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

字号:T|T
2023-02-16 11:10 来源: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关强:

  各位专家、同志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介绍5项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首先,我代表国家文物局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做出了系统部署。二十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河南安阳殷墟,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全体考古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推动考古工作和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不断深化,取得了许多新发现新进展。今天我们选取了其中的5个项目介绍给大家。

  首先,我介绍一下今天参加会议的专家和同志们。今天我们邀请到的专家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朱岩石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华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张弛教授。

  参会的还有:甘肃省文物局程亮局长、河北省文物局张建勋副局长;河北省文物局贾金标处长,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文瑞院长、赵战护副院长,张家口市尚义县人民政府冯占胜副县长;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然朝副研究员、昆明市晋宁区文化和旅游局赵晓红局长;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侯红伟副研究馆员、礼县县委陈军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张玉处长、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朱存世研究员、柴平平馆员;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侯俊处长、赤峰市文博院陶建英院长、赤峰市巴林左旗田晓辉副旗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董新林研究员、汪盈副研究员,以及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张凌副司长、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佟薇副主任。

  本次会议还邀请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等媒体朋友们。

  按照会议议程,首先,请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赵战护研究员汇报河北尚义四台遗址的发现和研究成果。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赵战护:

  四台遗址位于河北省尚义县,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至2022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四台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发掘,近期取得重要发现。

  四台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考古发现房址40余座,出土了陶、石、骨、贝类遗物800余件,可以区分为年代不同的五组文化遗存,其中,第一、二组遗存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第一组文化遗存年代距今10400至10000年,发现6座近方形半地穴房址,出土打制石器、细石器、磨制石器、骨角器以及动物骨骼等,陶器有筒形罐、板状器等,器表戳印圆圈纹或压印折线纹、网格纹。第二组文化遗存年代距今9200至9000年,发现4座近方形半地穴房址,出土陶板状器、石研磨器以及较多骨针、骨锥等,呈现出与第一组连续发展的特征。

  以压印纹筒形陶罐、陶板状器、细石叶石器、研磨器等典型器物为代表的第一、二组遗存,文化特征鲜明,初步判断为一支新的考古学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考古的重要突破。考古所见成组房址,实证了北方地区早期定居村落的出现,展现出人类生存方式从旧石器时代的流动性栖居到新石器时代早期逐渐定居的发展转变。细石器工业继承自泥河湾盆地一万余年的楔形细石核技术传统,表现出文化与人群的连续性,为中国北方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研究提供了典型和直接的证据。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关强:

  下面,请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然朝副研究员,向大家汇报清云南晋宁古城村遗址的发现及研究进展。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周然朝:

  古城村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大型湖滨贝丘遗址。2020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工作中发现古城村遗址,2021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转为主动性考古发掘。

  古城村遗址面积约4.2万平方米,现存的贝丘堆积最厚处达6.5米,由大量尾部被敲破的螺蛳壳与灰土层交替堆叠形成。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3600至2500年,约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代至两周时期。商代遗存可分为早晚两段,早段发现保存完整的椭圆形环壕聚落,由中心台地、外围环壕和护坡组成,中心台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环壕和护坡周长约600米,这种聚落格局一直延续至两周时期。商代晚段发现一批土坑墓和瓮棺葬。两周时期的遗存以房址、螺壳堆、灰烬、活动面等居住类遗迹为主,房址多为方形半地穴式。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骨器、木器等文物4000余件。

  古城村遗址是首次在滇文化核心区内发现的一处完整商周时期环壕聚落,文化特征鲜明,代表了一个早于滇文化的考古学文化,是探索滇文化来源的重要线索,为构建云南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体系,研究滇文化出现之前滇池地区的聚落形态、生业模式、族群构成、古滇池环境变迁等重要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关强:

  下面,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侯红伟副研究馆员汇报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考古的最新进展。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 侯红伟:

  四角坪遗址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是一处秦代大型建筑遗址。2020年至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复旦大学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展系统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

  四角坪遗址坐落于县城东北四格子山顶部,海拔1867米,原有山顶被削平,形成面积约2.8万平方米的山顶平台,勘探发现平台外围有夯土墙环绕,内有大量夯土建筑基址。四角坪遗址建筑群层级分明、秩序井然,以大型夯土台为核心、整体呈明显的中心对称格局。已发掘部分主要由中部方形夯土台基、土台四边正对的四组附属建筑以及四角曲尺形附属建筑组成,各方向对应位置的建筑,平面及柱网布局一致。中部夯土台基边长约为27.8米,土台中心有一边长为6.5米的方形半地穴空间,土台四边各连接两处踏道,有柱洞紧靠台缘,四周环绕散水。中心夯土台四面中部分别对应四组附属建筑,现存相对的两个近方形夯土台,土台边缘环绕柱洞和柱础石,二者共同被一圈散水包围。中心夯土台四角分布曲尺形夯土台基,同样由散水包围,台基边缘环绕柱洞及柱础石,台基上散布零星的柱础石。附属建筑以夯土墙相连,并分隔出多个院落将中心土台围合。出土遗物主要以建筑用材为主,包括云纹瓦当、绳纹瓦件、回纹地砖、空心砖、陶水管等。

  根据出土建筑材质和制作工艺推断,四角坪遗址应为秦统一后的遗存,该建筑群整体呈典型的中心对称格局,有别于日常生活的建筑空间,体现出较强的礼仪性,可能为一组与祭祀相关的礼制性建筑,对于研究秦代政治、礼仪制度以及建筑历史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关强:

  下面,请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柴平平馆员介绍宁夏贺兰县苏峪口瓷窑遗址考古最新进展。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 柴平平:

  苏峪口瓷窑遗址位于宁夏贺兰山苏峪口内,为一处西夏时期精细白瓷手工业生产遗址。2021年至2022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夏考古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进行了考古发掘。

  苏峪口瓷窑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发现窑炉13处,外围的山坡上还发现了开采瓷土、煤、石英、石灰等制瓷原料与燃料的矿坑。此次考古工作发掘了一、二号(Y1、Y2)两座窑炉。Y1与Y2为马蹄形半倒焰馒头窑,用条石垒砌,由火膛、窑室、烟囱和两侧挡墙等组成。作坊遗迹两窑炉共用,以煤为燃料,有储泥池、辘轳坑、釉料缸、存贮间等。窑具以直筒型瓷质匣钵为主。烧制时均用匣钵正烧,匣钵之间用釉封口。瓷器产品主要为精细白瓷,以碗、盘、盏、碟等日用器为主,另有花口瓶、执壶等大型器物及建筑材料等。胎白细腻,釉色温润、白中微泛青,玻璃质感和透光性强。根据出土器物判断,Y1与Y2为西夏时期,始烧于西夏早期偏晚。遗址内发现了多件“官”字款匣钵,可推断为西夏宫廷用瓷的烧造地,具有西夏“官窑”的性质。

  苏峪口瓷窑遗址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西夏瓷窑址,揭示了一个全新的窑业类型,首次在浙江上林湖以外地区发现大规模用釉封匣钵口的装烧技术,首次在西北地区发现在瓷胎、瓷釉和匣钵中大量使用石英的制瓷技术,填补了西北地区精细白瓷烧造的空白,复杂的窑业面貌也反映了两宋与西夏经济、文化交往交流的历史。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关强:

  下面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汪盈副研究员介绍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的考古发现研究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汪盈: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2022年6月至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辽上京考古队,对辽上京皇城西南部一号大型建筑基址(2022JZ1)进行了考古发掘。

  一号大型建筑基址(2022JZ1)位于皇城南门大街西侧的一处院落中,坐北朝南,是该院落中央的主殿。考古发掘证实该建筑在辽金两代经历过三次大规模营建,三次营建过程中建筑的轴线位置、朝向和院落规模沿用未变。该建筑在辽代始建时殿身面阔九间、进深四间,前出月台。辽代的改建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营建,殿身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前、后均出月台。至金代改建后,建筑规模略有缩小,殿身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殿内中央设坛安置塑像。出土遗物主要包括建筑构件、陶瓷器、泥塑和铜钱等。

  一号建筑基址是辽上京皇城南部区域内规模最大的建筑基址,超过了目前发掘所见的辽代宫城内宫殿建筑,推断应为都城内极为重要的皇家建筑。根据《辽史》记载,辽上京皇城西南分布孔庙、国子监、寺院和道观等重要辽代早期建筑,为确认一号建设基址的性质提供了线索。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关强:

  下面,请各位媒体朋友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

  我是中国日报记者,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云南项目,贝类的发现在云南地区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这次发现贝的来源现在有确定吗?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周然朝:

  古城村遗址发现的贝类99%以上都是叫做螺蛳的这种类型,从动物考古学或者生物学角度来讲,这类螺蛳目前全国来看只发现在我们云南高原淡水湖,遗址中的贝类主要还是本地出产的。谢谢!

  东方卫视记者:

  我问一下周老师,咱们这次古城村遗址最新发现,想请您再总结一下,对于考古工作有什么重大意义?对于今后考古工作有哪些价值?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周然朝:

  谢谢记者的提问。

  古城村遗址,我个人觉得它有两个最大的特点:第一,这批材料可以说大大深化了我们以往对滇中地区或者云南地区贝丘遗址的认识。像刚才孙华老师提到的,长期以来,云南地区文化谱系问题困于资料的缺乏,没有办法系统地梳理。从2014年开始系统地做遗址考古工作后,我们发现了一些积累非常好的考古资料,古城村就是其中一个,我们想以古城村为支点,尽快把这批资料整理研究后解决文化谱系的问题。在这方面,古城村起到非常大的支撑作用。第二,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活化利用方面,古城村遗址在云南境内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是基建过程中发现具有重大价值的考古遗存后进行原址整体保护的成功案例,有示范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谢谢!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关强:

  感谢各位专家、同志们和媒体朋友们。今天汇报的5个项目,是我国古代史前文化与社会发展、国家礼仪与祭祀制度、手工业技术与都城建筑营造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发现,近期我们批复了2023年度的主动性考古发掘,支持各单位持续推进考古研究,不断深化价值挖掘阐释。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1月份,我们印发了国家文物局2023年度工作要点,明确了全年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我们将以“考古中国”、文明探源等重大项目为引领,持续推进重大历史问题攻关。我们将督促深化落实“先考古、后出让”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我们将致力推进世界一流考古机构建设,实施“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推动考古队伍、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我们也将继续通过“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议这个平台,及时推介宣传重要考古新发现,让大家能够及时了解我们行业的新进展新成果。

  希望各位同志、专家和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支持关注我们的考古工作。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