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十大文博年度影响力榜单发布
字号:T|T
2023-01-29 11:12 来源:博物馆中国
全国文物工作者全情迎接宣传党的二十大召开,全力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全国文物工作会议高规格召开,确立“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主动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站位,知行合一,践行显效。
全国文物工作者系统实施,文物保护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稳扎稳打,文物执法督察和安全防控屏障筑牢;追根溯源,考古工作和文明研究持续深化;蹄疾步稳,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运用渐成体系;纵深推进,博物馆和社会文物工作激发活力;统筹谋划,文物科教人才工作提质增效;携手共进,文物交流合作拓展深化;凝心聚力,多方协同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文物事业发展书写绚丽篇章。
为展示宣传2022年全国文博工作成就,激励文博工作者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扩大文博工作社会影响力,日前,中国文物报社主办,文博圈协办,组织工作专班,组建由文博专家、资深媒体人组成的专家评审团,主要从传播力影响力角度,遴选产生2022十大文博年度影响力榜单。
2022十大文博年度影响力榜单
年度人物
王 巍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曾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执行专家组组长。
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讲解,提出工作建议;他在央视《开讲啦》开讲,带观众展开一段中华文明的寻根之旅;他登台央视《开学第一课》,娓娓道来《一粒稻米的故事》;课堂授课,论坛演讲,研讨发言,考古遗址挖掘,书斋著书立说,更是他2022年的工作常态。
从中华大地,到亚非欧美,从殷墟周原到埃及玛雅,他走遍世界各文明古国;从青春年少,到鬓角银发,和着祖国发展的脉搏,他已走过40年考古生涯。中国考古学人、中国文博人的家国情怀,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与担当,在王巍身上,我们有了更加深刻地领会。
2022十大文博年度影响力榜单
年度活动
全国文物工作会议
会议高规格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主持会议。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物工作重要论述,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提出“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研究部署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
全国文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全面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不断强化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推动让文物活起来,持续深化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大力推进文物机构和队伍建设,积极营造重视文物工作的社会氛围。会议在文物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2022十大文博年度影响力榜单
年度文博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2年7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在国博创建110周年之际,向国博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我曾多次到国家博物馆参观,留下了深刻印象。得知国博在收藏、研究、展示、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我感到很欣慰。”“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总书记亲切的话语中流露出对国家博物馆深深的关注、浓浓的关心、充分的肯定,在国博员工、全国文物工作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国博员工、全国文物工作者一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博物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文博工作者的亲切关怀,为广大文博工作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根本遵循。
1912年7月9日,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成立。时光荏苒,百十芳华。202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已走过110年,成为中华文明代表性物证的重要收藏展示平台和国家的文化客厅,肩负着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传递中国声音的使命。2022年7月10日,“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在国博开幕,习近平主席专门向这次活动发来贺信。
110岁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仍然奔跑在奋进新时代的大路上。
龙门石窟奉先寺保护工程远景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代表性窟龛,主佛“大卢舍那像龛”,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大龛,也是唐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龙门石窟奉先寺渗漏水治理和保护工程”严格按照项目立项、勘察、设计、方案审批等程序进行报批,2021年12月正式开工。工程实施中,龙门石窟研究院创新文物保护理念,联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组成科研团队,持续开展病害调查、保存现状评估与科技考古工作。运用高科技检测技术,取得包括卢舍那大佛等造像表面金、银元素和琉璃眼珠等多个新发现。
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行业媒体持续跟踪报道奉先寺保护工程进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2022年7月19日,奉先寺渗漏水治理与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通过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的竣工初步验收,受到评审专家高度评价。
2022十大文博年度影响力榜单
年度展览
何以中国
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 故宫博物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29家博物馆举办。
展览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将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比拟于河水的源、流、汇。以“源”“流”“汇”三个单元,展现中华文明文化特质,阐发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概括而鲜明地呈示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
展览共展出珍贵文物130余件/套,包含何尊、长信宫灯、藏文《四部医典》等国宝重器。
展览源起于《国家宝藏》节目中举办特展的创意和努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展览的主办单位之一给予了此次特展大力的支持和助力。
展览是故宫博物院2022年开年首场大展,选题视野宏大、叙事流畅、内容表达全新、展陈形式具有故宫特色;展览通过以物记事、以事叙史、以史启思,呈上文博工作者们对于“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
2022十大文博年度影响力榜单
年度考古发现
“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
打捞现场
2022年11月21日,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出水。这是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填补了我国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造船史、航运史、陶瓷史、经济史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5年,文物部门开展水下考古重点调查时,发现木质古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二号”。此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每年对古船进行水下考古调查和多学科研究。
2022年9月6日,正式开展古船整体打捞和考古保护工作。经过77天的海上施工奋战,古船成功整体打捞出水。
古船整体打捞,是上海高端制造能力和高效组织能力的体现;充分体现了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优势,为水下考古整体打捞模式提供了新方法、开辟了新思路、增加了新案例,为世界水下考古提供了中国理念、中国经验。
2022十大文博年度影响力榜单
年度文化遗产传播案例
首届“文创年货节·博物馆里过新年”活动
2022年12月,中国文物报社与抖音平台共同发起首届“文创年货节·博物馆里过新年”活动。27家博物馆博物馆踊跃参与,以丰富的文创产品、有趣的文物故事、轻松的讲解方式拉近与观众距离,力行“让文物活起来”。
区别于单纯追求销量收益,本次活动,主办方与博物馆将重点放在知识传播上,讲解员变身知识主播,讲解文物知识的同时引发观众购买博物馆“文创年货”的兴趣。
活动在抖音端话题、直播、短视频等方面总曝光量超过2.5亿次。主话题“博物馆里过新年”播放量2.1亿次,登上2022年12月30日抖音热榜总榜第15名,社会榜第8名。直播50余场,直播总曝光量超过1000万人次。
《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中国文物报》等70余家媒体发布新闻报道150余次;所有参与活动的博物馆制作馆方海报,各博物馆在其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形成传播矩阵效应。
活动将博物馆与视频平台和电商特色相结合,发挥内容、流量和技术优势,融合当下社会传播趋势,契合互联网社交习惯,挖掘用户消费需求,为观众讲述文创故事、文物故事、博物馆故事、中国故事,让丰富多彩的文物资源搭载多元传播平台,为博物馆收获更多流量与关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与活力。
2022十大文博年度影响力榜单
年度国际交流项目
中国援柬吴哥古迹茶胶寺
修复项目完成实体移交
修复中的庙山五塔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柬埔寨首相洪森特别代表、副首相谢索帕拉陪同下,在柬埔寨暹粒参观中柬文化遗产交流合作30年成果展,并出席中国援柬吴哥古迹茶胶寺修复项目实体移交仪式。
李克强表示,今天我们移交的茶胶寺项目,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吴哥古迹国际行动框架下,中国政府实施的第二处修复项目。这是一件有利于柬埔寨、有利于中柬友好、有利于文明交流互鉴的好事。
1993年,柬埔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超过20个国家持续三十年的参与使吴哥古迹成为遗产保护国际交流的平台。中国是该行动最早的发起者和参与者之一。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中国工作队于1998年开始吴哥古迹保护修复工作,先后修复了周萨神庙和茶胶寺,2019年起开展吴哥古迹王宫遗址修复项目。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金昭宇、袁濛茜为保护吴哥古迹作出突出贡献,荣获柬埔寨王国骑士勋章。
2022十大文博年度影响力榜单
年度文创产品
“马踏飞燕”绿马玩偶
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20世纪60年代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1983年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造型奇特,矫健优美,如在空中飞驰,一足超掠飞鸟,表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匠师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铸造工艺。近年来,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以铜奔马为主题的系列文创产品,让文物走进生活,受到人们喜爱,其中,2022年推出的“马踏飞燕”绿马玩偶,表情俏皮,造型“丑萌”,“接地气”的姿态,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火出了圈。
绿马玩偶一经推出,迅即大卖,一度线上和线下全部售罄,只剩样品供拍照。不少网友催更,想要迫不及待拥有它。甚至于一些不良商家非法仿造和销售,甘肃省博物馆被迫声明,甘博拥有独家版权,没有对任何第三方进行生产和销售的相关授权,郑重提醒所有粉丝,通过官方渠道购买正版。
甘博希望,通过这个产品传递出更多的文化价值,把深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挖掘出来,让大家熟知,让大家认识。
2022十大文博年度影响力榜单
年度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组织
腾讯长城保护项目团队
腾讯的数字文保解决方案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腾讯将关注并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视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多年来和包括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内的多家文博机构都建立了密切合作,展开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极参与和投入到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中,已经成为腾讯的一种传统。
多年前,腾讯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联合成立“长城保护公益专项基金”,同时腾讯先后捐赠超过3500万元用于长城的修缮和公众传播。技术参与,探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更多可能,是腾讯的新尝试,集中体现在喜峰口长城的数字化展示和体验上,腾讯参与了从信息发掘、储存、处理和再开发的全流程工作。
2022年6月,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办公室、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腾讯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五洲传播中心、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长城小站等众多长城保护研究专业机构及社会团体共同打造的“云游长城”系列公益成果正式上线。在“云游长城”微信小程序内,基于游戏技术打造的“数字长城”正式亮相,用户通过手机就能立即“穿越”到喜峰口西潘家口段长城,在线“爬长城”和“修长城”。这是全球首次通过云游戏等多种游戏技术,实现最大规模文化遗产毫米级高精度、沉浸交互式的数字还原,成为前沿科技和数字技术在文保领域实现创新应用的标志性范例。
文字整理 张伟;海报设计 马佳雯;视频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及相关单位提供资料由陈敏辉剪辑合成。