
此次发掘的7座六朝墓葬,年代比较明确,部分墓底铺设莲花纹底砖以及用三层底砖做排水设施的方式在湘东及湘南地区都是首次发现,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对研究湖南六朝墓葬的丧葬习俗、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M1出土带“吉”字瓷碗和“绍圣元宝”,为湖南宋墓及瓷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