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城防御布局
后城咀龙山时代石城位于清水河县宏河镇后城咀村。遗址处于一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南倚浑河,东、西两侧围绕自然冲沟,北侧平台空地是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建以城墙及瓮城。根据国家文物局“十三五”期间推进中国区域文明化进程研究的重点项目及“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课题中蒙、晋、陕、甘、宁等五省区统一协调的工作规划,2019年始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后城咀石城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目前累计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揭露遗迹40余处,发现墩台2座、城门3座、马面4座、台基5座、壕沟2条、城墙3道、地下通道4条、墓葬17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各类器物标本近百件。
3 号马面
后城咀石城以3道城墙、2条壕沟及数道地下通道为基本框架,以3座城门为轴线,各遗迹拱卫在其内外,形成结构复杂的三重防御系统;与河流、冲沟等自然地理单元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了迄今为止北方地区发现的布局最为典型、防御最为严密的一处龙山石城。石城曲尺型入城通道及直入式的城门结构,兼具北方石城与中原城址的因素特征。后城咀石城的土坯式建筑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目前所见最早的,土坯建筑技术的发现反映了本地区与周边包括中原地区密切地联系与文化交流。结合壕沟内出土的玉器及与之伴出的猪下颌骨的祭祀特征,充分体现了与周邻地区齐家及二里头等考古学文化存在密切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关系。
玉铲 、玉铲 、玉刀
石镞、玉料
后城咀石城年代距今4500—4200年,是目前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石城,为探索龙山乃至商周城市的形制布局、建筑规制、营造技术、发展演变等提供了较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为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