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2.18-2.24)

字号:T|T
2023-02-25 09:01 来源:国家文物局

北京

北京公开博物馆之城建设蓝图

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公示《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听取公众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35年,北京实现每10万人拥有2座博物馆,各类博物馆总数量超过460座。根据北京城市空间结构,搭建全域活态博物馆的空间框架。引导新建博物馆的选址与重点文博区的布局相适应,推动城市建成区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引入博物馆功能。结合传统胡同、历史街巷的更新,建设社区博物馆、街巷博物馆、胡同博物馆,力争北京老城每个街道至少拥有一座社区博物馆。建设博物馆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提高供给能力。鼓励应用科技赋能,提供智慧导览、数字人讲解等沉浸式新型互动体验。鼓励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博物馆数字文化产品,推出一批数字文化IP。

第三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举办  

2月13日至19日,第三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在北京举办。本届艺术周以“溯万年文脉 开百年新局——从远古携手迈入新时代”为主题,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局等主办,以遗址公园和博物馆为载体,举办了文化展映、互动体验、虚拟IP形象发布等六大板块的活动。其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图片展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对全国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员单位进行展示,领略遗产地风采。

山西

山西霍州窑发现金元明窑业遗存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作为山西地区金元时期生产瓷器的代表性窑场,霍州窑发现一批金元明时期窑业遗存。考古发掘揭露出窑炉和作坊等遗存,出土了大量窑具及瓷片标本,是研究霍州窑烧制历史、工艺技术、生产规模、经济形态等问题的基础资料。

内蒙古

内蒙古开展文物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回头看”

2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会同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文物局),对盛乐博物馆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工作进行“回头看”。通过检查,盛乐博物馆电气线路整改基本符合标准,彻底解决了过去电气线路存在的安全隐患。期间,检查组详细察看了安防设施运行、土城子遗址及“两线”范围环境治理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吉林

吉林大学考古团队发现距今6000多年石制蚕茧

2月23日,吉林大学透露,去年,该校考古团队在山西运城夏县师村遗址首次发现2枚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早期的石制蚕茧。该遗址自发掘以来,已出土6枚石雕蚕蛹和陶制蚕蛹。石制蚕茧的发现,与石雕蚕蛹共同揭示着早在6000多年前,在运城盆地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区域内,蚕在先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为研究中国古代养蚕缫丝技术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结合2022年度该遗址主要发掘成果,相关负责人认为,师村遗址很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般生活聚落,而是某大型生活聚落旁边专门以养蚕缫丝为主的原始手工业作坊聚落。

江苏

隋炀帝陵遗址公园已基本建成

近日,扬州市文物工作会议公布,隋炀帝陵经2013年考古发现后,经过十年的保护、规划与建设,其遗址公园已基本建成,正积极推动文物陈列馆展陈工程,力争上半年整体开放。“十三五”以来,扬州精心实施大运河遗产保护工程,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启动扬州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编制。开展扬州城遗址等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隋江都宫城乃至整个蜀冈古城的面貌日渐清晰,实证古城扬州2500多年建城史。

福建

福建省文物局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

近日,福建省文物局正式公布了福建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该名录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74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61件(套)。截至目前,福建省共登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831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43033件(套)。通过本次名录公布工作,福建省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进一步摸清了全省革命文物的资源底数和保存状况,为进一步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河南

洛阳公布去年文物保护和考古科研成果

近日,洛阳市文物工作会议公布,去年,洛阳完善补充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完成新增9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31处第八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定;6项考古项目获评“新时代全国百项考古新发现”,21项荣获“全省百项考古新发现”;编制《洛阳市加快推进二里头遗址考古保护利用和夏文化研究工作实施方案》《二里头遗址五年考古工作计划》,持续加大二里头遗址考古和夏文化研究力度;完成伊洛河流域夏文化(伊川段)调查勘探;完成文物勘探项目156项,勘探面积972万平方米,发现古墓葬4183座、遗迹现象3607处;开展考古发掘59项,考古发掘面积2.1万平方米;清理古墓葬2605座,出土历代文物8000余件(套)。

湖北

湖北赤壁新发现大湖咀遗址

近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透露,咸宁赤壁新发现大湖咀遗址。专家初步判断该遗址是目前在长江以南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周城址,对于研究长江以南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谱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考古人员已对城址进行地形测绘和三维建模,初步确认城墙、护城河的结构,摸清城址范围,明确城内面积17.2万平方米;明确遗址主体年代大致为西周中期至春秋晚期;发掘清理出与制陶、冶铸相关的遗迹、遗物。已出土各类文物标本200多件,其中一件锡扁壶,年代约为春秋早中期,合金成分中锡含量纯度高达 92.7%,同时期较为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铸造工艺具有重要价值。

广东

广东公布5个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2月20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汕头金平区、韶关南雄市、江门开平市、潮州湘桥区、云浮郁南县被核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推动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文物保护利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起到示范带动作用。2019年以来,这5个示范区(试点)创建单位依托不同类型文物资源,在文物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区域性文物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达到创建目标。

云南

昆明海关向文物部门移交700余件罚没文物

近日,昆明海关依法没收的清代至民国时期银币银条等768件文物,经云南省文物局协调,交由云南省博物馆、红河州博物馆和文山州博物馆收藏,创下云南近10年来海关单次移交文物数量之最。为走私文物进出境,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通常将文物以夹藏、伪报品名或将文物与普通物品混装等方式逃避海关监管。此次昆明海关财务处与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云南管理处加强联系配合,进一步疏浚海关查扣走私文物后续移交处置渠道,对提升海关正面监管威慑力、强化规范跨境文物正常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

陕西秦兵马俑一号坑、清平堡遗址取得重要考古成果

近日,陕西省文物局发布,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千余件(组)。发掘表明,兵马俑陪葬坑应是陵园中修建较早的一组陪葬坑。明确了特殊俑的职能,初步弄清了军阵的排列规律,明晰了陶俑的制作程序,截至目前已修复陶俑140余件。清平堡遗址揭露出中心楼、南门及瓮城、显应宫、民居与商铺、堡外寺院等遗迹,出土大量建筑构件、生活用瓷碎片、彩绘泥塑神像。专家认为,以清平堡为代表的长城遗址是长城两侧的民族与文化发生碰撞、交流、融合的场所,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和中华文明的交流传承。

青海

青海召开全省文物局长会议

2月20日,青海省文物局长会议在西宁召开,总结2022年文物工作,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今年,青海将持续推进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召开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完善黄河、长江流域和长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文物保护利用重大项目修缮保护清单,做好方案编制、项目申报;形成青海省长江流域文物资源名录和调查报告;实施都兰热水墓群等4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力争将夏尔雅玛可布遗址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完成黄河羊曲水电站抢救性发掘任务;推进喇家遗址等大遗址保护利用工程,高质量推进都兰热水墓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加快青海省考古标本库房建设。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